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巍
- 作品数:39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联合肠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8例
- 202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肠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分析方法。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期间,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结直肠外科对8例直肠癌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联合肠镜taTME,8例患者5男3女,年龄56~74岁,体质指数为20.3~26.7 kg/m^(2),均经病理确诊直肠腺癌,肿瘤长径2.0~6.5 cm,肿瘤下缘距肛缘3~5 cm,肿瘤TNM分期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3例。观察手术情况和术后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联合肠镜taTME,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为260~335 min,术中出血量50~100 ml,肿瘤肛侧切缘距离0.8~2.0 cm。全组均行末端回肠保护性造瘘,均未行永久性肠造口。7例从右下腹取出标本,1例经肛门取出标本,术后病理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残留。均于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术后第2~3天开始进食。1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住院时间为21 d,其余7例患者均在术后8~12 d出院。2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完成回肠造口回纳手术,恢复良好。随访至2024年4月,期间无肿瘤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对于符合适应证的病例,腹腔镜联合肠镜taTME安全可行。
- 杨少辉马晨阳王瑜崔巍
- 关键词:直肠肿瘤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双镜联合
- 系膜裂隙关闭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关闭系膜裂隙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211例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其中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1例患者(A组)未关闭系膜裂隙,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B组)关闭了系膜裂隙,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术后住院时间略低于A组;两组术后胃排空障碍、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内疝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在腔镜下行系膜裂隙缝合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手术难度,并可在解剖层面杜绝系膜裂隙导致的术后内疝形成,值得推广。
- 王瑜崔巍赵逸斌杨少辉陆才德
- 关键词: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 胃癌致双侧输尿管梗阻18例诊治分析
- 2008年
- 罗勇吴伟主崔巍吴旻骅
- 关键词:双侧输尿管梗阻诊治分析肾功能不全肾功能恢复引流后造瘘术
- 扶镜器(气动)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扶镜器(气动)。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夹持锁定腔镜手术器械且可以多自由度调节其方位。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 郭方达崔巍虞伟明杨少辉杨沔赵逸斌周红意李京儒
- 快速康复理念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7年
-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手术是其治疗的首选方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对机体的创伤小、应激反应轻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 陈海燕崔巍
-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
- 一种用于术中肠减压的吸引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术中肠减压的吸引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外套管;引流管,其可抽拉地设置在外套管内,引流管的首端设置有穿刺头,引流管的尾端用于外接负压吸引器,引流管设有多个第一吸引孔;环形导流部,其与引流...
- 邓科崔巍
- 一种腹腔镜下的组织牵引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腹腔镜下的组织牵引装置,包括置于腹腔外且用于提供磁力的外支撑块及置于腹腔内且能吸合于所述外支撑块的内支撑块,所述外支撑块内设有第一磁体,所述外支撑块的顶部设有第一挂绳;所述内支撑块内设有能吸合于所述第一...
- 邓科崔巍赵逸斌
- 参附注射液合并肠外营养支持法在老年胃肠癌术后的应用被引量:9
- 2004年
- 14 1例胃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71例 (PN组 ) ,另一组 70例给予参附注射液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参附 +PN组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参附 +PN组的部分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有明显改善。
- 罗勇吴伟主袁谊崔巍徐裕光
-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胃癌肠癌术后
- 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检测
- 2004年
- 吴伟主罗勇崔巍
-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外科手术
- 超声、MRI检查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超声、MRI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87例肛瘘患者运用超声及MRI技术进行术前诊断,以手术医师术中诊断为金标准,判断超声、MRI的诊断效果。结果手术探查确认低位单纯性肛瘘55例、高位单纯性肛瘘10例、低位复杂性肛瘘14例及高位复杂性肛瘘8例。超声检查对上述各组的瘘管检出率分别达到87.27%(48/55),90.00%(9/10),85.74%(24/28),75.00%(18/24);MRI检查对各组的瘘管检出率分别达到90.91%(50/55),100.00%(10/10),64.29%(18/28),70.83%(17/24)。两项检查技术相比较,各组中瘘管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检查对各组的内口检出率分别达到52.73%(29/55),40.00%(4/10),57.14%(12/21),35.71%(5/14);MRI检查对各组的内口检出率分别达到90.91%(50/55),100.00%(10/10),71.43%(15/21),71.43%(10/14),两项检查技术相比较,各组中MRI检查的内口检出率均高于超声检查,其中在低位单纯性肛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MRI检查在肛瘘术前诊断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瘘管检出方面两者效率相当,但在内口检出方面,MRI检查更有优势。在有条件的医院,建议优先采用MRI检查作为肛瘘术前常规检查。
- 邓科崔巍汪闻夕
- 关键词:肛瘘超声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