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师帅

作品数:67 被引量:376H指数:12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头穴
  • 12篇电针
  • 12篇中风
  • 11篇中风后
  • 9篇围刺
  • 8篇针刺
  • 7篇血管
  • 7篇针灸
  • 7篇脑梗
  • 6篇腧穴
  • 6篇疗效
  • 6篇脑梗死
  • 6篇痉挛
  • 6篇梗死
  • 5篇穴位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5篇经筋
  • 5篇痉挛性
  • 5篇痉挛性瘫痪

机构

  • 45篇黑龙江中医药...
  • 40篇黑龙江中医药...
  • 4篇黑龙江中医药...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大庆油田总医...
  • 2篇北京市石景山...
  • 1篇黑龙江省公安...
  • 1篇清华大学玉泉...
  • 1篇鸡西矿业集团...

作者

  • 62篇师帅
  • 20篇刘刚
  • 19篇盛国滨
  • 9篇张金朋
  • 8篇包瑞
  • 7篇张倩
  • 6篇李虹霖
  • 6篇朱路文
  • 5篇王玉珏
  • 4篇夏昆鹏
  • 4篇孔莹
  • 4篇蔡玉梅
  • 3篇关莹
  • 3篇刘跟莉
  • 3篇包瑞
  • 3篇李翠
  • 3篇王亚楠
  • 3篇李雪岩
  • 3篇陈慧杰
  • 2篇刘亚

传媒

  • 15篇针灸临床杂志
  • 5篇中医药信息
  • 4篇中国中医药科...
  • 4篇中医药学报
  • 2篇江苏中医药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国卫生标准...
  • 2篇中国科技经济...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乡镇企业...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6篇2025
  • 7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8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肘部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7年
中风病是全球排名第二、中国排名第一的致死性疾病,其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现阶段中风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所降低,但在中国地区的发病率却居高不下,
盛国滨包瑞刘刚师帅
关键词:痉挛性瘫痪中风后结点肘部电针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高校信息化项目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项目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基础,旨在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效率。然而对于这些信息化项目的绩效评价却是一大挑战。本文将针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进行研究,探讨其背景、挑战、体系构建及影响。
王亚楠刘凯王秀珍孙宏师帅李保龙张金朋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
埋线针刀联合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埋线针刀联合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符合CSA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入选者均予葛根汤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埋线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头晕程度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椎-基底动脉供血水平(经颅多普勒测定TCD)与血管收缩物质血浆NPY和UⅡ浓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头晕程度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比较,两组均有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收缩物质血浆NPY、UⅡ浓度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考察,经超声检测资料显示观察组线体吸收良好。结论:埋线针刀联合葛根汤可以明显改善CSA患者临床症状,抑制血管收缩物质释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韩盛旺周琛张倩冯佳平刘霁颉梁玉林师帅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葛根汤颈夹脊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药联合组(30例)和药物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卒中常规治疗,药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针药联合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头针联合电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时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医院版)(SADQ-H)评分、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SADQ-H、CRRCAE、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除CCRCAE评分阅读、复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CCRCAE评分及SADQ-H、NIHSS评分,药物组均显著低于针药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盐酸氟西汀治疗。
刘刚赵淑芳师帅苏航盛国滨
关键词:针药并用盐酸氟西汀失语症
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大鼠脑含水量及AQP-4表达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出血的调控机制。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分4个时间点(12 h、24 h、3天、7天),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模型成功6 h后给予针刺百会透悬厘治疗,于12 h、24 h、3天、7天时间取材;然后测定脑含水量及评定AQP-4表达。结果:针刺有降低脑含水量作用,对AQP-4表达有抑制作用,针刺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百会透刺悬厘治疗能降低脑含水量,控制脑水肿,促进脑出血恢复;抑制AQP-4表达,进而保护脑受损的神经元。
李雪岩师帅李德韬包瑞
关键词:AQP-4脑含水量脑出血透刺
风池穴穴位埋线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对风池穴穴位埋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筛选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病例8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于治疗组我们采用风池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应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穴位埋线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肌骨超声动态监测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及MIDAS评分进行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67.5%(27/40),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肌骨超声动态监测图片显示线体吸收速度较快且不良反应小。结论:风池穴穴位埋线和常规穴位针刺治疗对偏头痛均有效,风池穴穴位埋线治疗效果更明显,且刺激时间长,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师帅李雪李虹霖李虹霖王玉珏王玉珏夏昆鹏张金朋夏昆鹏
关键词:穴位埋线风池穴偏头痛安全性
电针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运动及促炎性因子表达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电针下合穴“足三里”“上巨虚”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运动及促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每组各6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10 mg·kg^(-1)剂量灌胃制备STC大鼠模型,每天1次,连续14 d。空白组予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电针组给予双侧“足三里”“上巨虚”电针治疗,选择疏密波,频率2/50 Hz,电流大小以局部肌肉轻微抖动为度,每次治疗2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14 d。药物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混悬液按照1.37 mg·kg^(-1)、1 mL·100 g^(-1)剂量灌胃治疗,疗程同上。观察各组治疗后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小肠推进率,采用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肠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CD68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较空白组显著加长,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药物组和电针组大鼠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减少、小肠推进率显著提高(P<0.05)。HE染色可见造模后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出血,组织形态学结构破坏,伴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电针和药物治疗能够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改善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TNF-α、IL-1β、CD68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药物组和电针组大鼠经治疗后,结肠组织TNF-α、IL-1β、CD68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够改善STC大鼠肠道运动功能,修复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1β、CD68蛋白表达,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刘跟莉李晓宁师帅李艳管淑敏付瑶
关键词:电针慢传输型便秘肠道运动炎性反应
盛国滨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2025年
盛国滨教授基于经筋理论,认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SPS)属“经筋病”范畴。依据十二经筋循行分布中结、聚的特点,创立经筋结点,并结合现代康复医学拮抗肌理论,以“舒筋利节,拮抗痉挛”为治疗原则,采用电针拮抗肌经筋结点治疗SPS。本文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针刺经筋结点治疗SPS的思路和方法,对SPS出现的肘关节屈曲选取伸肘结点和伸腕伸指结点;手运动功能障碍选取指伸肌结点和指外展结点;膝过伸选取屈膝内上点、屈膝内下点、屈膝外上点、屈膝外下点;足内翻选取足外翻结点、屈踝结点。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采用疏波,增加拮抗肌肌力,抑制痉挛肌肌张力,从而缓解肢体痉挛。
刘刚刘焱彭嘉毅徐浩然姜锌雨范宇佳师帅盛国滨
关键词:痉挛性瘫痪针刺经筋结点名医经验
经筋针刺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患者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以肢体疼痛、肌肉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及反射异常为特征,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经筋针刺疗法是以经筋理论为指导治疗经筋病的针刺治疗方法,应用围刺、扬刺和排刺等方法在相应部位进行针刺,在脑卒中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中医“经筋”理论内涵进行深入探究与挖掘,为经筋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提供理论基础,并为临床治疗瘫痪患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康兴宇黄颖吕雪岩郑义张倩龚睿谭锦郎马乐陈思雨师帅
关键词:经筋针刺痉挛
基于铜死亡和血管新生理论探究血管性痴呆针刺干预机制被引量:2
2023年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种由于流向大脑的血流减少或缺乏而导致的记忆和认知功能恶化的神经认知障碍。铜死亡是一种新的细胞调节性死亡方式,铜可以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HIF-1),选择性激活HIF-1α以控制血管新生。血管新生指从已有血管中发芽形成新的血管,在神经组织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抑制铜死亡促进血管新生,来恢复神经系统相关功能,可能是今后治疗VD等神经相关疾病的新思路。针刺可通过改善侧支循环、调节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进一步促进血管新生,目前较广泛地应用于治疗VD。本研究以针刺对微量元素铜的影响作为切入点,结合铜死亡和血管新生理论对VD后的相关损伤机制,探究针刺治疗VD的干预机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龚睿孔莹潘立民谭锦郎张倩郑义马乐师帅郭磊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针刺血管新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