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昕
- 作品数:16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抗战时期华南左翼文学的国族想象与在地化实践
- 2022年
- 华南作家群是抗战时期流寓华南的左翼青年作家群体。他们在1938年至1944年间以桂林“文化城”为中心进行文学创作、开展各项文艺活动,引领了国统区左翼文艺思潮,呼应了抗战时期现代文学的整体走向;其作品书写了战争烽火之下中国社会的深层矛盾,传达了中国人在多重分裂体验下的复杂情绪。华南作家群的文学生产既保留了鲜明的地域色彩,同时也是战时左翼文学国族想象与精神实践的代表性个案。
- 单昕
- 关键词:左翼抗战
- 陈残云作品中的岭南文化精神
- 2022年
- 岭南地处中国内地一隅,北枕五岭,南濒海洋,形成一个相对封闭又相对开放的地理区域。这一封闭而开放的区位属性促生出以中原汉文化为核心,融合南越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和海外多种民族文化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岭南文化体系。自明代始,陈献章、屈大均、梁启超、陈寅恪等学者都曾对岭南地域文化深切关注,表现出明显的岭南意识;20世纪80年代以降,岭南文化研究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近年,吴承学、蒋述卓、左鹏军、梁凤莲等学者对岭南学术思想、文化精神、文学价值等进行了深入阐发,并提出构建“岭南学”的研究设想。
- 单昕梁钧萍
- 关键词:岭南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学地理区域
- 从“雯雯”到“南昌”——管窥王安忆的精神成长史
- 2014年
- 成长叙事是王安忆小说创作生涯中一贯关注的主题,从初踏入文坛的"雯雯"系列小说到力作《启蒙时代》,她不断探寻少年主人公灵魂与人格的成长之路,关注其主体性的建立,作家本人也在此过程中深化了对世界的认识、对人性的体味,完成了自身的精神成长。
- 单昕
- 关键词:主体性心灵世界启蒙
- 书写灵魂的重量——评《背景——独秀女作家作品集》
- 2013年
- 一座山、一所大学、一群人和一脉传统独秀峰是桂林城的一座标记,这不仅因为其山水美学意义上的挺拔与独立,更在于内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种文化。独秀峰不仅传承着干余年来的人文薪火,其山脚下的广西师范大学更养育了一批写作人,是为独秀作家群。
- 单昕
- 关键词:作品集女作家灵魂文化底蕴美学意义
- 民族形式及其现代转型——以壮族作家韦其麟的创作为例被引量:7
- 2014年
- 民族化与现代化两种倾向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内部纠葛缠绕,韦其麟的创作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学基于文化身份自觉对民族形式的坚守,以及在意识形态影响下面对现代转型的焦虑。
- 单昕
- 关键词:民族形式文化身份意识形态
- 文化取向下语文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可行进路
- 2025年
- 文化为教师教育提供价值根基,文化取向引领语文教师职前实践教学,对培养其文化育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师职前实践教学文化取向的内在逻辑体现在学科逻辑、专业逻辑与时代逻辑三个方面。现阶段,语文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目标设计缺乏全局视野,忽视文化维度;课程意识不强,内容缺乏价值引领与文化内涵;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基于文化维度的评价标准;保障机制不健全,缺少文化实践支持系统与跟踪机制。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语文教师职前实践教学需针对以上问题,以文化价值取向为主线,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层面重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具有文化素养与实践智慧的新时代语文教师,助力教育强国与文化强国建设。
- 单昕
- 关键词:文化取向语文教师实践教学教师教育
- 润物细无声——浅议课外阅读的德育功效及策略
- 2015年
-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不仅能够强化语文能力培养,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灵。然而迫于升学率等因素,一些语文教师放弃了对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的开掘,选择"走捷径",忽视了学生的人格、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导致阅读的德育功效没有在语文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德育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成才,更关系到社会和民族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发挥阅读的德育功效,注意将课外阅读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德育脱离传统说教的窠臼,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 单昕刘舒李小慧廖欢欢
- 关键词:德育功效
- 先锋小说与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之转型被引量:3
- 2014年
- 先锋小说自八十年代后期兴起,至九十年代前期逐渐式微,在短短数年间完成了肇始——发展——鼎盛——衰落的轨迹。它的存在虽然短暂,却影响深远,在文学观念、叙事伦理、审美范式、生产机制等层面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转型。先锋作家们也持续发力,跻身文坛翘楚之列。然而,与先锋小说在国内文坛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其在域外所受到的关注与影响却一直为人所忽略,而这恰恰是重评先锋小说价值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将以先锋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为切入点,将其作为跨语际、跨文化对话的一个标本,去探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转型问题。
- 单昕
-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先锋小说跨文化对话文学观念
- 为僵硬的世界留下柔情——试谈中国古典诗歌的德育功效
- 2014年
- 中国是诗歌古国和大国。以诗育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时至今日,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烛照下,“诗教”更成为学校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中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当中,具有树人以德的现实意义。
- 单昕
- 关键词:德育诗歌古典僵硬民族传统文化
- 现实与想象的复调互文——马原小说的文化地理学解读被引量:2
- 2017年
- 城市既是马原小说的地理语境,也承担重要的表意功能。马原通过对城市空间文化性的展示,拆解了政治意识形态话语,表达了民族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启蒙现代性想象、全球化过程中的边地文化生态等新的历史经验,以及在此过程中人性内部的挣扎、碰撞和抉择。马原的文本实践证实了先锋小说的现代体验、价值诉求和美学观念并非来自流于形式地对于西方观念的照搬,而是以虚构的方式对中国社会的转型期表征和个人主体性艰辛成长史进行的非虚构记录。
- 单昕
- 关键词:文化地理学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