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发辉 作品数:80 被引量:96 H指数:8 供职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基于形态学与基因分子标记准确鉴定鱼类寄生原虫病原的实例 迄今,作为鱼类寄生虫的两大类群----粘孢子虫和车轮虫,由于其种类繁多,结构简单,形态相似性高,更由于许多种类形态相似或宿主亲缘关系相近,故仅仅基于形态学特征难于正确鉴别物种,致使许多种类的误判或亲缘关系推断的混乱。在此... 赵元莙 唐发辉关键词:原虫病 文献传递 南中国海地区海洋鱼类车轮虫调查研究 车轮虫作为一类寄生性原生动物,常造成海淡水养殖动物的各类寄生原生动物病害。在我国的在南中国海地区,寄生原生动物不仅引起养殖鱼类的病害,还造成野生鱼类大批死亡的现象,然而,关于车轮虫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对南中国海地区... 唐发辉 王文强 赵元莙关键词:海洋鱼类 文献传递 专题小组学习法的创建及在生物类专业选修课中的应用 2014年 选修课是现代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结构之一,是补充与完善学生系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通过以生物类专业选修课为代表,通过对当前高校中选修课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剖析,并进一步对代表专业的选修课——生物专业类选修课的特点及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自创了独具特色的专题小组学习法(Group Study of Special Subject,GSSS),并将此法在本校生物类各种选修课中推行应用多年,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方法是实地考察、文献调查与专题研讨法的综合应用,是一套在生物类选修课中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团队协作性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方法。 唐发辉 赵元莙关键词:选修课 教学方法 刺纹车轮虫18S r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首次对刺纹车轮虫(Trichodina centrostrigata Basson,Van As&Paperna,1983)进行了18SrDNA的克隆测序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刺纹车轮虫是一种具有辐射状中央颗粒的淡水车轮虫,具有相对较高的GC含量而位于分子系统树的顶枝,它与海水环境中的车轮虫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及较近的遗传距离从而聚为一枝。研究提示刺纹车轮虫具有较强的宿主适应性,在系统进化中分化较晚并与海水种类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此外,车轮虫的同源性与18S rDNA序列相似性、遗传距离具明显相关性,GC含量与分子支序树分枝具有明显相关性。 王琴 唐发辉 赵元莙关键词:RDNA GC含量 重庆地区鲫外寄生车轮虫形态分类学研究及一新种的描述(英文) 被引量:8 2010年 在对重庆地区进行鱼类寄生虫学的调查过程中,从鲫鳃表获得3种隶属于车轮虫属Trichodina Ehrenberg,1830的外寄生车轮虫,其中含一新种,短棘车轮虫Trichodina brevicirra sp.nov,其典型的鉴别性特征为其短细的齿棘。另外两种车轮虫分别为沃玛车轮虫Trichodina ngoma Van As&Basson,1992与网状车轮虫Trichodina reticulata Hirschman&Partsch,1955;沃玛车轮虫为亚洲新记录种。文章对网状车轮虫的3种群进行了详尽的比较讨论研究,尽管该三种群间存在着细微的种群内差异,但网状车轮虫的典型特征则显而易见地存在于三种群间,即为附着盘中央具有8-16个球状或卵圆形的中央颗粒。 唐发辉 赵元莙关键词:车轮虫 鲫寄生车轮虫一新种的描述 被引量:26 2005年 本文记述了寄生在鲫鱼鳃上的车轮虫属一新种———Trichodinaparanigrasp .nov .。文中采用Lom(196 0 )所倡导的统一特定方法及由VanAs&Basson(1989)提出的齿体各鉴定特征的定位描述 ,对本新种的各形态学特征 (包括虫体外形、附着盘、齿体、辐线、中央颗粒、核器、口围绕体等 )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并对本种与相似种进行了比较研究。文中还为齿体定位描述模式图新增了两个参数。 唐发辉 赵元莙 陈辉关键词:车轮虫 寄生虫 鲫鱼外寄生车轮虫——拟黑色车轮虫,新种Trichodina paranigra sp.nov.的描述 2003年 本文记述了寄生在鲫鱼鳃上的车轮虫属一新种-Trichodina paranigra sp.nov.。采用Lom(1960)所倡导的统一特定方法及由Van As & Basson(1989)提出的齿体各鉴定特征的定位描述,对本新种的各形态学特征(包括虫体外形、附着盘、齿体、辐线、中央颗粒、核器、口围绕体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并对本种与相近种进行了比较研究。文中还为齿体定位描述模式图新增了两个参数。 唐发辉 赵元莙 陈辉关键词:鲫鱼 外寄生 车轮虫 罗非鱼鳃寄生非洲拟车轮虫群体分化及遗传多样性 2025年 研究聚集于罗非鱼的鳃寄生非洲拟车轮虫(Paratrichodina africana El-Tantawy&Kazubski,1986),基于附着盘形态量化与SSU rDNA分子数据对采自重庆与广东两地的罗非鱼鳃寄生非洲拟车轮虫进行了群体分化与遗传多样性研究。基于附着盘形态量化研究结果表明:重庆与广东两种群除了在齿体形态(齿体纵长、齿长、齿钩长)和齿体比方面具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方面均无差异;PCA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种群的散点图分布包含于重庆种群之中,表明两种群的形态相似度极高。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28个SSU rDNA分子序列共计检测到10个单倍型,含7个特有单倍型和3个共享单倍型,其中Hap 3是最大的共享单倍型,且重庆、广东两地均有分布;广东种群(高H_(d)高P_(i)型)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重庆种群(高H_(d)低P_(i)型),推测水温与地理分布可能是影响非洲拟车轮虫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广东的Hap5位于系统树底部,且广东样本遍布于每个分支;而遗传分化指数(F_(st))和基因流(N_(m))结果显示两群体间的基因交流不频繁,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以此推测重庆种群起源于广东种群,且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进一步证明其种群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变异率为92.18%)。中性检验(Tajima’s D和Fu’s F_(s))和核苷酸错配分析结果认为,非洲拟车轮虫整个群体可能经历过早期的种群扩张,但近期未发生;而不同地理群体(广东种群与重庆种群)均未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研究为后续车轮虫的群体遗传及谱系地理学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水产养殖的车轮虫病害防控提供参考资料。 蒋玉椒 赵元莙 唐发辉关键词:群体分化 种群历史 罗非鱼 成渝地区淡水经济养殖鱼类外寄生车轮虫病原的调查研究 赵元莙 唐发辉关键词:车轮虫 新记录种 透明水溶性树脂小型生物标本制备法 一种透明水溶性树脂小型生物标本制备法,所用原料为聚乙二醇、透明脲醛树脂液体和冰醋酸。透明脲醛树脂液与聚乙二醇重量比为1∶0.4~2.3,经聚合反应形成透明水溶性树脂。冰醋酸含量≥99.5%的加入量是聚乙二醇与透明脲醛树脂... 唐安科 唐发辉 赵元莙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