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 作品数:9 被引量:25 H指数:3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法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政治法律 更多>>
司法的精神特质与法律的自主性 被引量:3 2017年 尤金·加弗(Eugene Garver)的《为了讨论》(For the Sake of Argument)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它关注的是当今法理学最重要的论题之一,[1]这个论题通常被称作'法律的自主性'。今天,我们最好把这一问题当作理解法律的理性特征来对待。如果我们不再把法律作为一门科学来加以谈论,那么怎么区别法律推理和其他形式的政治推理呢? 保罗·W.卡恩 宋东 苗文龙(校)关键词:最高法院 主权者 德沃金 精神特质 偏颇的正义——对“李启铭案”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1 2012年 在由河北大学校园车祸所引发的"李启铭案"中,肇事人李启铭的一句"我爸是李刚"深深地触动着整个中国社会的神经。经河北省望都县人民法院审理,此案已作出一审判决,伴随刑法学界的支持声音,该判决给人以一个"公正判决"印象。但是,通过对整个案件过程的梳理,在对可能适用的罪名相关理论进行对比及其具体适用的再思考后,结合在审判过程出现的李刚央视大哭、叛三缓三的网上传言和"自我审查"的影响等事件,对"李启铭案"给出了另一种解读。 宋东 邓云成关键词:醉酒驾车 有专门知识的人之意见能作为证据吗?——基于刑事诉讼的思考 被引量:6 2021年 广受瞩目的"顾雏军案"再次涉及刑诉法中有专门知识的人之意见是否属于证据的问题,而学界、实务界对此一向存有争议。大量裁判文书案例显示,刑事司法实务中已不乏法院将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作为证据以及定案根据的例子。与此同时,否定意见可以作为证据的观点,以"不属于法定证据种类"、"不是用于证明案件事实"、"有专门知识的人不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为主要理由。通过对这些理由的一一辩驳,再结合证据法理层面的检视,可以认为有专门知识的人之意见,或为实质证据,或为辅助证据,均能作为证据使用,具有证据属性。当然,承认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具有证据属性,不代表其最终可以成为定案根据,证据与定案根据是两个不同概念。此外,需要注意有专门知识的人之意见的使用领域,采纳和采信必须经过法庭调查、庭审质证,以及相应的审查判断等操作性问题。 宋东刑事诉讼中“有专门知识的人”之角色定位 被引量:2 2021年 虽然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97条将有专门知识的人的诉讼功能表述为"就鉴定意见提出意见",但在司法实践中,其诉讼功能早已不限于此,还会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提出意见,发挥作证功能。多重功能的实践逻辑,使得对有专门知识的人诉讼角色的探寻尤为必要。结合比较法的考察,从功能主义视角解读证人概念,可以发现其核心特征乃为向法庭"作证"之人。而我国刑事诉讼中新增的有专门知识的人,无论是就鉴定意见提出意见,还是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提出意见,都起到证明作用,都属于作证的人,故可归入证人范畴。与此同时,专家证人制度的确立,需要法解释学与修法的相辅相成。 宋东 万毅关键词:诉讼角色 专家证人 功能主义 法解释学 行政法官在发展社会政策中的作用 2012年 行政法官有一种严重的、在一定意义上属于低人一等的情结。①相比于“真正的”法官,他们对自身的地位过度敏感。然而他们在社会中的作用却使其他法官黯然失色。尽管他们的价值常常受到成本一效益(cost effectiveness)的衡量,但最重要贡献却在于社会政策的发展方面。②鉴于行政国家的发展,他们己成为政策发展的关键角色。正如伟大智者詹姆斯·兰迪斯(James Landis)所言:“对行政[机构]的最终考验在于它所制定的政策,而不是他们自己所作的记录中争议当事人问的公正。” 小查尔斯·科赫 宋东 邓云成 苗文龙关键词:社会政策 行政法官 行政国家 当事人 公正 劳务派遣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被引量:6 2012年 劳务派遣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因素,但该制度在我国却没有获得良性发展,反而呈现出诸多乱象。现行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制度有一定的规定,但在实践中操作性不强,且未得到严格的执行。要真正实现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需要立法与司法机构共同发挥作用。此外,法律之外的社会规制对于劳动者权益保障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吴如巧 宋东关键词:劳务派遣 劳动者权益保护 宪政视野下的刑事诉讼权利——权力配置 新的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起生效,关于刑事诉讼法修改的讨论也暂告一段落。此次刑诉法改动颇大,包括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规定和特别程序。不过,新刑诉法的效果仍然不得而知。 本文以刑... 宋东关键词:宪政视野 刑事诉讼 权利配置 法律法规 文献传递 试探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2009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一些轻微的侵权型刑事案件成为刑法学界关注的焦点。在此类案件中,被害人和加害人之间可以达成和解,从而使事件得到比常规刑事程序更圆满的解决。此时,刑事和解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使刑事和解发挥其积极作用,必须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从制度层面使刑事和解规范化、法治化。 宋东关键词:刑事和解制度 从“法官会议制度”看我国法院“去行政化”的困境与破解 被引量:7 2015年 "司法去行政化"是此次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法官会议制度"的设立与实施,所追求的恰恰是法院的"去行政化"。本文透过对珠海横琴法院和重庆法院系统"法官会议制度"两种不同实践方式的观察,指出了我国法院在实现"去行政化"方面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这些困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法院内部结构的官僚化,二是我国法官主体地位的缺失。要破解前述困境,实现我国法院的"去行政化",应在如下方面加以努力:一是要实现司法裁判事务与司法行政事务的分离;二是要对法官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建立法官的任职保障机制,与此同时,要严格限定法院内部行政权力的边界。 吴如巧 宋东 向治冰关键词:去行政化 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