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家铭

作品数:14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篇周围神经
  • 5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神经干
  • 4篇神经损伤
  • 4篇周围神经损伤
  • 4篇肠癌
  • 3篇电生理
  • 3篇动作电位
  • 3篇三维重建
  • 3篇神经干动作电...
  • 3篇肿瘤
  • 3篇结直肠
  • 2篇预后
  • 2篇直肠肿瘤
  • 2篇三维可视化
  • 2篇配准
  • 2篇自动配准
  • 2篇结直肠癌
  • 2篇可视化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广州白云山中...

作者

  • 13篇周家铭
  • 7篇戚剑
  • 5篇梁英杰
  • 4篇李增宏
  • 4篇黄美近
  • 4篇谭淑云
  • 4篇顾立强
  • 4篇程思红
  • 3篇张毅
  • 3篇刘小林
  • 2篇王皓帆
  • 2篇黄品助
  • 2篇陈晓琼
  • 1篇何彩凤
  • 1篇唐平
  • 1篇何小风
  • 1篇汪建平
  • 1篇钟映春
  • 1篇黄俊
  • 1篇熊卓

传媒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医师在线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手...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二次成像技术标志点获取和自动配准的长段周围神经功能束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四肢周围神经功能束三维可视化重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取自愿捐献新鲜成人尸体右上臂20cm尺神经标本。以4根成年女性头发作为标志线,连续横断面冰冻切片,厚15μm,层距0.5mm,共400张切片,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染色;采用二次成像技术,以配置MSHTO MD90显微数码成像装置的Olympus Z61型体视显微镜于AchE染色前、后分别获取同一切片的2张全景图像,通过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图层叠加进行图像处理,获取含4个完整定位标志点的神经断面二维全景图像;以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作为分类器自动识别处理图像,并利用空间变换方法实现自动配准,结合人工辅助获取功能束轮廓,通过Amira 4.1医学三维重建软件进行长段尺神经功能束三维重建,评估重建逆向还原效果。结果利用二次成像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同一张切片染色前、后的图像,图像轮廓吻合度良好,合成图像获得的标志点定位精确,操作简便快捷。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识别精度高,误差率为8.250%;三维模型可直观观察神经内部不同性质功能束交叉融合的变化,其任意水平切割逆向还原基本吻合。结论基于二次成像技术和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图层处理技术的计算机自动配准可应用于长段周围神经的三维可视化重建,重建快捷,效果较好。
张毅刘小林钟映春唐平周家铭戚剑何彩凤
关键词:周围神经三维重建配准
短段腓总神经功能束三维重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基于组织学连续断层切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短段腓总神经功能束三维重建。方法取自愿捐献的成人约5cm长腘窝段腓总神经,连续横断冰冻切片,片厚10μm,切片间距0.25mm,共切取200张切片。采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神经束变化规律,通过数码摄像系统将染色切片转化为数字图像,图像拼接获取放大100倍的二维全景图像,人工判断功能束性质,图形处理软件配准分割后,利用Amira3.1三维重建软件实现腓总神经功能束的三维重建。结果腘窝段腓总神经内部功能束可划分为感觉神经束、运动神经束、混合神经束和以运动神经纤维为主的混合神经束。其中,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间无神经束的交叉融合,神经束的交叉融合主要发生在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内部的功能束间。三维重建结果能较真实地再现周围神经的三维立体结构及其内部功能束组的三维立体行径,重建结构能单独或搭配显示,还能任意角度显示。结论基于组织学和计算机技术,可以三维重建短段腓总神经功能束,为长段周围神经功能束的三维重建提供可行性依据。
戚剑刘小林熊卓周家铭李生杰梁英杰张毅
关键词:腓总神经三维重建
术中神经干动作电位早期定量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干动作电位(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值早期定量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以16只新西兰兔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伤后4周进行术中神经干动作电位检测,根据NAP波幅值将受损神经分为3组:A组(NAP<100μV)、B组(100μV≤NAP<500μV)和C组(NAP≥500 μV),伤后8周于损伤点远端1 cm处切取神经标本2 mm,甘氨酸银染色,观察各组切片坐骨神经再生轴索数量、直径和截面积.并进行足印测量和溃疡面积对比.组间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再生轴索数目、直径和横截面积A组均低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后肢溃疡面积与足印宽长比的伤前/伤后比值两项指标中A组均低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 术中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幅值可在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定量判断损伤程度,为临床应用该指标建立量化标准指导手术决策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
戚剑顾立强王皓帆程思红李增宏周家铭梁英杰
关键词:周围神经神经干动作电位
术中神经干动作电位早期定量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戚剑顾立强王皓帆程思红李增宏周家铭梁英杰
三七化痔丸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痔疮的随机双盲前瞻性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估三七化痔丸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设计。选取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诊治的痔疮患者150例,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75例、对照组75例。试验组给予三七化痔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两组均加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7 d、14 d两组患者的痔核表面黏膜、痔核大小、外痔肿胀、外痔大小等观察指标评分,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8例和67例完成治疗。试验组治疗7 d外痔肿胀、外痔大小评分,以及治疗14 d痔核表面黏膜、痔核大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36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化痔丸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痔疮可显著改善外痔红肿、缩小外痔体积。另外,在停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后继续口服三七化痔丸可显著缓解痔核表面黏膜充血、隆起,缩小痔核体积。本治疗方案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病情,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周家铭吴亚萍宁娜谭淑云陈晓琼李拓阳肖源律耿春贤黄秋凌黄美近
关键词:痔疮外痔痔核
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微波消融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MW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后肝内复发和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结直肠癌肝转移灶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对影响肝转移灶消融后肝内复发和总生存的危险因素进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随访12.5~47.4个月,其中有26例发生肝内复发,其中6.1%(7/114)原消融灶出现局部肿瘤进展;11例出现肿瘤相关死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和肝转移灶最大直径≥2 cm是患者术后发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BsAb阳性和消融后至肝内复发前有化疗是患者术后发生肝内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转移灶个数≥3个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肝转移灶微波消融治疗后,年龄≥60岁、HBsAb阴性和肝转移灶最大直径≥2 cm的患者更容易再发肝内转移,而消融后的积极化疗则可有效降低再发肝内转移,肝转移灶个数≥3个提示总体预后不良。
谭淑云黄品助彭绍勇周家铭刘广健李拓阳黄美近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微波消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结直肠癌(CRC)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乙肝五项检测的55626例患者的检测结果,根据检测结果不同,将患者分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组(A组,n=6815)、HBsAg阴性组(B组,n=11236)和非感染组(C组,n=37575)。比较三组患者CRC的发病率差异,CRC组与非CRC组患者的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结果分布情况以及各年龄、性别分层中HBVM构成与CRC发病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HBV感染与CRC发病率的关系。结果HBVM类型分析结果显示,CRC和非CRC患者的抗-HBs、HBeAg和抗-HBc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C患者中,A组588例,B组1005例,C组3092例;在非CRC患者中,A组6227例,B组10231例,C组34483例,CRC患者和非CRC患者总体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0.05)。在男性0~20岁、41~50岁、61~70岁以及女性0~20岁、31~40岁以及41~50岁年龄段,HBVM构成与CRC发病率存在显著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及非CRC患者的HBVM构成与广西健康体检人群和云南玉溪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V感染在总体人群中与CRC发病率无明显相关,但在特定地区和性别、年龄分层中可能具有差异性。
林荣万邹湘玮蔡琳彬王丽娇周家铭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结直肠癌乙肝五项检测
腹腔镜Dixon直肠癌术后动态监测腹腔引流液中降钙素原、CRP水平对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液中降钙素原和CRP水平对判断腹腔镜Dixon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80例接受腹腔镜Dixon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分为观察组(有吻合口瘘)和对照组(无吻合口瘘),分别于术后当日、术后第3日及第5日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中降钙素原和CRP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腹腔引流液中降钙素原和CRP水平对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价值。结果接受腹腔镜Dixon直肠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5例(6%),该5例纳入观察组,余75例未发生吻合口瘘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P均<0.05)。术后第3日和第5日观察组患者腹腔引流液中降钙素原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3日腹腔引流液中降钙素原水平和术后第5日CRP水平对预测吻合口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对应的AUC最大,分别为0.845(与术后当日及术后第5日比较P均<0.05)、0.855(与术后当日及术后第3日比较P均<0.05),灵敏度分别为0.835、0.875,特异度分别为0.762、0.773。结论Dixon直肠癌根治术后动态监测腹腔引流液中降钙素原和CRP水平,尤其是监测术后第3日时的降钙素原水平和术后第5日时CRP水平对预测吻合口瘘具有较高价值。
姚奇何兰珍刘贤明周家铭吕文
关键词:腹腔引流液降钙素原吻合口瘘直肠癌
基于二次成像标志点获取自动配准的长段周围神经经功能束三维可视化的关键技术研究
目的 探讨四肢周围神经功能束三维可视化重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 新鲜成人尸体上臂20cm长段尺神经标本,以4根成年女性头发作为标志线,横断面连续冰冻切片,片厚15μm,层距0.5mm,共4...
戚剑张毅刘小林钟映春唐平周家铭何小风
关键词:周围神经三维重建配准
术中神经干动作电位早期定量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干动作电位(nerve action potentials, NAP)波幅值早期定量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以16只新西兰兔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伤后4周进行术中神经干动作电位检测,根据NA...
戚剑顾立强王皓帆程思红李增宏周家铭梁英杰
关键词:周围神经神经干动作电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