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姗姗

作品数:26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饲育
  • 5篇品系
  • 5篇品系鉴定
  • 5篇近交系
  • 5篇近交系大鼠
  • 4篇医药研究
  • 4篇小鼠
  • 3篇特应性
  • 3篇特应性皮炎
  • 3篇皮炎
  • 3篇中药
  • 3篇荜澄茄
  • 3篇祛风
  • 3篇祛风湿
  • 3篇风湿
  • 2篇胆结石
  • 2篇胆结石形成
  • 2篇动物
  • 2篇动物实验
  • 2篇毒性

机构

  • 26篇陕西省中医药...
  • 5篇清华德人西安...
  • 3篇陕西中医药大...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陕西省肿瘤医...
  • 1篇陕西中医肝肾...

作者

  • 26篇姜姗姗
  • 12篇张小丽
  • 12篇陈瑞明
  • 8篇柴焱
  • 6篇李芳
  • 6篇姚养正
  • 6篇范引科
  • 4篇杨洁
  • 3篇张亚红
  • 3篇赵一丁
  • 2篇陈萍
  • 2篇宋延平
  • 2篇张天
  • 2篇魏少阳
  • 2篇张明发
  • 1篇杨承祖
  • 1篇杨智锋
  • 1篇黄尧洲
  • 1篇刘巍
  • 1篇杨章民

传媒

  • 5篇陕西中医
  • 3篇西北药学杂志
  • 2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2012中药...

年份

  • 5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AL近交系大鼠SNP位点分型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实验动物近交系大鼠品系鉴定与遗传质量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21个SNP标记在CAL近交系大鼠品系鉴定、制备试剂盒或检测位点序列、引物序列、核苷酸类型及其应用。涉及使用21个SNP标记对CAL近交系大鼠品...
姚养正姜姗姗杨海峰
荜澄茄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抗炎镇痛利胆作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荜澄茄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抗炎镇痛利胆作用。方法:通过小鼠甩尾实验测定甩尾潜伏期以观察荜澄茄不同极性提取物的镇痛作用;通过小鼠耳廓肿胀实验测定耳廓肿胀度以观察荜澄茄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通过大鼠、小鼠利胆实验测定胆汁量以观察荜澄茄不同极性提取物的利胆作用。结果:1.6、0.8 g/kg荜澄茄醚提物,2.4、1.2 g/kg荜澄茄醇提物,4.0、2.0 g/kg荜澄茄水提物,3.6、1.8 g/kg荜澄茄混合物能明显延长小鼠甩尾潜伏期;1.6、0.8 g/kg荜澄茄醚提物,2.4 g/kg荜澄茄醇提物,1.8g/kg荜澄茄混合物能明显减少小鼠耳廓肿胀度;1.20 g/kg荜澄茄醚提物、1.70 g/kg荜澄茄醇提物、2.80 g/kg荜澄茄水提物、2.55 g/kg荜澄茄混合物能明显增加大鼠1、3 h胆汁分泌量;1.20 g/kg荜澄茄醚提物、1.70 g/kg荜澄茄醇提物、2.55 g/kg荜澄茄混合物能明显增加大鼠2 h胆汁分泌量;1.20 g/kg荜澄茄醚提物、1.70 g/kg荜澄茄醇提物能明显增加大鼠5 h胆汁分泌量;1.20 g/kg荜澄茄醚提物能明显增加大鼠4、6 h胆汁分泌量。1.6 g/kg荜澄茄醚提物、2.4 g/kg荜澄茄醇提物、4.0 g/kg荜澄茄水提物、3.6 g/kg荜澄茄混合物能明显增加小鼠胆汁分泌量。结论:荜澄茄不同极性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利胆作用,有助于消除胆道炎症和症状,其中荜澄茄醚提物作用较强。
张小丽姜姗姗陈瑞明张亚红李芳柴焱张天
关键词:抗炎镇痛利胆
浅谈中药规范化管理
本文介绍了中药现代化当前的一些管理规范,以及如何原则性和灵活实用相结合地利用这些规范来控制和管理中药研发、生产、使用等涉及中药领域的过程,通过这些措施来保证中药产品的质量,实现标准化,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姜姗姗
关键词:中药用药安全
AXB重组近交系大鼠SNP位点分型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实验动物近交系大鼠品系鉴定与遗传质量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21个SNP标记在AXB重组近交系大鼠品系鉴定、制备试剂盒或检测位点序列、引物序列、核苷酸类型及其应用。涉及使用21个SNP标记对AXB重组近交...
姚养正姜姗姗杨海峰
抗癌方有效部位群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
2015年
目的:观察抗癌方有效部位群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H22肝癌瘤体的抑制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移植性S1 80肉瘤生长试验、小鼠移植性H22肝癌瘤株生长试验及采用MTT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试验,观察抗癌方对S180荷瘤小鼠、H22荷瘤小鼠的瘤体重量、抑瘤率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的影响。结果:抗癌方大剂量组(1.00g/kg)、中剂量组(0.50g/kg)、小剂量组(0.25g/kg)能够明显抑制小鼠移植性S180、H22荷瘤小鼠瘤体的生长,减少瘤体重量、增强抑瘤率(P<0.01,P<0.05);抗癌方大剂量组(1.00g/kg)、中剂量组(0.50g/kg)明显升高TNF活性(P<0.05或0.01)。结论:抗癌方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H22肝癌具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增强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是其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李雅范引科姜姗姗杨洁赵岗谢人明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动物实验小鼠
BAS近交系大鼠SNP位点分型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实验动物近交系大鼠品系鉴定与遗传质量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21个SNP标记在BAS近交系大鼠品系鉴定、制备试剂盒或检测位点序列、引物序列、核苷酸类型及其应用。涉及使用21个SNP标记对BAS近交系大鼠品...
姚养正姜姗姗杨海峰
马海治瘫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马海治瘫胶囊(MHZTJN)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通过神经症状评分和倾斜板实验评价大鼠行为学的改变,TTC染色法观察脑缺血范围。结果:与模型组相比,MHZTJN中剂量和大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脑梗塞体积显著降低,倾斜板停留时间显著升高;大剂量组能显著改善脑缺血引起的脑组织含水量增加,减轻侧脑水肿程度。结论:MHZTJN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症状和行为学障碍,显著改善脑缺血引起的脑组织含水量增加,减轻侧脑水肿程度,能显著降低脑梗塞体积。
蒙麦侠袁秋贞张小丽杨智峰陈瑞明范引科姜姗姗柴焱鲁文静
关键词:脑血管局灶性脑缺血
舒筋活络药祛风湿药性理论的实验研究
2018年
目的研究5味舒筋活络药祛风湿的中药药性理论。方法采用维甲酸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观测祛风湿中药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抗骨折力、骨头灰化质量、骨钙素和血液生化指标Ca、P和ALP水平的影响。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大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观察其对佐剂关节炎的影响。结果 5味舒筋活络中药均能改善骨质疏松大鼠的眼角出血、皮毛无光泽、活动量减少、食欲下降、腹泻、下颚和腹部脱毛严重及反应速度降低等症状;增加大鼠骨密度,有3味药达标;显著升高血清磷含量,且作用强度较高,5味药均达标。5味药均具有抑制大鼠致炎侧足肿胀的作用,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指数,且作用强度均达标++以上;显著提高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抗炎因子IL-2的水平,降低致炎因子TNF-α的水平,5味药均达标。结论舒筋活络药大多入肝、肾经,有的归肝经,味多辛、苦,药性偏温;改善大鼠骨质疏松及抗佐剂性关节炎是祛风湿止痹痛药的药效谱之一。
张小丽陈瑞明李芳范引科姜姗姗张涛张明发
关键词:中药药性骨质疏松症
镇心安神方对DNCB致敏诱导特应性皮炎小鼠皮肤组织TRP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镇心安神方对1-氯-2,4-二硝基苯(DNCB)致敏诱导特应性皮炎(AD)小鼠皮肤组织瞬时电压感受受体(TRPs)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雌性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中药组),每组6只,采用DNCB诱发皮炎法制备AD模型,自造模后第14天起,中药组每天按镇心安神方生药量为18.18 g/kg颗粒水溶液灌胃,阳性对照组每天给予西替利嗪1.3 mg/kg灌胃,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天给予0.1 mL/10 g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14天。于造模第1、4、14、28天分别观模型小鼠皮损评分和搔抓频率变化,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技术(RT-PCR)检测皮损中TRPV1、TRPA1、TRPM8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第14天各组小鼠搔抓次数明显增加(P<0.01),出现红斑、水肿、糜烂、结痂、干燥等AD样表现,皮肤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增生明显,棘层肥厚,海绵水肿,真皮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造模第28天中药组及阳性对照组搔抓次数及皮损评分均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RPA1、TRPV1、TRPM8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阳性对照组TRPA1、TRPV1、TRPM8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P<0.01),中药组TRPA1表达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心安神方可以改善模型小鼠AD样皮损及瘙痒,抑制TRPs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值得深入探索。
赵一丁李文彬李文彬贺欢姜姗姗黄尧洲闫小宁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瘙痒
特应性皮炎瘙痒的神经免疫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2024年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始于婴幼儿阶段,部分患者可迁延终生[1,2]。慢性瘙痒是本病突出症状之一,根据2007年国际瘙痒研究论坛(IFSI)提出的分类方法,AD的慢性瘙痒属于典型的“原发性皮肤炎性疾病瘙痒”[3],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导致抗瘙痒治疗效果有限。当前,国内外对瘙痒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经确定了一些相关受体和信号通路,但对瘙痒信号的产生、传导及调控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长期的慢性瘙痒严重影响AD患儿的生长发育、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探索AD慢性瘙痒的产生机制及靶向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探讨AD瘙痒产生的神经免疫学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旨在为AD瘙痒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新思路。
杨晓宇姜姗姗孙丹赵一丁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瘙痒信号传递通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