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卫萍

作品数:29 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5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6篇儿童
  • 10篇学龄
  • 7篇多动障碍
  • 7篇信度
  • 7篇注意缺陷多动...
  • 6篇学龄前
  • 6篇学龄前儿童
  • 6篇丰富环境
  • 5篇位置偏爱
  • 4篇低反应
  • 4篇学龄儿童
  • 4篇条件性位置偏...
  • 4篇中文
  • 4篇吗啡条件性位...
  • 3篇低反应性
  • 3篇心理
  • 3篇受体
  • 3篇问卷
  • 3篇量表
  • 3篇脑区

机构

  • 2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教育部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湖南省第二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中医医...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浦东新区精神...
  • 1篇上海市虹口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29篇夏卫萍
  • 20篇张劲松
  • 15篇王周烨
  • 14篇帅澜
  • 8篇张慧凤
  • 5篇谭歆
  • 4篇郝伟
  • 4篇路腾飞
  • 3篇孔艳婷
  • 3篇刘铁桥
  • 3篇李伟
  • 3篇李伟
  • 2篇廖祥鹏
  • 2篇王朋朋
  • 1篇周璇
  • 1篇方贻儒
  • 1篇王绪轶
  • 1篇邱文娟
  • 1篇向小军
  • 1篇周旭辉

传媒

  • 8篇教育生物学杂...
  • 5篇中国儿童保健...
  • 4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第十三届江浙...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激中居家期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龄儿童电子产品使用与家庭功能和教养效能的关系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学龄儿童的家庭功能和家长教养效能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在应激事件中,家庭功能与教养效能与儿童电子产品使用的关系,为今后干预应激中儿童的家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ADHD学龄儿童194例,以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self-rating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 problematic mobile phone use,SQAPMPU)和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为依据,划分为电子产品使用过度组(过度组)和使用正常组(正常组)。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评估两组儿童的家庭功能,采用育儿胜任感量表(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PSOC)、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9-item,PHQ-9)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assessment 7-item,GAD-7)评定家长的教养效能、教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结果过度组家庭功能中的沟通和角色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家长的教养效能、教养满意度得分和育儿胜任感总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过度组ADHD儿童家长的PHQ-9和GAD-7得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家庭功能对网络成瘾产生显著正性影响作用(P<0.05);育儿胜任感对网络成瘾和手机依赖产生显著负性影响作用(P<0.05)。结论存在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行为的ADHD儿童家庭在沟通和角色功能方面有明显缺陷,且这类ADHD儿童家长对自身教养能力和教养满意度的评价较低,同时家长自身的抑郁、焦虑水平较高。此外,家庭功能和家长的育儿胜任感可影响ADHD儿童的电子产品使用行为。提示,干预应激中ADHD儿童的电子产品使用应注重提升家庭功能和育儿胜任感。
何山帅澜张劲松王周烨邱美慧夏卫萍曹璇陆璐华颖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应激事件家庭功能
中文版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问卷(BRIEF-P)父母版的效度和信度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评价中文版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P)父母版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智力发育障碍(IDD)及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儿童265例,年龄4~5岁,其中男218例,女47例,以及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61例。由家长填写BRIEF-P问卷后,对问卷进行内部一致性分析及验证性因素分析,其中完整填写ADHD-IV及CBQ问卷者303例,对问卷进行分析以检验效标效度,随机选取39名家长间隔1~2周再次填写BRIEF-P问卷检验重测效度。结果:BRIEF-P与ADHD-IV及CBQ问卷多个因子呈中度相关(r=0.30~0.73,P<0.05)。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一阶5因子模型拟合良好。ROC曲线显示当BRIEF-P总分为88.5分时,诊断发育障碍儿童的敏感度为0.82,特异度为0.77。BRIEF-P重测信度为0.54~0.72,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0.95。结论:BRIEF-P父母版具有相对良好的效度和信度,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
路腾飞帅澜张劲松王玉凤钱英张慧凤夏卫萍王周烨谭歆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信度
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问卷(BRIEF-P)父母版的效度、信度
<正>目的:评价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P)父母版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效度和信度。方法:病例组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精神科主治以上医师按DSM-5标准在心理科门诊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
路腾飞帅澜张劲松张慧凤夏卫萍王周烨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文献传递
丰富环境对高、低反应性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比较不同环境(丰富环境、孤立环境)对不同反应性大鼠(高反应性、低反应性)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影响。方法:出生后40d♂SD大鼠120只,以旷场测验区分出高、低反应性大鼠各40只,然后在高、低反应性大鼠中各随机取20只进行丰富环境干预,另外20只进行孤立环境干预,干预时间42d。从干预d30后,再对各组大鼠(丰富环境高反应鼠、孤立环境高反应鼠、丰富环境低反应鼠、孤立环境低反应鼠随机取半)进行吗啡CPP训练及测试。结果:总体上讲,接受丰富环境干预的大鼠其吗啡CPP程度不如孤立环境干预大鼠显著(P<0.05)。接受丰富环境和孤立环境干预的大鼠均表现为高反应鼠CPP比低反应鼠显著(P<0.05)。高反应大鼠经孤立环境干预后,其CPP程度最高。结论:环境干预和个体的易感性存在交互作用,丰富环境可降低吗啡的犒赏效应,弱化大鼠的成瘾行为,可能是预防成瘾行为发生的保护因素。
夏卫萍刘铁桥郝伟向小军王绪轶谌红献周旭辉
关键词:丰富环境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
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课程对提高小学生心理危机知识的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调查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课程对提高小学生心理危机知识的作用。方法采用《儿童创伤事件后所致心理问题知晓问卷(儿童版)》对364名小学生进行心理危机知识问卷调查,并开展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课程对其进行干预,干预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儿童知晓率的变化。结果儿童对危机事件种类因子干预前知晓率为55.9%,干预后为61.9%,提高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4,P=0.050);危机事件后心理反应因子干预前知晓率为42.5%,干预后为52.7%,提高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76,P=0.003);危机事件应对技能因子干预前知晓率为54.5%,干预后为66.9%,提高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1,P=0.001)。各条目提高程度相差较大,提高率最大为40.7%。结论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课程能够提高儿童心理危机知识和应对技能,但不同条目的提高程度差异较大。
孔艳婷张劲松帅澜王周烨夏卫萍谭歆
关键词:心理危机知晓率儿童
整合式教学法在儿科专业精神病学和发育行为儿科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课程整合在儿科专业的精神病学和发育行为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201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临床医学院学习的167名儿科专业方向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精神病学和发育行为儿科学的教学。其中78名学生为常规教学组,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模式进行教学;89名学生为整合教学组,采取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模式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进行教学,且对两门课程相通的内容进行整合。2组学生学习完成后,通过专业考试成绩评价和临床教学质量调查,对教学实践进行反馈和评估。结果实施整合教学后,医学生对整合教育的知晓提升,对整合教学表现出正面的和肯定的评价。整合教学组学生精神病学和发育行为儿科学的考试成绩以及课程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课程整合教学有助于提高儿科专业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其掌握精神病学和发育行为儿科学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尝试在医学教学中推广。
夏卫萍张劲松王周烨
关键词:整合式教学精神病学发育行为儿科学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伴情绪问题中西医协同诊治方案的专家建议
2025年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往往伴随情绪问题或情绪障碍,这增加了诊疗的复杂性。西医(即现代医学)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或《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的标准,对ADHD及其伴随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进行诊断,并采用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中医(即中国传统医学)则根据辨证分型(如心肝火旺证、痰火内扰证等),运用中药(如丹栀逍遥散、黄连温胆汤)及外治法(针灸、推拿)开展治疗。该文基于中西医协同理念,提出了ADHD伴情绪问题的诊治方案。该方案强调多学科评估,动态调整治疗方案,结合患儿年龄、病情及家庭需求,实现个体化干预。同时,方案涵盖轻度至重度情绪问题的分级治疗策略,并注重疗效评价、安全性监测及家庭社会支持,以此提升ADHD的整体疗效,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张劲松赵欣薛征和婧伟孙锦华王瑜沈毅韵张欣邱美慧夏卫萍吴敏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情绪问题
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对学龄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改善作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对改善学龄儿童情绪、行为和人际交往问题的有效性。方法对383名学龄儿童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并运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SDQ)家长版和教师版分别于基线、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评估,比较各因子得分变化。结果 SDQ(家长版和教师版)多动问题因子和SDQ(教师版)困难总分的干预后3个月得分低于基线,且干预后6个月进一步降低(F=28.14~87.53,P〈0.05);SDQ(家长版)困难总分的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得分均显著低于基线(F=8.11,P〈0.05);SDQ(教师版)亲社会行为因子的干预后3个月得分显著高于基线,且干预后6个月得分进一步增高(F=27.99,P〈0.05)。结论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可以改善学龄儿童的情绪、行为和人际交往问题。
谭歆张劲松帅澜王周烨夏卫萍孔艳婷
关键词:学龄儿童心理危机干预
“互联网+”结合问题式学习模式在临床医学本科生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评价“互联网+”结合问题式学习模式在临床医学本科生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脑卒中的康复为教学内容,选取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38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联合教学组和对照组,每组19人。联合教学组采用“互联网+”结合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对照组仅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课程共计2课时,每课时相隔1周。比较2组学生的课后考核成绩、期末考试(课后第4周)成绩以及教学效果问卷评分。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在课后即刻考核中,联合教学组的考核总分和理论考核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4,P=0.018)。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教学组课后4周的考试总分和脑卒中相关知识点得分更高(P=0.026,P=0.003)。问卷调查发现,联合教学组问卷总分以及学习兴趣、理论知识理解和主动学习意愿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互联网+”结合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临床医学本科生康复医学的教学效果,“互联网+”在教学中发挥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李欣梁菊萍周璇蔡蓉杨晓颜夏卫萍杜青
关键词:问题式学习本科生康复医学
品行障碍青少年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青少年在静息态下脑功能磁共振的特点。【方法】对12名符合DSM-IV品行障碍诊断标准的12~18岁青少年和11名正常对照进行静息态的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作为测量指标进行数据分析,比较CD组和正常组间脑功能的差异。【结果】经过比较校正发现,与正常组相比,CD组在两侧额叶、左侧楔前叶和顶下小叶的ReHo值降低,在左侧颞叶、梭状回和右侧前扣带回ReHo值升高。【结论】与正常组相比,品行障碍青少年在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存在异常,这些脑区可能在品行障碍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王朋朋张劲松夏卫萍廖祥鹏
关键词:品行障碍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