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虹
- 作品数:70 被引量:2,792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理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机器人产业R&D投入与企业发展——基于与传统机床产业比较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随着企业对智能化改造升级的迫切需求,"机器换人"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将机器人行业作为试验组,机床行业作为参照组,旨在通过机床行业这一传统制造业与高新技术行业机器人企业进行比较分析,探索R&D投入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使用2012-2018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及机床行业面板数据,从企业R&D投入和盈利角度出发,采用混合回归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经济变量与R&D之间的联系及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由于研发投入的持续性及增长性,造成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迭代,企业盈利会出现先下降,再增长,再下降的趋势,机器人行业相比较于机床行业更难短期内获利,政府相关补贴政策不能解决和推进企业的研发投入。
- 杨雪周亚虹
- 关键词:机床行业R&D投入
- 约束性碳减排与就业——基于企业和地区劳动力变化的考察被引量:35
- 2023年
- 基于企业层面的环境规制强度,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探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减碳强度的提升,相比非万家企业,该政策通过“规模效应”“要素替代效应”和“技术效应”使得万家企业就业显著下降,表明该政策会降低污染企业就业。但城市层面分析发现该政策对城市工业企业总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呈现出城市层面的就业创造。进一步探究劳动力再配置效应以解释企业和城市层面就业效应的差异发现,企业层面存在万家企业至非万家企业的劳动转移,行业层面就业存在从更为污染的行业向清洁行业的再配置,表明规制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此外,政策实施后,减碳强度提升并未使得企业员工薪酬下降,表明该环境规制没有导致企业将减排治污成本转嫁造成员工福利损失。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从就业角度为中国环境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提供参考。
- 周亚虹杨岚姜帅帅
- 关键词:环境规制碳减排就业
-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学理意蕴与实践指向被引量:1
- 2024年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这是自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之后,首次将其提升到“体制机制”的高度进行统筹谋划,足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涵盖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育、资源配置等经济社会的多领域多方面,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予以保障。
- 周亚虹郎旭华
- 关键词:实践指向生产力
- 房价影响企业投资吗:理论与实证被引量:48
- 2013年
- 文章首先拓展了Iacoviello(2005)的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房地产价格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然后利用2003-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和表外附注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房地产既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又可作为抵押品帮助企业融资,所以房地产价格通过成本效应和流动性溢价效应影响企业投资行为;而这两种效应的作用方向相反,哪一种效应占主导由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大小决定:当面临的融资约束较大时,房价上涨更可能促进企业投资,反之则反是。文章为基于Iacoviello(2005)框架的我国宏观房地产问题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微观证据,但同时也发现这一框架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 罗时空周亚虹
-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融资约束
- 环境规制与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和企业技术升级双视角分析被引量:43
- 2022年
- 本文以“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数据,分别构建了企业、行业和城市层面的数据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基于城市制造业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和企业技术升级两个角度,探究环境规制对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环境规制的具体作用渠道.研究发现:该环境规制政策显著推动了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城市制造业产业清洁度和企业生产率相比政策实施前都得到显著提升.并且,短期内环境规制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生产性要素投入对制造业产业清洁度产生影响,尚未形成行业创新驱动.同时,企业技术升级主要依赖于政府补贴的增加,尚未观察到企业创新和资金筹措的变化.本研究对厘清环境规制政策效果,提升城市环境规制执行的内在激励,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杨岚周亚虹
- 关键词:环境规制全要素生产率制造业转型升级
- 社会养老保险与我国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证据被引量:177
- 2015年
- 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了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社会养老保险会显著提高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可能性和风险金融资产比重,边际效应分别达到25%和22%左右。这一结果在控制了家庭的经济水平、人口统计学特征和主观投资风险偏好态度等因素后依旧稳健,一个解释是社会养老保险能有效地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进一步分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子样本研究发现,养老保险对家庭风险资产投资的影响在农村很小且统计不显著,这说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障水平和拉动金融消费的作用仍有待提高。
- 宗庆庆刘冲周亚虹
-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家庭金融
- 数字经济发展与农村共同富裕:电子商务与数字金融协同视角被引量:37
- 2024年
- 数字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农村的生产生活,但是不同数字经济新业态之间的相互协同如何影响农村的收入和收入差距却鲜有文献讨论。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电子商务和数字金融的协同是否促进农村的共同富裕。借助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研究,本文发现两者的协同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降低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分位数差和方差。研究进一步发现:电子商务与数字金融的协同在样本时间段内的普惠性逐渐提升,缩小了农村的收入差距;两者的协同对低收入县域(农村劳动力密集县、传统金融发展落后县和低农机动力水平县)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更强。家庭层面的研究发现,两者的协同推动了农村家庭本地就业,促进了工资收入和自营收入的提高,且降低了自营收入的差距。本文的研究对数字经济如何促进乡村振兴和推进农村共同富裕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周亚虹邱子迅姜帅帅刘猛
- 关键词:电子商务数字金融共同富裕
- 实体企业金融化、成本加成分布与资源配置效率被引量:8
- 2022年
- 实体企业金融化是经济“脱实向虚”的重要微观表现形式,其经济效应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议题。本文采用2007—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从成本加成分布的视角研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显著影响成本加成水平及其分布状态,金融资产投资份额的上升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加成,而且扩大了成本加成分布离散度,进而加剧行业资源错配。从机制看,金融化主要通过弱化产品市场竞争和延缓低成本加成企业退出市场两种渠道降低行业资源配置效率。本文为评估企业“脱实向虚”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证据,对于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张军于晓宇郑吉锋周亚虹
- 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理论逻辑与机制设计被引量:8
- 2024年
-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促进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提供了新途径,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对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从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三大主体角度,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验证探索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在数字经济新业态下其作用机制是,在科技成果供需主体方面,供需匹配效率、专利质量和知识吸收能力得到了提升;在转化中介和途径方面,产学研开放度、“风险投资-科技成果供给-科技成果需求”高效融合程度和科技服务中介结构活跃度均得到了提升,从而对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赋能。进一步研究发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和国有经济主导程度,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效应具有积极影响。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文献和经验,为全面深刻把握数字经济优势、提高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效率提供了参考。
- 周亚虹冯树辉邱静朱震宇
- 关键词:数字经济
- 从专利产出分析人力资本在企业研发活动中的作用——以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证被引量:23
- 2011年
- 文章以上海市20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1998-2003年的抽样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一般泊松回归分析和面板泊松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不同的企业专利产出实证模型。与以往文献不同的是,在分析研发经费投入的同时,文章强调从事研发活动人员比例(用来反映人力资本)对企业专利授权的边际贡献。研究发现,企业R&D投入对专利产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企业研发人员比例对专利产出同样具有显著的作用,其弹性高达2.573%。因此,文章认为研发人员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应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
- 冒佩华周亚虹黄鑫夏正青
- 关键词:R&D经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