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芩
- 作品数:75 被引量:439H指数:1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1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科研计划项目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动态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比较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86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DCG)和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动态心电图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66.7%,准确性为83.7%。超声心动图的敏感性为23%,特异性83.3%,准确性为31.4%。结论动态心电图因其监测时间长,对缺血性ST段改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技术。
- 张文杰司芩杨璐
-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
- 超声引导经皮门静脉栓塞化疗术在中晚期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0
- 1999年
-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门静脉内注药治疗中晚期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价值。方法对38例此症患者施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化疗术(SPVE)。结果PVTT消失率23.7%,缩小率44.7%,肿瘤缩小率76.3%,AFP转阴率66.6%,9例获Ⅱ期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癌栓坏死率达100%。结论超声引导SPV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合并PVTT的一种有效手段,且方法简便、安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司芩王轩马巧珍钱晓莉吴卫英穆红艳殷广福
- 关键词:超声检查肿瘤循环细胞肝癌
- 胆囊癌的超声诊断现状及新进展被引量:4
- 2014年
-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缺乏特异性就诊时已属中晚期,预后差。胆囊癌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近几年随着超声新技术的发展,尤其超声造影(ultrasonic contrast,CEUS)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本文就超声检查方法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 张博司芩
- 关键词:超声检查胆囊癌
- 肝外胆管癌的超声造影灌注特征与增强MRI成像对比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和增强MRI在肝外胆管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超声造影和增强MRI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超声造影显示肝外胆管癌动脉期多为高增强(37/56,66.0%),门脉期(50/56,89.3%)及延迟期(56/56,100%)以回声减低为主;达峰值时,56个病灶中增强不均匀34个,增强均匀22个;增强MRI显示动脉期多为高增强(37/56,66.0%),门脉期一半以上为等增强(29/56,51.7%),延迟期以等增强(17/56,30.3%)或高增强(33/56,58.9%)为主;达峰值时,56个病灶中增强不均匀39个,增强均匀17个。肝外胆管癌超声造影动脉期显示不同增强水平的病灶数与增强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门脉期及延迟期与增强MRI增强水平显示的病灶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外胆管癌中超声造影与增强MRI显示增强均匀性的病灶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上高度怀疑肝外胆管癌患者,超声造影可作为增强MRI有益补充,为肝外胆管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 张博司芩钱晓莉黄声稀杨璐刘媛媛
- 关键词:超声造影增强MRI肝外胆管癌
- 脉冲反向谐波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占位病变的临床研究
- 目的:应用 SonoVue 超声造影剂与低机械指数实时脉冲反向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我院128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比较,探讨超声造影在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
- 司芩吕效平穆红艳钱晓莉仝威黄声稀
- 关键词:实时超声造影肝占位病变常规超声
- 文献传递
-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8
- 2011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合并87个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肝硬化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资料。将肝内局灶性小病灶分为5类:①确定良性;②可能良性;③不确定良恶性;④可能恶性;⑤确定恶性。将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计算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病理诊断恶性病灶41个,良性病灶46个。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对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7.8%、97.6%、97.7%和47.8%、78.0%、62.1%。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对鉴别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较常规超声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钱晓莉司芩仝威黄声稀吕校平黄艳丽
- 关键词:造影剂肝硬化局灶性病变
- 肝外胆管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超声诊断价值及漏误诊原因。方法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肝外胆管癌的声像图特点,总结其超声漏误诊原因。结果86例肝外胆管癌,位于肝门部39例,其中肿块型25例,非肿块型14例;超声诊断正确36例,诊断正确率为92.3%。位于胆总管47例,其中胆管逐渐变窄型21例,管壁不规则增厚型18例,肿块型8例;超声诊断正确41例,诊断正确率为89.3%。超声诊断肝外胆管癌共77例,诊断正确率为89.5%,漏误诊9例,漏误诊率为10.5%。结论超声能较准确地判断胆管癌的形态、大小及周围淋巴结肿大等异常回声,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意义。
- 穆红艳沈若宇钱晓莉司芩吕校平仝威黄声稀
- 关键词:超声检查肝外胆管癌漏误诊
- 超声导向射频联合无水酒精治疗小肝癌
- 2003年
- 目的:探讨超声导向多电极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超声导向208例直径<5 cm的小肝癌患者采用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血流、AFP水平及生存率变化.结果:治疗后1~2周肿瘤内血流信号消失或减少率100%;3个月复查B超显示196例(94.2%)患者肿瘤缩小25%以上;其中6例患者瘤体完全消失,132例AFP阳性患者转阴104例,下降21例,有效率94.7%;1年、2年生存率为100%、94.3%.结论:超声导向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是一种有效治疗小肝癌的新方法.
- 钱晓莉司芩穆红艳吴卫英
- 关键词:无水酒精小肝癌手术
- 肝脏非典型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非典型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超声不能确诊的6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1.8%(56/61)。超声造影检查后4例病灶仍未作出诊断,1例误诊。结论超声造影可提高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 钱晓莉司芩仝威黄声稀吕效平黄艳丽段玉
-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检查造影剂
- 超声造影评估原发性与转移性小肝癌的血流动力学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和转移性小肝癌超声造影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210个原发性小肝癌和93个转移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比较两组小肝癌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表现的异同。结果(1)303个小肝癌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消退,转移性小肝癌增强达峰时间和开始消退呈低回声时间明显早于原发性小肝癌(P<0.05)。(2)超声造影动脉期显示,95.7%(201/210)的原发性和2.3%(2/93)的转移性小肝癌呈高回声(P<0.05),门脉期及延迟期显示原发性和转移性小肝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形态上,原发性小肝癌和转移性小肝癌分别有93.4%(196/210)和35.5%(33/93)的病灶呈整体均匀性增强(P<0.05);转移性小肝癌中,54.8%(51/93)的病灶周边呈环状或不规则状增强,明显高于原发性小肝癌的5.2%(11/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性和原发性小肝癌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均呈快速增强,但在增强方式和开始消退呈低回声的时间上均存在一定差异。超声造影为原发性与转移性小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 吕校平司芩钱晓莉陈明月冯念唐胜滢
- 关键词:小肝癌超声造影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