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永艳

作品数:24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重点学科资助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扦插
  • 3篇扦插生根
  • 2篇滇重楼
  • 2篇调节剂
  • 2篇学成
  • 2篇栽培
  • 2篇皂苷
  • 2篇植物
  • 2篇生长调节剂
  • 2篇生根率
  • 2篇重楼
  • 2篇西番莲
  • 2篇胁迫
  • 2篇化学成分
  • 1篇道地
  • 1篇道地药材
  • 1篇滇黄精
  • 1篇东莨菪内酯
  • 1篇多年生草本
  • 1篇多年生草本植...

机构

  • 24篇西南林业大学
  • 6篇玉溪师范学院
  • 3篇中国热带农业...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林科院
  • 1篇云南南宝生物...
  • 1篇昆明花仙子园...

作者

  • 24篇徐永艳
  • 9篇汪琼
  • 3篇艾星梅
  • 2篇罗士德
  • 2篇魏卿
  • 1篇徐荣
  • 1篇王健华
  • 1篇王文治
  • 1篇马长乐
  • 1篇许奕
  • 1篇张树珍
  • 1篇杨自云
  • 1篇吴婧波
  • 1篇杨清辉
  • 1篇柳凤
  • 1篇李国平
  • 1篇何丽莲
  • 1篇李昆
  • 1篇张汉尧
  • 1篇姚全胜

传媒

  • 3篇北方园艺
  • 3篇西部林业科学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中草药
  • 2篇现代园艺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南方农业
  • 1篇南方园艺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栽培方式对云南地区羊肚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
2024年
为探讨云南地区羊肚菌主栽品种六妹羊肚菌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设置6个单因子试验,比对不同播种方式、种植设施、覆膜方式、覆土厚度、外援营养袋用量及催菇前喷施不同浓度葡萄糖对羊肚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撒播方式播种于大棚内,播种后覆土厚度2cm,覆盖银黑膜银色面朝上,外援营养袋用量为5袋·m^(-2),摆放方式为“品”字型,羊肚菌产量最高,达700g·m^(-2)以上;浇催菇水前喷施葡萄糖能够提高羊肚菌最终产量,喷施浓度2%的葡萄糖,羊肚菌产量最高达852 g·m^(-2)。上述方法产量均达9000kg·hm^(-2)以上,其中一级菇(70g·朵^(-1))占85%。
徐永艳任浩黄开德彭云松陆承锐徐荣
关键词:羊肚菌人工栽培高产技术
绣球防风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对绣球防风Leucas ciliat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正相硅胶、RP-18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绣球防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苜蓿素(1)、crisilineol(2)、胡萝卜苷(3)、stigmast-5-ene-11-ol-3-O-β-glucoside(4)、5,7-dimethoxy-2-methyl-4-chromanone(5)、3′,5′,5,7-tetramethoxy-4′-O-β-glucoside flavone(6)、5-hydroxy-3′,4′-dimethoxy-7-O-β-glucoside flavone(7)、acteoside(8)、3,4-dihydroxy-β-phenylethoxy-O-α-L-arabi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3″)-4″-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9)、3-hydroxy-4-methoxy-β-phenylethoxy-O-α-L-arabino-pyranosyl-(1′′′′→6″)-α-L-rhamnopyranosyl-(1′″→3″)-4″-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10)、leucasin A(11A)和leucasin B(11B)。结论化合物11A和11B为一对差向异构体,并且为新化合物,其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汪琼罗士德徐永艳
关键词:差向异构体苜蓿素
香花藤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对香花藤Aganosma marginata全株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柱、Sephadex LH20色谱柱、MCI色谱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香花藤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eriseoside C(1)、3-O-β-D-吡喃葡萄糖-3β,15α-二羟基孕甾-5-烯-20-酮(2)、3β,20α-二羟基-5-烯-孕甾(3)、24-methylstigmast-5-en-3-ol(4)、29-norcycloart-23-ene-3,25-diol(5)、29-norcycloartan-3-ol(6)、京尼平苷酸(7)、丁香树脂醇(8)、丁香脂素-4,4′-O-双-β-D-吡喃葡萄糖苷(9)、丁香酸-4-O-β-D-葡萄糖苷(10)、水杨酸(11)、东莨菪内酯(12)、壬二酸(13)、3-O-[β-D-xylopyranosyl]-(1→4)-β-D-allopyranoside-14-hydroxycard-20(22)-enolide(14)、bis(2-ethylhexyl)phthalate(15)、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4)-α-L-吡喃葡萄糖苷(16)、山柰酚3-O-α-L-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1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4)-[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苷(18)、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苷(19)、二十六碳酸-1-甘油酯(20)、5,8,12-trihydroxy-9-octadecenoic acid(21)、(2S,3S,4R)-phytosphingosine(22)、水粉覃素(2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汪琼徐永艳
关键词:京尼平苷酸东莨菪内酯
西番莲PeMYB1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023年
本研究从西番莲‘台农’中克隆得到一个2R类MYB基因,将其命名为PeMYB12,其开放阅读框为921 bp,编码的蛋白有306个氨基酸残基。对Pe MYB12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得出其分子式为C1516H2354N426O470S10,分子质量为34 388.54 u,等电点为8.6,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上。对启动子区功能作用元件的分析表明,启动子区含有与干旱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对PeMYB12编码的蛋白进行blastp后发现PeMYB12与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黑杨木(Populus trichocarpa)的MYB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亲缘关系较近。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PeMYB12基因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时相对表达量较高。对PeMYB12基因在西番莲根、茎、叶、花、果皮、果肉等6个部位的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西番莲根部的表达量最高。本研究还构建了基因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4-PeMYB12,以期在后续研究中探明PeMYB12基因在西番莲干旱逆境中的作用。
张炎书周红武魏卿许奕许奕徐永艳
一种林间菌种及作物立体种植栽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林间菌种及作物立体种植栽培装置,涉及林下种植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的种植槽,种植槽整体呈半圆环状,种植槽的两端端面呈三角形,三角形端面的两垂直边分别为种植槽的底壁和侧壁,斜边为种植坡面,本实...
徐永艳徐荣
国内森林康养研究现状被引量:16
2022年
森林康养业涉及了众多学科及产业门类,现有相关文献有关森林康养的研究广而散,少有学者从整体对其进行综合性分析。基于大量文献基础资料,从森林康养的基础、载体、路径和目标4个方面,对国内对森林康养的研究进行梳理。结果表明,1)森林康养未来的发展同乡村振兴结合,充分借助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优势;2)同中医药相结合,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医药理念与技术,缓解亚健康问题,推广民族医药;3)与养老业、旅游业紧密结合,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带动旅游经济。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开展森林康养研究的建议,以期推动森林康养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李亚玲罗敏徐永艳石冰杰陈厚兵沈良香
植物光合碳在不同器官-土壤系统的动态分布特征13 C示踪被引量:5
2021年
稳定性碳同位素自然丰度(13 C)记录着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关键信息,常被用于评价全球变化情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的动态。连续4年(2015—2018年)采用13 C脉冲标记对不同园林植物光合碳分配及其向地下输入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园林植物光合碳在不同器官的分配及其对土壤有机碳(SOC)的贡献。结果表明:(1)脉冲标记当天不同园林植物13 C值均表现为叶>茎>根>土壤,具体表现为樟树>夹竹桃>广玉兰>女贞,不同园林植物根部对光合固定新碳的富集程度较大。(2)标记当天,不同园林植物地上13 C固定百分比例较高,说明标记的效率较高且分配差异较大;脉冲标记21 d后,13 C值下降,固定的光合碳转移到土壤中的含量显著增加。(3)标记后植物—土壤系统各组分固定13 C量占净光合13 C总量分配比例呈现茎>叶>根>土壤的趋势,光合碳在不同园林植物各部分以及土体中都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4)樟树和夹竹桃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量最大,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量具体表现为樟树>夹竹桃>广玉兰>女贞;有机碳的累积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5)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与13 C-SOC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之,不同园林植物显著影响了光合同化碳在地上部和土壤中的分布,其中樟树和广玉兰光合同化碳在植株—土壤系统的响应较为显著。
孟猛徐永艳
关键词:园林植物土壤有机碳光合碳
桂火绳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从梧桐科火绳属桂火绳中提取分离到22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为:羽扇豆醇(1),白桦脂酸(2),齐墩果酸(3),丁香脂素(4),(+)-异落叶松树脂醇(5),东莨菪内酯(6),对羟基肉桂酸(7),二十七碳酸单甘油酯(8),2-十八烯酸单甘油酯(9),sitoindosideⅡ(10),儿茶素(11),表儿茶素(12),表儿茶素3-O-β-D-吡喃木糖甙(13),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甙(14),5,7,4'-三羟基异黄酮(15),4'-O-methylgallocatechin(16),反式-二氢槲皮素-3-O-α-阿拉伯糖甙(17),顺式-二氢槲皮素-3-O-α-阿拉伯糖甙(18),反式-二氢槲皮素-3-O-β-吡喃葡萄糖甙(19),3,5,7,3',5'-五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20),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6→1)-α-L-吡喃鼠李糖甙(21),以及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6→1)-β-D-吡喃葡萄糖甙(22),这些化学成分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出来。
汪琼罗士德徐永艳
关键词:梧桐科黄酮类三萜类脂肪酸
滇黄精叶斑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2
2024年
0 引言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是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云南省道地药材。黄精多糖是其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药食同源,极具开发价值[1-3]。2022年6月在云南省新平县建兴镇(23.72°N,101.58°E)滇黄精种植基地中,发现一种病害,此病害在新平种植基地呈连续发生态势,田间发病率在25%~30%,7~9月高温多雨,通风不畅,肥水不当的地块发病率高达45%。
徐荣王思婷王占娣杨世韦刘科新徐永艳焦蓉
关键词:田间发病率多年生草本植物道地药材滇黄精黄精属
基于农文旅融合的传统村落景观风貌提升——以呈贡区海晏村为例
2025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乡村旅游的兴起,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传统村落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国各地开始重视乡村旅游规划设计,通过改善乡村景观风貌、深挖景观资源等方法,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往,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乡村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深入解读相关政策,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理论和相关优秀案例,结合文献资料整理、实地调研、网页搜索和地理空间整理等方法,对呈贡区海晏村进行系统性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其相关经验,结合海晏村特有的地理区位、交通优势、产业发展现状、特有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等条件,辅助传统村落乡村景观风貌提升规划设计,以期为同类村庄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赵钰徐永艳
关键词:传统村落乡村发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