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萍珍

作品数:17 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课题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护理
  • 4篇动脉
  • 4篇术后
  • 3篇心脏
  • 3篇置换术
  • 3篇主动脉
  • 3篇瓣膜
  • 3篇病人
  • 2篇心脏瓣膜
  • 2篇手术
  • 2篇术后谵妄
  • 2篇体外循环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谵妄
  • 2篇外循环
  • 2篇疗法
  • 2篇临床护理
  • 2篇临床护理路径
  • 2篇护理路径
  • 2篇夹层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深圳...

作者

  • 14篇张萍珍
  • 12篇吴桂琴
  • 6篇刘春燕
  • 4篇邵琳
  • 4篇金晶
  • 3篇李芬
  • 1篇邓小梅
  • 1篇冯钢

传媒

  • 2篇全科护理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当代护士(下...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循证护理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的预测模型
2025年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并发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随机森林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3年10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85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收集所有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运用R软件建立预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的随机森林模型。结果:185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中,33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发生谵妄,15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未发生谵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7.84%(33/185)。谵妄组和非谵妄组低氧血症、D-二聚体、血乳酸、手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血症、D-二聚体>15.46 mg/L、血乳酸>2.87 mmol/L、手术时间>265.81 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44.32 min、机械通气时间>64.83 h均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并发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谵妄的相对重要预测因子排序依次为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血乳酸、D-二聚体、低氧血症,变量Gini值的平均降低量与其在模型的重要性成正比。随机森林算法预测术后谵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Z=2.296,P=0.022)。结论:低氧血症、D-二聚体>15.46 mg/L、血乳酸>2.87 mmol/L、手术时间>265.81 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44.32 min、机械通气时间>64.83 h均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有较好的风险预测效能。
刘春燕李晶晶吴桂琴张萍珍李松君周锦玲
关键词:术后谵妄影响因素
临床路径与个案管理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与个案管理模式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与个案管理模式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为76.7%,同时,观察组患者手术后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显著缩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3%,对照组为89.3%,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在治疗期间,临床路径与个案管理模式有效减少和预防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因此,临床路径与个案管理模式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刘春燕吴桂琴邵琳张萍珍
关键词:个案管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护理路径对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对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观察组由小组责任护士应用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及健康指导,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3、6个月时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3月时躯体疼痛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维度得分,观察组都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各维度得分进行组间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路径有助于巩固和提高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吴桂琴刘春燕邵琳李芬张萍珍金晶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房颤双极射频消融生活质量
对体外循环手术病人实施压疮风险管理及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体外循环手术病人实施压疮风险管理新方法,减少术后压疮发生,同时提高压疮治愈好转率。[方法]建立科内压疮风险三级监控管理,对体外循环手术病人进行压疮风险因素预警评分,重点对压疮预警高危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对两种管理方法下压疮风险预警上报数、压疮发生数、压疮治愈好转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病人,实施压疮风险三级监控管理,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几率,同时促进压疮的愈合,提高压疮治愈好转率。
吴桂琴金晶李芬邵琳张萍珍
关键词:体外循环手术压疮
专科ICU护士主导的围术期访视对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谵妄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专科ICU护士主导的围术期访视对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10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全麻开胸心脏大血管手术的7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全麻开胸心脏大血管手术的7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专科ICU护士主导的围术期访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和术后谵妄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心脏大血管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谵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ICU护士主导的围术期访视应用于全麻开胸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中,可降低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晶晶吴桂琴张萍珍周锦玲刘春燕金晶邓小梅
关键词:术后谵妄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护理干预在老年二尖瓣膜置换术病人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护理干预在老年二尖瓣膜置换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95例老年二尖瓣膜置换术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47)与对照组(n=48),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护理模式干预,干预前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希望水平、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试验组自我管理能力、希望水平、心理状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自我管理能力的4个维度得分、希望水平的3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87%,相较于对照组(85.42%)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二尖瓣膜置换术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希望水平和护理满意度,并改善其心理状态,有效促进了病人的术后康复。
刘春燕吴桂琴丘汉彬李晶晶张萍珍高欢冯钢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老年人二尖瓣膜置换术护理
疼痛管理路径联合接纳承诺疗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究疼痛管理路径联合接纳承诺疗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8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疼痛管理路径联合接纳承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日常生活受影响程度、疼痛管理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受影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疼痛管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管理路径联合接纳承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提高疼痛管理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张萍珍吴桂琴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将191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9例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102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抗凝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抗凝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心脏瓣膜置换治疗患者进行护理,能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及护士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及抗凝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吴桂琴段琼艳李芬张萍珍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风险满意度
医护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对瓣膜置换患者抗凝药物依从性及并发症的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对瓣膜置换患者抗凝药物依从性及并发症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术后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实验组各160例,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实验组则采用医护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进行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治疗费用、抗凝药物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情况。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明显缩短, 治疗费用显著减少(P<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1个月、护理3个月以及护理6个月时的抗凝药物依从性得分均升高(P<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可以加速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恢复, 提高抗凝药物依从性, 减少治疗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
张萍珍吴桂琴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医护一体化并发症
TAVR术后患者发生明显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评估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患者明显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接受TAVR的8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通过患者接受TAVR术后是否发生明显AKI分为AKI组(n=18)和非AKI组(n=62),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之间一般临床特征指标(包括人口统计学数据、共病、超声心电图数据和血清实验室值等)、手术细节、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回归分析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在接受TAVR术后7 d内,80例中有18例患者出现明显AKI,发病率为22.5%;单因素分析可知非AKI组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及次要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AKI组明显更低,且手术时间更短,红细胞输注率更低,而跨瓣压较AKI组更高(P<0.05)。回归分析显示,主要及次要血管并发症、手术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红细胞输注是患者接受TAVR后出现明显AKI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主要及次要血管并发症、手术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红细胞输注是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TAVR后出现明显AKI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周锦玲丘汉彬张萍珍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发病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