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后芳 作品数:19 被引量:113 H指数:7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完全腹腔镜下肠肠吻合技术在消化道畸形中的运用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肠肠吻合技术在消化道畸形治疗中运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完全腹腔镜下肠切除肠吻合治疗8例消化道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岁10个月~12岁8个月,平均5.4岁。患儿取仰卧位,气管插管。脐轮右上、左下分别置入3.5、5.0 mm Trocar。腹腔镜监视下,经病变于腹壁体表投影水平与左/右腹直肌外侧缘交界处置入5 mm Trocar。脐轮左上Trocar置入3 mm目镜,另2个5 mm Trocar置入操作器械。探查肠管,找到病变位置后,超声刀切除病变两端肠管,经腹壁进针(4-0带针丝线),浆肌层缝合两断端肠壁后牵引。5-0可吸收线连续全层缝合肠腔后壁(超过系膜侧肠壁),前壁连续浆肌层单层缝合。结果本组8例均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时间1.5~2.5 h,平均1.9 h。术中均未出血,术后6~12 h下床活动,疼痛均可耐受。术后未见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病理检查报告肠重复畸形5例,梅克尔憩室3例。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肠肠吻合技术对于部分消化道畸形患儿是安全、有效的技术,但在病例选择上要严格把握指征。 闫学强 李欢 卞红强 杨俊 段栩飞 王海斌 匡后芳 朱真闯关键词:腹腔镜治疗 肠吻合 儿童 26例小儿胰腺囊性病变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人群中胰腺囊性病变的常见类型及其病理特征,分析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小儿外科临床医师对胰腺囊性病变的整体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思路。 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10年期间... 匡后芳关键词:胰腺囊性病变 儿童患者 病理特征 文献传递 腹腔镜手术在11例小儿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索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1例行腹腔镜手术的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一般资料、手术方法、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4例Amyand疝均行腹腔镜手术;3例合并美克尔憩室,其中2例同时行全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1例为Littre疝,经脐小切口行美克尔憩室切除肠吻合术;1例腹股沟直疝伴大网膜嵌顿行腹腔镜手术;3例合并嵌顿肠管浆肌层撕裂行腹腔镜下肠修补术。所有患儿术后均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发生,平均住院时间(5.9±2.4)d。术后随访10个月至3年,无睾丸萎缩、复发等。结论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安全、微创、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朱真闯 闫学强 杨俊 段栩飞 卞红强 汪昕 匡后芳关键词:腹股沟疝 嵌顿疝 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下根部缝扎法在梅克尔憩室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部缝扎法在梅克尔憩室(meckel diverticulum,MD)并出血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MD并出血患儿资料共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腹腔镜辅助下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或经脐部切口提出行肠切除肠吻合手术组(切吻组)22例,腹腔镜下根部缝扎切除手术组(缝扎组)18例。两组患儿的中位年龄分别为55.00个月和30.50个月。回顾性分析MD并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早期并发症(肠瘘,伤口感染)及随访(再出血,粘连性肠梗阻)等。比较切吻组和缝扎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切吻组手术时间为(85.00±19.12)min,出血量为(1.50±0.52)ml,术后进食时间为(4.35±0.74)d,住院时间(8.71±1.49)d;缝扎组手术时间为(41.00±6.15)min,出血量(0.96±0.45)ml,术后进食时间为(2.17±0.39)d,住院时间(5.67±0.65)d。上述结果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扎组明显优于切吻组。对两组间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及近远期并发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根部缝扎法与目前多采用的腹腔镜辅助下肠切肠吻合手术相比较,具备操作简单、创伤小、临床效果理想等优势,可作为MD切除的一种选择方式。 匡后芳 闫学强 段栩飞 杨俊 卞红强 朱真闯 王海斌关键词:梅克尔憩室 腹腔镜手术 儿童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疗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儿童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IM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 并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在腹部IM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0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儿童腹部IMT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2个月至6岁, 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 检查设备为SOMATOM公司的CT机, 管电压设定为80~100 kV, 并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以确保扫描质量。CT机的旋转速率设置为0.8 s/360°, 螺距为0.984, 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上缘。采用碘海醇注射液(浓度为350 mg/mL)作为对比剂, 原始图像以0.6 mm层厚进行重建, 并利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结果 13例患儿中, 12例根治性手术切除成功, 1例进行了组织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肿瘤发病部位:胃肠道8例, 系膜/大网膜6例(其中1例与胃肠道重叠), 膀胱1例, 肝脏2例(其中1例与其他部位重叠)。单发10例, 多发3例。术前实验室检查显示, 白细胞升高5例,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升高9例。血红蛋白(hemoglobin, HGB)降低8例, 13例血小板(platelet, PLT)呈升高趋势。MSCT平扫结果显示肿瘤形态多样, 包括分叶状5例、类圆形7例、斑片状1例。边界清楚10例, 边界不清3例。病灶内可见钙化3例。密度均匀5例, 密度不均8例。9例增强扫描显示渐进性强化特征。延迟期均匀强化4例, 不均匀强化9例。按强化程度划分, 明显强化11例, 轻度强化2例。术前正确诊断6例, 误诊或诊断不明确7例。结论儿童腹部IMT具有多部位发病的特点, MSCT表现呈现多样化, 采取临床特征结合影像学特点的诊断模式, 有助于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性。 郑楠楠 彭雪华 甘桐嘉 匡后芳 孙烜 闫学强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腹部 儿童 “陈氏贯穿胰腺连续缝合法”在儿童胰腺手术中的应用——附二例报道 2021年 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采用“陈氏贯穿胰腺连续缝合法”行肠壁内翻套入式胰肠吻合在儿童胰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8—2019年收治的2例胰头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陈氏贯穿胰腺连续缝合法”行肠壁内翻套入式胰肠吻合的手术方式。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胰瘘等并发症发生。本研究认为,“陈氏贯穿胰腺连续缝合法”适用于胰腺质地柔软、胰管细小的患者,尤其适用于儿童,可作为儿童胰腺手术的一种新吻合方式。 闫学强 匡后芳 段栩飞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儿童胆总管囊肿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儿童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 年2 月~2014 年5 月在我院接受胆总管根治性手术治疗的91 例儿童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 余克驰 魏明发 冯杰雄 张文 余东海 朱天琦 匡后芳 常栋哲小儿误食异物致消化道穿孔12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小儿由于辨别能力尚未成熟,吞食异物情况经常发生,消化道异物是小儿消化内科和外科常见病例之一,其中80%~90%异物可经胃肠道自行排出体外而不需特殊处理,部分上消化道异物可经胃镜取出,仍有不到1%的异物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消化道穿孔、主动脉食管瘘等[1_2]。儿童吞食异物病史往往不详,诊断及治疗容易延误。本次研究分析了12例误食异物致消化道穿孔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为消化道异物的诊治提供帮助。 朱真闯 闫学强 杨俊 段栩飞 卞红强 匡后芳关键词:消化道穿孔 儿童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儿童胰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4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儿童胰腺外科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行达芬奇机器人胰腺手术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8.2岁,年龄范围为5岁6个月至13岁。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腺肿瘤剜除术;胰腺假性囊肿1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腺假性囊肿切除术;胰管结石1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管切开取石、胰管修补术;胰体部脂肪瘤1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腺脂肪瘤剜除术。对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分析。以“机器人手术(Robotic surgery)”、“儿童(Children)”和“胰腺手术(Pancreatic surgery)”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截至2021年12月的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4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开腹,无术中输血,手术时间110~300 min,术中失血量10~25 ml,术后恢复顺利,术后住院时间7~11 d,无胰瘘、出血、腹腔感染、伤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无肿瘤复发等。通过文献检索,共有12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5例,胰岛素瘤2例,胰腺囊肿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胰管结石3例。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高清晰性和高度灵活性,机器人辅助儿童胰腺手术安全可行,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朱真闯 闫学强 段栩飞 任玉奇 匡后芳 袁强 彭飞 刘鑫 秦鑫锞 梁翀关键词:机器人手术 胰腺 儿童 单中心103例小儿梅克尔憩室并发肠梗阻临床诊疗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小儿梅克尔憩室引起的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2015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3例梅克尔憩室并发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男78例、女25例,年龄为4个月至12岁,平均年龄为(4.7±2.6)岁。103例患儿均以不明原因的腹痛、哭吵、呕吐或腹胀等就诊。结果74例患儿行剖腹探查术,29例行腹腔镜探查。术中发现梅克尔憩室并索带形成压迫肠管致肠梗阻65例,憩室穿孔粘连梗阻15例,继发性肠套叠导致梗阻23例。23例继发性肠套叠行肠套叠手法整复+梅克尔憩室切除术。39例合并肠坏死,其中38例行索带松解+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术,1例因合并感染性休克行坏死肠管切除+肠造瘘术。其余患儿12例行索带松解+憩室切除术,14例行腹腔镜下索带松+解憩室切除术,15例行腹腔镜中转开腹憩室切除术。所有患儿均临床治愈,随访1年以上,无吻合口瘘、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合并索带形成是梅克尔憩室引起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早期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和检查手段,漏诊误诊率高,容易引起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对不明原因肠梗阻,应警惕梅克尔憩室引起肠梗阻的可能。 朱真闯 闫学强 匡后芳 段栩飞 彭飞 秦鑫锞关键词:梅克尔憩室 肠梗阻 继发性肠套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