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滨磊
- 作品数:34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多靶点CAR-T细胞疗法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 2025年
-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细胞免疫疗法,在治疗恶性血液瘤尤其是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上已经展现出较好的疗效。然而,单一靶点选择存在抗原丧失和免疫逃逸等问题,因此多靶点治疗策略逐渐受到关注。多靶点CAR-T是通过同时靶向多个肿瘤相关抗原,既能有效避免单一靶点导致的抗原逃逸问题,降低了复发风险,又有望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多靶点CAR-T细胞疗法的结构类型以及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试验应用,期望在未来为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提供参考。
- 曹金金杜娟瞿姗娜朱明宇汪洋胡翰刘滨磊
- 关键词:多靶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肿瘤相关抗原
- 表达单纯疱疹病毒受体HVEM的黑色素瘤B16-ova-HVEM细胞系的构建及成瘤后oHSV2治疗效果初探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构建可被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新型细胞系B16-ova-HVEM,体外验证目的基因的表达并初步探究其成瘤后,应用Ⅱ型溶瘤单纯疱疹病毒(oHSV2)的治疗效果。方法构建表达单纯疱疹病毒受体(HVEM)的质粒载体,脂质体转染B16-ova细胞,嘌呤霉素筛选表达HVEM的阳性克隆。体外验证后进行体内检测,B16-ova-HVEM荷瘤C57BL/6小鼠,成瘤后分为两组,每组5只小鼠,给予oHSV2治疗为oHSV2治疗组,荷瘤未治疗的小鼠为对照组。治疗后测量肿瘤大小,观察小鼠生存期;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小鼠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和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比例变化。结果质粒DNA测序和酶切鉴定结果均显示成功构建含HVEM的质粒;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筛选后细胞发绿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筛选后细胞GFP阳性率为98.3%;RT-PCR验证结果显示筛选后细胞含有目的基因HVEM;oHSV2在感染复数(MOI)为0.1、0.5和1的情况下均能明显感染筛选出的细胞;动物实验显示,oHSV2体内治疗后抑瘤效果显著(P﹤0.001);流式检测结果显示oHSV2治疗后小鼠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MDSC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成功构建B16-ova-HVEM细胞系,其既可被OT-1小鼠T细胞特异性识别又可被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为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和溶瘤病毒联合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
- 刘玲玲张文刘滨磊肖汀
- 关键词:HVEM
- 构建单纯疱疹病毒易感的鼠黑色素瘤细胞系B16R^HSV
- 2012年
- 目的构建溶瘤性单纯疱疹病毒(oHSV)易感的C57/BL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B16R^HSV,同时仍保留其在小鼠体内诱导肿瘤生长的能力。方法以人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VEM),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并测序。将测序正确的HVEM基因克隆入pcDNA3质粒载体,产生pcDNA3-HVEM。以pcDNA3-HVEM质粒载体转染C57/BL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使用含有G418的完全培养基筛选可能的阳性克隆,并通过免疫磁珠筛选出表达HVEM的细胞,命名为B16R^HSV。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oHSV(oHSV^GFP)与B16R^HSV细胞体外共培养,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和GFP的表达情况。分别以相同剂量的B16-F10和B16R^HSV细胞接种于C57/BL小鼠右侧背部皮下,观察这两种细胞诱导小鼠体内形成肿瘤的能力。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B16R^HSV细胞表达绿色荧光并出现细胞病变效应,证明B16R””细胞能够被oHSV感染并在细胞内繁殖,而其亲代细胞B16-F10则不能。B16R^HSV和B16-FI0细胞接种于小鼠5d后,两组小鼠均可观察到肿瘤生长,且肿瘤生长情况基本一致。用oHSV^GFP治疗两种细胞的荷瘤鼠,仅在B16R^HSV细胞荷瘤的小鼠体内显示出明显的溶瘤效应。结论构建的B16R^HSV是对oHSV易感、保持体内成瘤性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
- 庄秀芬周爱萍施桂兰韩香萍李洁张郁张友会张叔人刘滨磊
-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属黑色素瘤小鼠
- 阳离子聚合物PBAE 447的合成与靶向转染肿瘤细胞系的初步研究
- 目的 聚(β-氨基酯)(PBAEs)是一类线性的阳离子聚合物,其能与带负电DNA 结合,形成颗粒状复合物.在细胞中可以被水解,且具有合成条件简单,无需溶剂,催化剂,无副产物等优点.本研究拟通过4-氨基-1-丁醇和1,4-...
- 胡翰王润杨汪洋刘滨磊
- 关键词:阳离子聚合物报告基因细胞毒性
- 以Ⅱ型单纯疱疹病毒gD为免疫原的circRNA疫苗制备及药效分析被引量:1
- 2025年
- 为研究以Ⅱ型单纯疱疹病毒gD胞外域(ectodomain)为免疫原的circR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出现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进行免疫研究评价,为单纯疱疹病毒mRNA疫苗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和技术参考,本研究通过PCR技术和同源重组技术,从pT7AMP-gD Ectodomain质粒中获得gD基因,将gD基因克隆至pUC57载体,获得重组pUC57-circ-gD质粒并进行测序鉴定。进行PCR获得后续实验模板DNA后,以单纯疱疹病毒囊膜糖蛋白gD Ectodomain为免疫原,并同时将模板DNA进行体外转录(in vitro transcription,IVT)及环化,将得到的pUC57-circ-gD mRNA进行RNase R酶酶切验证、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成环验证,以确定是否成环;转染293T细胞,72 h后收集细胞上清,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以鉴定蛋白表达;采用脂质纳米颗粒(lipidnanoparticles,LNP)对合成的mRNA以微流控包封法进行包封;包封后,将其应用于模型动物BALB/c小鼠中实验,在第21、35天于眼底静脉丛采血,第49天麻醉后摘除眼球采血,后续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抗体检测,并对病毒中和抗体进行测定,在第49天取脾脏,后续通过固相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pot,ELISpot)检测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正确;RNase R酶切验证后证实了环状RNA的存在,mRNA转染293T细胞后Western blotting验证有清晰的特异性条带;对疫苗进行质量检测,通过尺寸排阻高效液相色谱法(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SEC-HPLC)检测到疫苗的纯度约为90%,测量mRNA-LNP的粒径为82.76 nm,包封率达到98%左右;小鼠进行3次免疫后,在观察期内小鼠体重的增加和良好的存活率证明了该疫苗的安全性;在免疫后的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滴度增加;在脾脏细胞中,检测到分泌特异性IFN-γ的T细胞数量升高。
- 张绥欣郑小迪倪鹏汪众刘彪汪洋胡翰刘滨磊
- 关键词:免疫原性
- 溶瘤病毒治疗与肿瘤微环境及机体免疫的关系被引量:1
- 2018年
- 溶瘤病毒(OV)与肿瘤微环境及机体免疫系统间的关系对于抗肿瘤治疗效果至关重要。OV的抗瘤机制比较复杂,涉及了直接的细胞毒作用、肿瘤微环境免疫原性的改变、肿瘤血管的影响及诱导体内系统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继而杀伤已感染及未感染的肿瘤细胞,达到持续全身性的治疗效果。
- 曾贝贝张文刘滨磊刘尚梅
- 关键词:溶瘤病毒肿瘤微环境免疫疗法
- 溶瘤纳米颗粒CVA21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分析
- 2025年
- 为了通过包封柯萨奇病毒A21型(Coxsackievirus A21, CVA21)病毒全基因组mRNA制备溶瘤纳米颗粒CVA21(CVA21@ONP),探究其复活CVA21病毒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能力以及其在免疫正常的BALB/c荷瘤小鼠中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本研究采用脂质体纳米颗粒(lipidnanoparticle,LNP)包封CVA21病毒全基因组mRNA制备CVA21@ONP,通过空斑实验和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kit-8,CCK-8)确定杀伤效果,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T29、CT26-iRFP细胞凋亡情况。小鼠经瘤内给药CVA21@ONP,检测近红外荧光蛋白(infra-redfluorescentprotein,iRFP)表达的肿瘤生长状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变化。结果表明CVA21@ONP能在HT29与U87MG细胞中成功组装CVA21病毒。空斑实验显示CVA21@ONP对人源和鼠源细胞均具有良好的杀伤效果,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加,瘤内检测到CVA21@ONP组iRFP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通过流式检测发现CVA21@ONP治疗有效降低了脾脏中包括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s)在内的免疫抑制细胞的水平,同时增强了T细胞依赖性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本研究经瘤内给药验证了CVA21@ONP的溶瘤性能,可进一步挖掘其治疗潜力并推动肿瘤治疗领域的发展。
- 王银平蔡奇应周晶晶郑小迪蔡林康汪洋刘滨磊
- 关键词:肿瘤
-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a novel oncolytic HSV2
- <正>Oncolytic viruses are promising treatments for many kinds of solid tumors.In this study,we constructed a no...
- 张文赵倩张友会李洁张郁董英刘尚梅刘滨磊
- 文献传递
- 重组Ⅱ型溶瘤单纯疱疹病毒纯化工艺的建立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建立重组Ⅱ型溶瘤单纯疱疹病毒(oncolytic herpes simple virus typeⅡ,o HSV2)OH2纯化工艺,制备高纯度的病毒。方法采用不同粗滤材质[PDH4囊式过滤器、Bio20囊式过滤器、Ultipor GF U6-40、PP材质滤膜(聚丙烯膜)和CA材质滤膜(醋酸纤维膜)]澄清过滤后,使用不同的层析柱(Mustang Q、Sartobind Q囊式离子交换柱和Capto^(TM) Core 700)进行纯化,并根据确定的纯化工艺,进一步放大层析柱体积。依据病毒滴度的变化,选择合适的纯化工艺条件。结果 PP及CA材质滤膜过滤病毒液后滴度变化较小,二者对病毒吸附较低;Mustang Q、Sartobind Q囊式离子交换柱纯化OH2病毒时收率最高为13%,而Capto^(TM) Core 700在AKTA仪上纯化高滴度的病毒液时几乎不损失病毒;使用Capto^(TM) Core 700进行柱体积放大后,柱床直径为26 mm时,纯化后病毒的滴度及收率较理想。结论使用CA膜过滤细胞裂解液后,采用Capto^(TM) Core 700进行柱层析,可制备高纯度的OH2。
- 吴振张紫怡汪洋胡翰石晓太毛泽勇方志正刘滨磊
- 关键词:纯化CORE
- 重组蛋白疫苗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5年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是一场全球性大流行病,由二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自2019年底暴发以来,迅速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随着Beta、Gamma、Delta以及Omicron等变异株的接连出现,其传播能力不断增强,对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依然不容忽视。研发广谱、高效的新冠疫苗已成为科学界与公共卫生机构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与重要目标。重组蛋白疫苗成分简单、产量高、生产安全,是疫苗研发领域的一项创新策略,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探讨重组蛋白疫苗在预防和控制COVID-19中的应用和效果,系统地剖析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结构特点、宿主细胞入侵机制、变异株的传播特性及其在临床上的表现;重点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重组蛋白疫苗的设计策略,深入探讨了免疫应答的作用机制、疫苗作用靶点的筛选与应用,以及疫苗技术开发的新思路;评估了重组蛋白疫苗的优势与挑战,详细阐述了重组蛋白疫苗在制备流程方面的关键步骤,包括蛋白表达系统的优化、纯化技术的提升,以及配方的创新。此外,文章还总结了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重组蛋白疫苗的研究进展,包括国内研究现状和国际上已临床获批的候选疫苗,展望了重组蛋白疫苗在公共卫生领域不同疾病中的前沿应用,以及在预防和控制COVID-19及其他潜在传染病中的潜力。
- 任鑫鑫陈瑞周金虎许雁Normand Jolicoeur汪洋刘滨磊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重组蛋白疫苗免疫应答疫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