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红立
- 作品数:14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洛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脑出血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对比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02—2015-05我院收治的1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42例,甲组实施去骨瓣开颅术,乙组实施小骨窗开颅术,丙组实施微创穿刺清除术,观察3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丙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甲组、乙组,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甲组、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甲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丙组总有效率90.48%,较甲组的52.38%、乙组的73.81%明显提高,乙组术后总有效率较甲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差异明显,微创穿刺清除术手术相关指标及临床疗效较去骨瓣开颅术、小骨窗开颅术有明显优势。
- 庞红立魏立平李文波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术微创穿刺清除术
- 5-ALA荧光引导脑胶质瘤手术不同荧光强度区的侵袭性研究
-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荧光引导脑胶质瘤显微手术中不同荧光强度区与侵袭强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脑胶质瘤患者行5-氨基乙酰丙酸荧光引导显微手术,术中留取不同荧光强度区的病理标本,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标记保...
- 庞红立
- 关键词:5-氨基乙酰丙酸脑胶质瘤荧光强度
- 微孔导管浣洗术与YL-1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微孔导管浣洗术与YL-1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神经外科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微孔导管浣洗术,对照组采用YL-1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0±3.4)min、(7.0±1.5)d,对照组分别为(19.5±3.5)min、(8.2±1.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51、3.098,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微孔导管浣洗术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庞红立魏立平李文波
-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穿刺引流术
- 早期非大血管闭塞脑梗死药物治疗方案中分别应用替罗非班动、静脉不同给药方式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比较动静脉联合应用与单纯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在治疗早期非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23年12月在洛阳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治疗的非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63例。根据是否行脑血管造影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研究组予以动静脉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单纯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安全性、NIHSS评分及治疗后90天mRS评分。结果:两组其他部位出血率及神经功能恶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干预后48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90天死亡率均为零。研究组干预后24 h及7天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90天后,研究组mRS评分≤2分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早期非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动静脉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相对于单纯应用替罗非班更加有效,改善NIHSS及MRS评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周翔庞红立严澎李文波
- 关键词:替罗非班动静脉联合
- 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5 mg,qd)治疗,观察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25 mg,bid)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颅内动脉血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颅内段(VA)、基底动脉(B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慢颅内动脉血流速度,且安全性好。
- 余鸽鸽严澎柳平高玉霞王玮庞红立张耀慧
- 关键词:偏头痛酒石酸美托洛尔氟桂利嗪
-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6年3月于我科诊治的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45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窄颈动脉瘤(颈体比≤1/2)27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法治疗,其余18例为宽颈动脉瘤(颈体比>1/2),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法治疗。术后即刻采用Raymond分级法评价栓塞手术效果和并发症,采用GOS评分在术后30d进行评定,行电话、造影随访6~12个月。结果:45例患者共45枚动脉瘤均得到成功栓塞,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得到完全栓塞33枚(73.3%),瘤颈残留7枚(15.6%),瘤腔残留5枚(11.1%);GOS评分预后为5级者共45例。45例患者在术后经电话随访6~12个月,未见动脉瘤再破裂或出血。结论:介入栓塞法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安全可靠,但其疗效需长期观察。
- 庞红立
- 关键词:颅内微小动脉瘤栓塞疗效
-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辅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非大血管闭塞脑梗死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应用替罗非班在治疗早期非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期非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替罗非班联合应用阿替普酶,对照组单纯应用阿替普酶。比较两组安全性、NIHSS评分及90天后MRS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颅内出血、系统性出血、神经功能恶化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 h及7天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90天后,治疗组中良好预后占比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早期非大血管闭塞脑梗死过程中,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辅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较单纯应用阿替普酶更能降低NIHSS评分、MRS评分,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预后。
- 周翔庞红立严澎李文波
- 关键词:替罗非班阿替普酶
- 5-ALA荧光引导脑胶质瘤显微手术不同荧光强度区的侵袭性研究
- 目的:探讨荧光引导脑胶质瘤显微手术术中,不同荧光强度与侵袭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原发恶性脑胶质瘤的患者行5-ALA荧光引导显微手术,术中留取不同荧光强度区的病理标本,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标记保存备用。取术后病理...
- 庞红立陈晓丰赵世光
- 关键词:侵袭性ALA
-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康复期间应用辛伐他汀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辛伐他汀的效果,并分析对其血清NSE、TNF-α水平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钻孔引流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残余血肿量、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炎症因子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术后血肿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残余血肿量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NSE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钻孔引流术后应用辛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NSE、TNF-α水平,降低术后血肿复发风险。
- 阮春云庞红立严澎李文波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辛伐他汀神经功能
-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必存)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必存)30 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中,2次/d,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 d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必存)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疗效确切。
- 庞红立魏立平张耀慧
- 关键词:脑梗死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