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家媛
- 作品数:14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剖宫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近年来,不少临床医生对回收式自体输血(IOCS)在产科的应用有了观念的转变,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国内一些医院开始逐步探索IOCS在剖宫产中的适应证及安全性,以期有效应用在剖宫产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善产妇预后。研究证明了IOCS在免疫调节方面具有优势,可对加快产妇术后康复,改善预后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但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三甲医院在开展此项技术,针对IOCS在产科的临床研究也局限于病例对照研究,缺少前瞻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本文旨在分析近年来IOCS在产科应用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临床医生广泛关注的问题,对现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单家媛沈翔罗玲
- 关键词:回收式自体输血剖宫产出血血液保护
- 剖宫产术后艾司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抑郁相关激素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艾司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静脉自控(PCIA)镇痛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抑郁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于本院择期行剖宫产孕产妇120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术毕单药组PCIA配方应用布托啡诺,联合组PCIA配方应用艾司氯胺酮、布托啡诺。两组于术后2、4、8、12、24、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静息时及活动时疼痛情况,术后2、24、48h静息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观察术前及术后48h产妇去甲肾上腺素(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血清泌乳素(PRL)、雌二醇(E_(2))、孕酮(P)水平,观察术后48h内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2、4、8、12、24、48h时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单药组,术后2、24、48h HR、MAP均低于单药组;术后48h两组NE水平均上升,BDNF、PRL、E_(2)、P水平均下降,但联合组NE(155.26±41.02 ng/ml)、BDNF(19.58±2.25 ng/ml)变化幅度小于单药组(185.67±45.21 ng/ml、17.56±3.24 ng/ml)(均P<0.05)。两组PRL、E_(2)、P水平无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15.0%、20.0%)无差异(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镇痛效果确切,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抑郁情绪,对性激素无影响,安全性较好。
- 刘莉沈翔江琳安娜单家媛谢晓海
-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布托啡诺血流动力学
-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高出血风险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究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高出血风险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手术产妇100例,术前被诊断为具有高危出血风险,包括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先兆子宫破裂以及疤痕子宫。依据输血方式不同,自体输血50例为观察组,异体输血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血常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血费、总费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输血即刻(T_(1))时,2组产妇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结束(T_(2))及术后24 h(T_(3))时,2组红细胞压积(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2组产妇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2组D-二聚体(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48 h,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过敏反应、感染及低血压发生人数均低于对照组,但2组产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高出血风险产妇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单家媛罗玲马燕秦旭
- 关键词:回收式自体输血剖宫产术血常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
- 盐酸戊乙奎醚、东莨菪碱和阿托品作为胸内手术麻醉前用药的比较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将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作为全麻患者的术前用药,比较两者心血管作用、腺体分泌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成人胸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东莨菪碱组和阿托品组,每组20例。麻醉前分别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东莨菪碱0.006mg/kg,阿托品0.01mg/kg。记录给药后30min、诱导后的BP和HR,观察30min内患者面红口干情况,根据5级警觉/镇静(OAA/S)评分并于术后24、48h测定患者肺功能。结果术前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对心率的影响小,不升高血压,对腺体的抑制作用更强,有效地抑制呼吸道分泌物和口腔腺体分泌物的增加,减少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生率,能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并能增加呼吸频率和流量。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是术前用药中较为理想的抗胆碱药物,是胸内手术患者麻醉前用药的最佳选择。
- 肖开颜单家媛罗玲
-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胸内手术
- 阿托品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 :研究阿托品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施行的小儿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于术前30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02mg/kg,对照组于术前30min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期间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全凭静脉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1天(T2)、术后3天(T3)的VAS评分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T1-T3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段的VAS评分,观察组患者T1-T3的MAP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段的MAP值,观察组患者T1-T3的HR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段的HR值,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品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对患者的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罗玲单家媛
- 关键词:阿托品瑞芬太尼血流动力学镇痛
- 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联合用药预防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观察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联合用药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ASAI~II级无心血管疾病、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病人,随机平均分为四组(A、B、C、D组)。于气管导管拔除前,A组静注艾司洛尔1mg/kg;B组静注乌拉地尔0.5mg/kg;C组静注艾司洛尔0.5mg/kg、乌拉地尔0.25mg/kg;D组静注生理盐水1ml/kg。所有患者连续监测心电图(EC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计算心率和收缩压乘积(RPP)。结果拔管时,四组SBP、DBP、HR、RPP值均明显升高(P<0.05);与D组比较,A组、B组、C组SBP、DBP、HR、RPP值低于D组(P<0.05);与C组比较,A组SBP、DBP高于C组(P<0.05),B组HR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RPP值高于C组(P<0.05);拔管后1min、5min、10min,四组SBP、DBP、HR、RPP值逐步下降至用药时水平,其中A组HR下降最快,B组SBP、DBP下降最快,C组RPP值下降最快。结论联合应用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能更有效地控制气管导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
- 肖开颜单家媛罗玲
- 关键词:艾司洛尔乌拉地尔联合用药心血管反应
-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TAPB麻醉对药物成瘾患者苏醒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麻醉对药物成瘾腹部手术患者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我院40例拟行腹部手术的药物成瘾患者,按单双号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两组分别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并分析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瑞芬太尼用量、舒芬太尼用量、苏醒期躁动评分、戒断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443、3.195、2.680、10.128,均P<0.05),戒断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29,P<0.05);观察组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_(组间)=6.85、F_(时间)=17.25、F_(组间×时间)=8.14,均P<0.001),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85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00,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对药物成瘾腹部手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TAPB麻醉,能有效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预防苏醒期躁动、降低戒断症状的发生率。
- 罗玲单家媛杨州旭杨洪涛
- 关键词:罗哌卡因药物成瘾者苏醒质量
- 评价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这一时间段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30例纳入本次研究,设为对照组,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并将同期接收的另外30例锁骨骨折患者设为研究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组间效果。结果: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不易致使患者体征出现较大波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单家媛
-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
- 七氟烷吸入辅助骶管阻滞在婴幼儿中下腹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对于婴幼儿行中下腹手术以往大多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及维持,但肌内注射氯胺酮增加了患儿的恐惧和疼痛,麻醉后苏醒较慢,且有分泌物多、喉痉挛、呕吐、产生幻觉等不良反应.我们医院从最初使用的羟丁酸钠+氯胺酮静脉麻醉逐步改进发展到现在使用的七氟烷吸入辅助骶管阻滞麻醉,不仅吸取了七氟烷诱导快、苏醒快、对气道刺激小、麻醉深度易调控的优点,还吸取了骶管阻滞操作简便、镇痛和肌松效果确切、对小儿生理干扰小的优点.我们采用的七氟烷吸入辅助骶管阻滞在婴幼儿手术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 单家媛肖开颜
- 关键词:骶管阻滞麻醉婴幼儿手术中下腹手术七氟烷基础麻醉
- 不同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7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50例,根据盐酸罗哌卡因应用剂量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R10组50例(应用10mg的1%盐酸罗哌卡因)、R12组50例(应用12 mg的1%盐酸罗哌卡因)与R14组50例(应用14mg的1%盐酸罗哌卡因)。观察对比三组产妇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指标、麻醉效果、麻醉相关不良反应、三组新生儿脐带血气分析与1minApgar评分情况。结果 :感觉阻滞指标中,R14组与R12组维持时间高于R10组,其中R14组高于R12组;R14组与R12组最高阻滞平面低于R10组,其中R14组低于R12组。运动阻滞指标中,R14组与R12起效时间、完善时间低于R12组,维持时间高于R12组。R14组与R12组麻醉Ⅳ级的发生率均高于R10组,但R14组与R1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4组产妇低血压、恶心呕吐、胸闷的发生率均高于R10组与R12组。三组新生儿脐带血气分析与1minApgar评分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考虑麻醉镇痛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方面,12mg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的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具更麻醉起效快、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等优势,适于临床应用。
- 秦旭姚建武单家媛
- 关键词:盐酸罗哌卡因剖宫产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