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苏范
- 作品数:21 被引量:260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医学部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保密──医患关系问题(一)
- 1996年
- 保密──医患关系问题(一)北京医科大学(100083)张苏范,李本富医患关系包括医生与病人间的心理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建立在病人对医生信任的基础上,由于病人与医生谈论的事情多数都带有隐私性,因此如果病人认为医生不会保守他们的秘密,他们就不会寻求医生的帮...
- 张苏范李本富
- 关键词:保密医患关系医学社会学
- 有关高血压病人心身反应的初步探计
- 有关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生理反应的实验及其行为类型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但结果并不一致。有的报告认为高血压病人对刺激具有高反应性,在行为类型上有与冠心病类似的 A 型
- 霍莉钦张苏范王援朝栾建安刘亚莉
- 关键词:高血压病人心身反应
- 文献传递
- 综合治疗高血压第2~3年疗效分析被引量:2
- 1999年
- 本研究是“药物与非药物治疗高血压长期临床疗效观察”课题3年临床疗效[1]的进一步分析。第一年的治疗效果分析发现[2]疗效受多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本文是对这组病人3年治疗的效果,结合病人的自我报告与基本状况进行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在同样的治疗...
- 张苏范王援朝黄太洁
- 关键词:高血压疗效评定
- 心身反应的实验研究报告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报告了30名健康人在进行心算、反应时、握力、冷压试验时以及其前后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发现主观感受相似的背景下,心算同样可引起明显的血压与皮电反应变化与较慢的指温变化,验证了心身相关理论的正确性。另测查结果显示个体间生理反应不同,但同一个体重复测查结果则明显正相关,验证了行为(生理反应)模式相对稳定的论点。
- 张苏范王援朝金雨荪高姝贤
- 关键词:心理学心身反应应激作用
- 生物反馈治疗非器质性头痛临床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 1989年
- 人生健康的基本要素是饮食、锻炼和放松,这一概念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借助于仪器(生理反应器)提高人体自我调节(控制)能力的生物反馈技术(BF)是实现放松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一方法已由实验室研究迅速走向临床应用,但是做为一种新的学科领域和治疗方法,在BF 的基本概念、机理、科研设计和临床疗效的评定等各方面都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研究和探讨。近年来我们用BF 治疗了头痛并做了某些心理测查,取得了训练数据及临床和随访资料。本文就这些数据与贤料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我们的看法,希望对生物反馈疗法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苏范李心天
- 关键词:生物反馈治疗非器质性生物反馈技术紧张性头痛自我调节生物反馈疗法
- 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及其成因的调查分析
- 1990年
- 采用SCL—90、EPQ、生活事件量表以及自编的心理应对方式调查表,对78例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及其成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银屑病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困扰,且尤以女患为重。这种差异和女患过分外向、不善于掩饰的人格特征有关。总体的心理痛苦水平和生活事件,强的神经质特点及压抑的应对方式有关。作者建议重视银屑病患者的心理治疗,在心理治疗的同时应考虑上述特点。
- 张苏范徐震雷崔光成高应东杨雪琴
- 关键词:银屑病人格心理应对
- 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被引量:25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1992年参加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综合干预跟踪研究的 177名患者进行随访及生活质量调查 ,被试者年龄范围 5 1~ 77岁。采用自编调查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74(GQOLI-74) ,完成各种测查者共 15 2人。结果 :79 6%的患者除服药外采用了调整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生活质量问卷测查结果显示 ,被试者对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及主观满意度在中等水平 (X±SD :12 89± 2 19) ;比较不同治疗模式下 (分为三组 :药物治疗 ,综合治疗 ,药物 +运动治疗 )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合治疗组的物质生活维度、经济状况因子得分略高于其它两组 (P <0 0 5 ) ,药物 +运动组的心理功能维度、正性情感因子及精神紧张度因子得分略高于其它两组(P <0 0 1)。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对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 王希林张苏范黄萍杨薇黄太吉陈可可李洪林陈守昌张华李喜梅杨立忠王成轾王金林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生活质量GQOLI-74综合干预
- 生物反馈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被引量:3
- 1995年
- 生物反馈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心理教研室(100083)丁娜,韩啸,张苏范生物反馈(Biofeedback,BF)按J.V.Basmajin定义是把代表体内某种通常是意识不到的变化(如心率的变化)的信息立即传递给患者的过程,这一过...
- 丁娜韩啸张苏范
- 关键词:疾病生物反馈精神疗法行为干预
- 乳腺癌患者个性特点研究被引量:29
- 1995年
- 使用行为特征问卷调查了64名乳腺癌患者和47名健康已婚女性,结果表明:(1)乳腺癌患者比健康组在抑郁、愤怒内泄、合理化、控制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得分高,在愤怒外泄方面得分低(P<0.05);(2)多因素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此量表可极显著地区分这两组(p<0.001),标准典则判别函数(选择对照组)为:0.71(愤怒内泄)+0.45(社会支持)-0.41(愤怒外泄)+0.29(愤怒)+0.28(焦虑).其击中率为78.1%,虚报率为23.4%,通过分析初步可得出乳腺癌患者主要表现为通过合理化效应而否定自己的愤怒、抑郁、焦虑和悲观等负性情绪,从而获得社会支持,给人以社会关系良好的感觉,这些结论是支持“C”
- 徐震雷张苏范王颖张冀岗洪韵琳
- 关键词:乳腺癌
- 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状态研究被引量:58
- 1997年
- 研究我国血透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R)、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专用的生活质量表对北京六个医院透析中心的92名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了心理状态的研究,并与美国及加拿大相同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的血透存在着抑郁、焦虑、恐怖等心理障碍,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显著高于美国同类患者(P<0.01),且焦虑的发生率高于美国同类患者(P<0.01)。这些障碍与MHLC中机遇项分(CED)显著相关(P<0.01)。EPQ中神经质项分高者倾向于发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本组的血透患者客观生活质量较加拿大同类患者低(P<0.01),但在总的生活满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生活质量与心理及躯体因素均呈显著相关,心理障碍与躯体症状也显著相关(P<0.01)。结论 本组的血透患者心理状态与美国加拿大同类患者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特殊之处。我们应该兼顾病人的躯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刘群王梅王海燕李心天张苏范闫月仙石威李冀军宋岩任之翔田希尧吴任刚
-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状态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