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让仲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软件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
- 2000年
- 分析了软件工程 30年来的发展历程 ,重点介绍了软件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
- 陈文飞朱静吴让仲王荣林
- 关键词:瀑布模型
- 结合混合OFDM技术的LED室内定位算法被引量:1
- 2017年
- 现有的许多LED室内定位系统,其定位精度都受限于室内环境中的多径干扰.鉴于OFDM可在抵抗多径干扰的同时提高传输速率,提出了一种结合混合OFDM的LED室内定位算法,利用非对称限幅光OFDM调制奇载波,脉冲幅度调制-离散多音频调制技术调制偶载波的虚部,并使用接收信号强度技术确定接收机的坐标.计算了一个房间中每个点的定位误差,分析了不同系统参数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并与仅结合非对称限幅光OFDM的定位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在存在多径干扰的情形下仍可实现误差低于0.2m的高精度定位,并优于仅结合非对称限幅光OFDM的室内定位算法.
- 王瑾黎好栩张晓锋吴让仲
- 关键词:多径干扰可见光通信
- 数学史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特色与价值浅析
- 2023年
- 基于数学史教育在高等学校中普遍薄弱甚至缺失的现状,从若干角度分析数学史对数学、历史及相关学科学习的正面促进作用,进一步阐述本科通识教育中数学史内容在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科学精神的建立、思想人格的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由此提出加强数学史课程建设的建议。最后根据教学经验,给出公共选修课“数学史”课程的教学定位和内容设置方面的可行性方案。
- 高翟吴让仲
- 关键词:数学史通识教育知识体系
- 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 2017年
- 本科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教育,本科生的创新素质应该包括好奇心和兴趣、直觉和洞察力、勤奋刻苦和集中注意力、人文素质等。针对本科生创新教育的问题,以导师的研究项目为依托,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参与创新型培养团队的本科生从大一入学开始进行选拔,在自愿、自觉的原则下,组成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团队。团队围绕"多光谱环境检测仪器"、"超声衍射波检测技术"、"室内光无线通信技术"项目为研究方向,团队成员自主学习、集中培训、以研带学、协作攻关,努力走出一条本科生培养的创新之路。
- 王瑾汪杨擘吴让仲张晓锋
-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创新型教育
- LED室内定位接收机前端电路设计被引量:1
- 2016年
- 设计了一种可用于LED室内定位系统接收机的前端信号调理电路,详细论述了该电路的系统原理与电路构成。重点介绍了光电传感器的选型、前置预放大和滤波电路的设计方法,并且进行了噪声分析和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具有良好的噪声性能,探测器灵敏度可达到500nA,带宽为1MHz,满足LED定位系统接收端的性能要求,能够为后续的信号处理模块提供稳定可靠的前级信号。将该电路应用于LED室内定位实验系统,可实现小范围内的准确定位,平均定位误差仅为12.4cm。
- 王瑾邓松林吴让仲张晓锋
- 关键词:光电检测白光LED
- 结合PWC技术的LED室内定位算法被引量:4
- 2021年
- 为进一步提高基于发光二极管(LED)室内定位系统的精度,提出一种结合成对编码(PWC)的LED室内定位算法.通过将性能较好的子载波与性能较差的子载波进行PWC处理,可缓解由系统噪声分布不均造成的载波间信噪比不均衡的问题,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且PWC技术在预编码阶段不增加开销,解码复杂度低.该定位算法利用非对称限幅光正交频分复用(ACO-OFDM)调制奇载波,然后将调制后的子载波进行PWC处理,在接收端使用接收信号强度(RSS)技术获取位置信息.计算了在确定高度下房间里每个点的定位误差,并与仅基于ACOOFDM的传统定位算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结合PWC技术后系统的总均方根(RMS)误差从0.27 m降低到了0.20 m,优于仅基于ACO-OFDM的传统定位算法.
- 吴让仲刘珂周峰王瑾
- 关键词:信噪比
- PC机键盘信号捕获与应用
- 2009年
- 从PC机键盘接口原理出发,利用单片捕捉键盘扫描码,控制语音芯片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语音。当按下键盘的按键时,适配器发出相应按键的中文或英文发音。该项目为中小学生、计算机初学者和盲人使用计算机提供了方便。
- 吴让仲黄愉佳
- 关键词:扫描码键盘接口单片机语音芯片
- 美丽田园网络管理规划(武汉)
- 2000年
- 介绍了美丽田园公司网络硬件和软件的具体开发和设计规划过程。
- 吴让仲朱静陈文飞
- 关键词:网络
- 一种双维度上的导频复用方法及其性能分析
- 2020年
- 针对蜂窝系统中导频稀缺和边缘用户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提升导频利用率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不同的环区内设计各自的导频复用程度来实现.有别于传统的扇区划分,以基站与用户终端的距离为指标划分出若干环区,使小区中心用户与边缘用户有明晰的区隔.一方面利用高复用因子提高小区中心区域的导频利用率,另一方面利用低复用因子保证边缘用户的通信质量.环区划分所对应的导频微观复用是以小区为单位的宏观复用的补充,两种复用模式结合成双维度导频复用,使导频复用程度的调节更精细,易于实现用户容量与用户体验的平衡.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优势,并显示出在导频资源受限的条件下,双维度导频复用在增大用户承载量的同时能降低来自邻近小区的导频污染.
- 高翟朱旭吴让仲
- 关键词:用户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