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双泽良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宫颈
  • 3篇宫颈癌
  • 2篇射野
  • 2篇术后
  • 2篇盆腔
  • 2篇放射野
  • 1篇断层扫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重建
  • 1篇妊娠
  • 1篇生育
  • 1篇生育功能
  • 1篇术后妊娠
  • 1篇体积
  • 1篇体质指数
  • 1篇盆腔炎
  • 1篇人工周期疗法
  • 1篇肿瘤
  • 1篇周期
  • 1篇周期疗法

机构

  • 5篇江西省妇幼保...
  • 2篇南昌大学

作者

  • 6篇双泽良
  • 3篇吴海根
  • 1篇陈晓勇
  • 1篇张兰琴
  • 1篇王慈英
  • 1篇邓秀娟
  • 1篇王洁
  • 1篇胡兰
  • 1篇刘君

传媒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CT、PET/CT及MR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2年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因宫颈癌分期不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现临床诊断多采用FIGO分期,其准确率并不理想,与影像学分期存在较大差异。通过CT、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和CT的组合体)、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在宫颈癌诊断中应用,提高了宫颈癌的检出率及分期诊断,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宫旁浸润情况,对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更加精确。本文主要对CT、PET/CT、MRI及其联合在宫颈癌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双泽良吴海根胡兰
关键词:CTPET/CTMRI宫颈癌
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术后妊娠与复发的临床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不同临床分期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术后妊娠和复发的关系。方法 8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中,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37例(保留组)和非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45例(非保留组)。回顾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保留组的术后妊娠情况,比较2组的复发率。结果保留组平均随访40.7个月,非保留组平均随访37.3个月。保留组Ⅰ期患者术后妊娠率为43.5%(10/23),Ⅱ-Ⅲ期患者术后妊娠率为9.0%(1/11),Ⅰ期的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Ⅱ-Ⅲ期患者(P<0.05)。保留组患者中有2例(复发率为5.4%)复发,非保留组有1例(复发率为2.2%)复发,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期较低的患者术后妊娠率较高,卵巢交界性肿瘤术后肿瘤复发与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
邓秀娟吴海根张兰琴双泽良
关键词: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妊娠复发
宫颈癌常规放射野的修正
目的:  探讨以CT三维盆腔血管重建来勾画宫颈癌盆腔放射野边界的可行性,并与骨性标记的传统放射野比较,对宫颈癌放射野进行修正。  方法:  65例宫颈癌患者静脉高压注射碘海醇水剂,16排西门子多层螺旋CT扫描采集图像,采...
双泽良
关键词:宫颈癌放射野计算机断层扫描
文献传递
妇炎舒胶囊与康妇消炎栓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盆腔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4年
本研究旨在评估妇炎舒胶囊与康妇消炎栓联用对慢性盆腔炎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 涉及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纳的80例慢性盆腔炎病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措施,而实验组则应用妇炎舒胶囊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方案。观测指标包括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比例,以及血清TNF-ɑ水平的变化。结果 表明,经不同治疗方法干预后,实验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单用抗生素的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展现出了更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正常化率及血清TNF-ɑ水平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且这些指标在实验组中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 得出,妇炎舒胶囊联合康妇消炎栓为慢性盆腔炎患者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治疗策略,两药协同作用下的治疗效果尤为突出,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案。
双泽良
关键词:盆腔炎妇炎舒胶囊康妇消炎栓
宫颈癌常规放射野的修正
2015年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标示盆腔血管分叉处及X线下测量阴道顶端制定合理的放射野。分析体质指数、宽棘比、髋高比与盆腔放射野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CT三维重建血管,标示相关血管分叉处,测量血管分叉与所对应常规放射野的边界的距离,X线机下测量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阴道顶端与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制定更为合理的放射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体质指数、髂高比、宽棘比与盆腔放射野的关系。结果定位L4、5椎体间隙基本上包含了大部分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腹主动脉分叉位于L4、5椎体间隙4例(9%),L4椎体中心处41例(63%),L3、4椎体间隙14例(22%),L3、4椎体间隙以上4例(6%)。左侧外移至骨盆外2.2cm时,合适侧界所占比例达到最大(63%)。右侧骨盆外移至2.4cm时,合适侧界所占比例达到最大(62%)。19例(75%)好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下方2cm。体质指数与放射野的相关测距没有任何相关性,其余参数与放射野的相关测距无相关性,但意义不大。结论放射野上界位于L4、5椎体间隙包含大部分髂总动脉分叉,如髂总淋巴结转移,上界需要上移至L3、L4之间,少部分甚至需要上移更高位置,左侧界应移至骨盆外2.2cm,右侧界应移至骨盆外2.4cm,下界应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下方2cm。
双泽良吴海根
关键词:宫颈癌放射野体质指数
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人工周期疗法对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内膜恢复效果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人工周期疗法对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内膜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8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妇科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人工周期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周期。比较2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恢复状况(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术后妊娠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00%vs.66.67%,χ^(2)=4.812,P=0.028)。治疗3个周期后,2组子宫体积及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加,且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月经量均增加,且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妊娠率为56.67%,高于对照组的30.00%(χ^(2)=4.344,P=0.037);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χ^(2)=4.356,P=0.037)。结论采用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人工周期疗法用于宫腔粘连术后的疗效较好,利于改善月经量和子宫内膜状态,提高术后妊娠率,且安全可靠。
刘君王慈英双泽良陈晓勇王洁
关键词:宫腔粘连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