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莹
- 作品数:10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借助量子化学软件实现有机化学可视化教学被引量:1
- 2023年
- 本篇论文着重介绍了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量子化学软件制作动画来实现教学的可视化,辅助教学。通过专业科研软件,把通常抽象难懂的化学反应过程以动画形式呈现,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化学知识。论文中使用了IRI法来制作动画,这种方法不仅能展示化学反应过程中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它能准确表达反应物和产物中化学键的特性,以及分子间(或分子内)在反应过程中作用力的变化。由于IRI法简单易学,易于上手,它在有机化学的线上和线下教学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潜力。本论文将案例教学法融入教学过程中,旨在同时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这种做法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激发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仅侧重理论知识的局限,优化了教学流程。
- 刘雪莹夏亚钊邹明静李刚王英玲刘艳艳
- 关键词:有机化学可视化教学
- 侧脑室注射urocortin对胃肠功能和血浆ghrelin水平的影响及其介导受体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urocortin(UCN)对胃肠功能和血浆ghrelin水平的影响及参与介导的受体。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法和ELISA法,观察8周龄SD雄性大鼠侧脑室单纯注射UCN或同时注射UCN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受体拮抗剂后,大鼠摄食量、胃排空速度、血浆酰化和非酰化ghrelin水平的变化。结果①侧脑室注射UCN后,观察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②侧脑室同时注射UCN+CRF-1型受体拮抗剂,各项指标与单纯注射UCN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侧脑室同时注射UCN+CRF-2型受体拮抗剂,各项指标与单纯注射UCN相比,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推测UCN经侧脑室注射后能与CRF-2型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胃肠功能并降低血浆酰化和非酰化ghrelin水平。
- 侯滕菲邓凤英刘雪莹闫长虹刘慧霞
- 关键词:UROCORTINGHRELIN胃肠功能
- 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2024年
- 虚拟仿真技术以计算机和各种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集成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工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知识,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高职化学实验教学中能够为实验教学提供助力,使得化学实验教学更加智慧化、更加便利。分析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可为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新动力和新方向。
- 夏亚钊刘艳艳刘雪莹王卫华范伟
-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以误差与分析质量的保证为例
- 2025年
- 分析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针对当前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弊端,文章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分析化学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实验平台+在线课程平台”双平台,“理实一体+线上线下一体”的融合教学,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为进一步丰富化学类课程的混合式智慧教学提供实践范例。选取“误差与分析质量的保证”作为混合式教学设计案例,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三方面进行阐述。
- 楚琳王英玲邹明静刘雪莹
- 关键词:分析化学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
- 基于新型软件技术的图示化教学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 2023年
- 为了对有机物的几何构型、光谱性质、化学反应活性位点等抽象知识点进行可视化教学,本文采用Gaussian和Multiwfn软件相结合的方法,用Gaussian软件优化有机分子的几何构型,用Multiwfn软件分析有机分子的性质,并将分析结果图示化。结果表明,Gaussian和Multiwfn软件结合不仅能够建立分子立体结构模型、计算分子的物理化学参数,同时还可以探索反应机理、计算分子轨道和光谱特征,因此可以广泛应用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本文结合了具体的教学案例,对Gaussian和Multiwfn软件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在教学中融入软件等一些新技术,不仅能够把一些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简单,同时也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 刘雪莹夏亚钊邹明静李刚王英玲刘艳艳
-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教学质量
- 瑞德西韦的密度泛函和分子对接研究
- 2021年
- 以瑞德西韦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6-311G(d,p)方法,进行分子结构全优化,并对前线轨道(最高占据轨道HOMO、最低空轨道LUMO)、分子静电势(MEP)、分子内氢键进行了量子力学计算。利用HOMO-LUMO能值预测了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电负性、硬度、化学柔软度和化学势),利用Multiwfn程序寻找分子的弱非共价相互作用(范德华相互作用)和强斥力(空间效应),并通过简化的密度梯度来检验。结果表明瑞德西韦分子中O2、O5、N22、N15、N13原子很可能是其发挥药理活性的亲电和亲核反应部位。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瑞德西韦与抗COVID-19药物潜在作用靶点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 刘雪莹刘艳艳
- 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的密度泛函和分子对接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以奥司他韦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6-311G(d,p)方法,用Gaussian 16软件对分子结构进行优化,并对分子静电势(MEP),前线轨道、分子对接进行了计算。通过HOMO-LUMO能量差值预测了奥司他韦的化学活性(化学柔软度和化学势、电负性、硬度),结果表明奥司他韦分子中O7、O8、O9、N1、N5原子很可能是其发挥药理活性的亲电和亲核反应部位。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奥司他韦与抗流感药物潜在作用靶点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 刘雪莹刘艳艳
- 关键词:奥司他韦前线分子轨道
-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通光藤抗肿瘤成分C_(21)甾体的结构分析、反应活性位点预测及分子对接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究通光藤中代表性C21甾体化合物11α-O-tigloyl-12β-O-acetyl-tenacigeninB的分子结构、电子性质及其与抗肿瘤靶点的潜在作用机制,为通光藤的药理基础研究与先导化合物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1G(d,p)水平下对分子进行几何优化,结合Multiwfn软件分析前线分子轨道与分子表面静电势;进一步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其与肿瘤相关靶点PRKCA(UniProt ID:P17252)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该化合物具有典型C21甾体骨架,C3-OH和tigloyl酯侧链分别为主要亲电和亲核反应活性区域;HOMO分布于甾体母核,LUMO集中于酰基区域,表明存在明显的电荷转移路径;ESP分布进一步验证了其在羟基和酰基周围存在显著电势梯度;分子对接显示其可与PRKCA靶点形成稳定氢键与疏水相互作用,最低结合能为-7.7 kcal/mol。结论:11α-O-tigloyl-12β-O-acetyl-tenacigeninB具备稳定构型、明确反应位点及较强靶点亲和性,是一类有潜力的天然抗肿瘤先导结构,研究结果为其构效关系解析与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刘雪莹夏亚钊刘艳艳李刚邹明静王英玲
- 关键词:C21甾体
- 职业教育药学人才培养促进地方医药产业发展研究——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
- 2025年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医药产业发展模式变革对药学人才提出新要求。当前职业教育药学人才培养存在课程体系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为此,主要从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职业教育药学人才以促进地方医药产业发展。同时,需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与社会参与协同推进,以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为地方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范伟刘艳艳刘雪莹李阁
- 关键词:职业教育药学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