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珣
- 作品数:40 被引量:38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王雪莲教育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全球治理中“指标权力”的选择性失效——基于援助评级指标的因果推论被引量:13
- 2017年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各种复合型评估指标体系急速涌现。它们涉及全球治理的各个方面,对政府及其他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的政策效果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估和评级。全球治理指标在数量上快速增长、在重要性上日益凸显,形成了国际关系中区别于传统权力的新型"指标权力",受到学界和政策界的广泛重视,甚至被誉为开启了"循证型全球治理"的新范式。现有研究将指标权力理解为由信息、技术和知识带来的客观影响力,致力于追踪它在全球治理各个领域留下的权力印记,但却忽视了谨慎区分指标本身的新型权力和指标背后的传统权力,有可能夸大和理想化指标权力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作者以世界银行独立评估小组多年来持续发布的援助效果评级为案例,研究其对世界银行援助分配的因果效应。传统统计检验和计量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评级与决策具有密切而稳定的关系。然而,如果运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对独立评估小组评级的偏向性进行纠正,则会发现这种关系并不等同于指标权力的影响,而是指标背后的权力与政策考虑以前者为载体影响了世行的援助决策。作者运用因果推论方法在实证上严格区分了指标权力和指标背后的权力,旨在以世行独立评估小组的外援评估和世行的外援决策之间的因果效应推论来管窥指标权力的选择性失效现象和特定主体成功逃脱指标权力的选择机制,推动和深化对全球治理中的指标权力的理解。
- 庞珣
- 关键词:全球治理
- 印度的“三环”外援被引量:1
- 2015年
- <正>印度从建国以来就一直接受西方发达国家提供的大量援助,20世纪80年代中期,甚至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发展援助接受国之一。~1西方国家也因此十分关注印度受援后的发展状况,评估援助的实际效果,关于这方面的学术研究也很多。但是,过去的十多年里。
- 庞珣隗倩
- 关键词:国际发展援助接受国进出口银行西方民主信贷额度
- 全球秩序与人工智能对齐——超越技术问题的国际关系理论视角被引量:1
- 2025年
- 在国际关系视角下,人工智能对齐不仅是技术风险治理的核心议题,更关乎未来全球秩序稳定性。近年来,人工智能对齐研究逐步从假定个体目标独立性的“直接对齐”延伸至更具结构性的“社会对齐”,在对齐过程中纳入偏好的外部性和群体排序等宏观层面问题。进一步看,人工智能对齐还不可避免地涉及价值冲突、制度协调和地缘政治张力,亟需在全球政治框架中予以审视,确保由人类主导的全球秩序的功能和价值,即实现“秩序对齐”。人工智能正在与人类形成新型且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不仅影响既有全球秩序的运行逻辑,更可能演化为秩序的一部分。国际关系学能为对齐提供概念框架和分析工具以识别和解决“委托人问题”,揭示对齐的结构性挑战和政治本质。唯有通过政治妥协和弹性治理,方能防止人工智能沦为地缘博弈工具,从而释放其造福人类的潜力。
- 庞珣
- 关键词:人工智能秩序对齐委托-代理
- 危机中的风险意愿被引量:2
- 2005年
- 当国家间发生危机的时候,有大量的因素影响到危机的结果。本文主要探讨决策者的风险意愿对危机结果的影响。本文运用博弈论和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建立动态模型,得出了决策者的风险意愿与危机结果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决策者的相对风险意愿直接影响危机是否能够得到和平解决以及危机三种结果的概率分布。模型显示了危机解决对国际政治尤其是国际和平的影响。
- 庞珣
- 关键词:博弈
- 全球价值链网络与等级化权力结构——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和KWW方法被引量:3
- 2021年
- 全球价值链网络毫无疑问是当前全球化的最重要特征和最重要的推动力。与此同时,关于不平等加剧的焦虑和批评也贯穿全球化进程,而全球价值链中权力与财富分配状况成为这一关切的焦点。当"不平等"遇到"全球价值链"后,整个问题变得空前复杂。不平等本身是一个高维概念,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和国际国内各个层次进行考察。全球价值链是一个复杂网络,也是一个流动型网络(flow network),要求对不平等问题的考察兼顾个体与结构、固态与变化。关于不平等的维度,笔者在此仅聚焦于财富和权力分配,并主要集中于国家之间分配情况。其他维度和层次上的不平等问题笔者暂不讨论。
- 庞珣
-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投入产出表权力结构等级化
- 综合安全论:风险的反向界定和政治逻辑被引量:21
- 2022年
- 随着世界进入高度不确定时代和全球风险时代,安全在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以威胁为对立物的安全理解,将军事视为安全的最后保障同时也是安全的终极威胁,对不断涌现的非军事安全挑战或进行军事化理解或排除在安全研究范畴之外,严重阻碍了安全的学术和政策研究。以风险反向界定的综合安全,将安全目标与军事手段相分离,强调安全问题中不确定性的深刻复杂和多元主体的互动,弥合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之间的人为割裂,将前者的权力政治逻辑和后者的利益政治逻辑统一于综合安全的风险政治逻辑。以威胁为对立物的安全是自上而下的“供给侧”安全,而综合安全是自下而上的“需求侧”安全,两种不同安全的要素在逻辑顺序和排列结构上具有显著差异,贯穿于安全问题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克服传统安全困境和应对新安全挑战,亟需厘清综合安全要素结构关系、形成系统分析框架,从而为应对不确定性的世界和构建综合安全提供新思路和开辟新路径。
- 唐士其庞珣
- 关键词:国家安全研究
- 反思与重构:全球安全和全球治理的风险政治理论及方法被引量:7
- 2024年
- “科学—技术范式”长期主导国际关系学对风险的理解,以至于风险的政治性被严重忽视。将风险等同于客观概率和预期损失,难以把握深度不确定时代中深层微妙又情感充沛的政治,也将全球安全作为“高级政治”和全球治理作为“常态政治”进行理论和政策上的割裂,层出不穷的当今现象因此成为既有理论框架下应接不暇的经验困惑。风险并不外在于政治而是政治本身,以风险为政治概念和社会事实打开理论反思和重构的大门,不仅有助于理解风险如何重塑了当今全球政治,也能够推动学科视阈的转变、理论的反思与构建、方法的引入和创新。风险的政治性将林林总总的全球议题统一在全球治理的理论框架中,提供一种化繁为简、穿透表面的理论力量,揭示出杂乱、矛盾和碎片化的全球政治现象背后是全球风险政治的逻辑统一。
- 庞珣
- 关键词:全球治理复杂系统
-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思想流派及其与西方的比较被引量:44
- 2001年
-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外交实践高度发展、各种外交思想流派十分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先后形成了以管子为代表的霸权学派、以孔孟为代表的仁义学派、以老庄为代表的自然学派、以文仲和范蠡为代表的超限制学派、以苏秦和张仪为代表的谋略学派以及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权力学派 ,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代中国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外交思想的最高成就 ,与西方近现代才出现的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外交思想有许多共同之处 ,当然也表现出中国独有的特色。本文试图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流派的外交思想进行分析 ,并与西方的外交思想进行比较 ,以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思想达到的成就有一个公正和客观的评价。
- 叶自成庞珣
- 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外交思想理想主义外交现实主义外交
- 人工智能赋能社会科学研究探析——生成式行动者、复杂因果分析与人机科研协同被引量:18
- 2024年
- 人工智能作为科学研究第五范式下的主要工具,要求社会科学研究者重新审视和积极构建科研中的人机智能关系,探索和发掘人工智能赋能社会科学的力量源泉。社会科学领域涌现出对人工智能进行应用的富有启发性的测试,正在创造性地开拓新范式下的研究路径。建立在既有经验和发现基础上,作者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和重塑社会科学研究的三个重要方向及其挑战与前景:一是人工智能作为生成式行动者,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将革命性地改变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干预的方式和自由度;二是人工智能自动化因果分析将极大地助力探索社会因果复杂系统的结构和演变,回答以前无法回答的因果问题;三是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人机科研协同,机器智能将贯穿社会科学研究全过程,驱动快速迭代型的科研创新。这三个方向的人工智能赋能和影响对于社会科学各领域具有普遍性,但也将根据各学科的研究特色而在具体形式、节奏和路径上呈现多样性。以国际关系学为例的相关探讨或许能够激发社会科学各领域对第五范式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创新。
- 庞珣
- 关键词:人工智能社会科学人机协同
- 中美对外援助的国际政治意义——以联合国大会投票为例被引量:22
- 2017年
- 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中美关系和现有国际秩序的影响,是当今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理论命题。通过实证研究,从对外援助的视角考察中国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美国利用其对外援助在联合国大会"买投票"的效果,可以发现中国外援通过外交政策偏好机制、脆弱性机制和可信性机制降低了美国外援对联合国大会投票的操控能力。但这并不是中国的主观战略选择,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以中美外援在国际政治中的博弈为切入点,直面中美之间真实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竞争,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将遇到的困难和阻碍,也有助于理解对中美关系进行风险管控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 庞珣王帅
- 关键词:对外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