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
- 作品数:33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海红十字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与经巩膜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囊膜支撑力不足患者的疗效对比
- 2025年
- 目的对比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与经巩膜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囊膜支撑力不足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囊膜支撑力不足的无晶体眼患者共38例39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无缝线组(行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20例21眼和缝线组(行经巩膜缝线固定术)18例18眼。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视力、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C)、人工晶状体(IOL)位置参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无缝线组手术时间短于缝线组,损伤ECC低于缝线组(P<0.001)。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UCVA降低(P<0.05)。术后1月无缝线组垂直偏心距离小于缝线组(P<0.05);术后3月无缝线组水平和垂直的偏心距离、倾斜角度,以及其与术后1月的差值均小于缝线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可有效改善囊膜支撑力不足患者视力,且手术时间更短,晶状体稳定性更好,且角膜内皮损伤更小,安全性更高。
- 张韫洁李新章索南措张琼
- 关键词: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眼科手术后干眼症采用普拉洛芬、玻璃酸钠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对浅层点状角膜炎发生率的影响
- 2025年
- 探究眼科手术后干眼症采用普拉洛芬、玻璃酸钠联合治疗效果及对浅层点状角膜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我院2020年9月至2023年1月收治眼科手术后干眼症患者80例,计算机抓阄分组各40例,参考组予以玻璃酸钠治疗,联合组予以普拉洛芬+玻璃酸钠联合治疗,评估疗效差异及浅层点状角膜炎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荧光素染色(FL)结果显示两组数据相一致,治疗后联合组SⅠT、BUT高于参考组,FL分数低于参考组(P<0.01);治疗前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提示两组数据相一致,治疗后OSDI量表评分下降,联合组OSDI评分低于参考组(P<0.01);联合组浅层点状角膜炎发生率22.50%(9/40)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有助于早期缓解术后干眼症状,促进视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且可降低浅层点状角膜炎发生率,具有可行性。
- 张韫洁李新章索南措张琼
- 关键词:普拉洛芬玻璃酸钠浅层点状角膜炎
- 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摘除(Phaco)及人工晶体(IOL)植入术联合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GSL)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3年1月收治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82眼),分为A组(Phaco+IOL植入+GSL)和B组[Phaco+IOL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TE)],各41例(41眼)。评价并比较两组的视力、眼压、并发症情况等。结果: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6个月时的术眼视力、中央前方深度和前房角度明显增加,眼压显著降低(P<0.05),而A组增加/降低幅度显著大于B组(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视力改善率、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haco及IOL植入术联合GSL与TE均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而前者在控制眼压、改善视力、增大前房角度及前房深度、降低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
- 张韫洁李新章索南措张琼刘芳
- 关键词:白内障PHACOGSL
- 后部巩膜炎合并全葡萄膜炎一例报告
- 2016年
- 目的:阐明后部巩膜炎为一类易误诊漏诊的疾病。方法:报告一例不典型后部巩膜炎青年女性患者的病史,根据多次复查眼部B超的结果,提示病情发展后合并全葡萄膜炎,以及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该患者后部巩膜炎病情发展快,药物控制困难,病情易反复,最终病情发展致视网膜脱离,严重损害视功能。结论:后部巩膜炎为一类病情发展快、治疗迁延、易误诊漏诊的疾病,早期发现尽早治疗可控制其发展,但易反复,严重时并发症多,可致盲。
- 陈媛婷张琼
- 关键词:激素全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肌肉生长抑制素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肌肉生长抑制素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338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R将患者分为DR组(122例)和非DR组(216例),根据DR分期标准将DR患者分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NPDR组,51例)、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组,71例)。收集临床相关资料,检测血清肌肉生长抑制素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肌肉生长抑制素对DR的诊断价值。结果DR组男性比例、体重指数、2型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比例、血清肌肉生长抑制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高于/长于非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R组血清肌肉生长抑制素水平高于NPDR组[(4203±170)ng/L比(3876±203)ng/L](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HOMA⁃IR、糖尿病肾病、肌肉生长抑制素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肌肉生长抑制素诊断DR的曲线下面积为0.797(95%置信区间:0.750~0.839,P<0.001),敏感度为79.51%,特异度为81.48%,约登指数为0.609。结论DR患者血清肌肉生长抑制素水平显著增高,且与DR发生以及严重程度有关,对DR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解靖李新章索南措张琼陈媛婷
-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肌肉生长抑制素
- 氟米龙滴眼液辅助用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探究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实施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的基础上,加以氟米龙滴眼液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4年1月至7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28例分为参照组(64例,给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和治疗组(64例,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泪膜与角膜状态、眼部症状及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均延长,且治疗组长于参照组,角膜荧光染色(CFS)评分与畏光、异物感、流泪及眼痒评分均降低,治疗组均低于参照组;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与组胺(HA)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均较参照组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应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比,联合应用氟米龙滴眼液的治疗方案可提高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治疗成效,优化泪膜稳定性,缓解角膜受损状态,减轻炎症反应程度,同时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 解靖李新章索南措张琼刘芳
- 关键词:过敏性结膜炎泪膜稳定性
- 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眼压、生活质量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对比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眼压、生活质量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n=38,传统小梁切除术]和B组[n=42,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视力、眼压、生活质量、血清细胞因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眼压呈不断下降趋势,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视力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改善青光眼患者中的视力、眼压、生活质量、血清细胞因子方面效果显著,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张韫洁李新章赵莉索南措张琼
-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眼压生活质量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340例住院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描述研究对象的眼底检查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ROP组(n=384)和无ROP组(n=1956),比较两组儿童一般情况、临床治疗、并发症、孕母情况的差异及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多因素指标.结果 2340例早产儿中,男1334例,女1006例,诊断ROP为131例(5.6%),无ROP为2209例(94.4%).其中男70例,女61例;1期83例,2期35例,3期9例,4期3例,5期1例.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头围、Apgar评分、窒息与ROP是否发病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发现单胎与ROP是否发病有差异(P>0.05).吸氧、输血、咖啡因、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胎儿宫内窘迫与ROP是否发病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发现EPO、氨茶碱与ROP是否发病有差异(P>0.05).母亲年龄、产前激素、硫酸镁、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与ROP是否发病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发现分娩胎次、受孕方式、贫血与ROP是否发病有差异(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吸氧、妊高征是早产儿患有RO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中对早产儿应给予视网膜病变的普遍筛查,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积极干预并发症,进而降低ROP疾病发生风险.
- 索南措马学仁李新章张琼
-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早产儿影响因素胎龄吸氧
- 贝复舒滴眼液辅助治疗对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患者角膜愈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 分析应用贝复舒滴眼液辅助治疗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对其角膜愈合、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年1月至5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贝复舒滴眼液辅助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角膜愈合时间,治疗前、治疗1周后角膜荧光素染色、视功能及生存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角膜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及视功能、自理能力、活动障碍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以及治疗期间眼睑肿胀、眼部充血、视力模糊、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与阿莫西林治疗的基础上,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患者加用贝复舒滴眼液治疗的效果较好,可加快角膜缺损修复,缩短愈合时间,并促进视功能恢复,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 解靖李新章索南措张琼刘芳
- 关键词:角膜异物剔除术贝复舒滴眼液角膜愈合角膜荧光素染色视功能
- 高海拔地区藏族50岁以上人群睑板腺功能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调查高海拔地区藏族50岁以上人群睑板腺功能,探讨该人群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睑板腺功能异常(malfunctioning meibomian glands,MMG)睑板腺异常(abnormalities meibomian glands,AMG)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0月—2020年8月对青海省玉树州423例(846眼)藏族50岁以上人群开展睑板腺功能调查,分析并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睑板腺功能。结果:青海省玉树州423例藏族50岁以上人群中:(1)不同性别MGD、AMG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MMG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2)不同年龄段MGD、MMG、AMG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70~岁、(80~90)岁MGD、AMG检出率均高于50~岁(P<0.05);70~岁、(80~90)岁MMG检出率均高于50~岁(P<0.05);70~岁、(80~90)岁MMG、AMG检出率均高于60~岁(P<0.05)。(3)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MGD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睑缘改变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睑板腺分泌物性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藏族50岁以上人群MGD和AMG高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升高。
- 张韫洁李新章索南措张琼陈媛婷刘芳解靖
-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睑板腺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