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济远
- 作品数:27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观察和评价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阳性对照(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临床试验设计。主要评价指标为骨缺损部位的影像学检查,次要评价指标为:手术伤口愈合情况、排异反应、骨代谢变化、骨感染征象。安全性评价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临床试验共入组40例受试者,完成试验39例,脱落1例。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影像学检查有效率:试验组89.47%、对照组95.00%。次要疗效评价2组材料植入后伤口愈合时间均小于12d,2组均无排异反应、无骨代谢变化、无骨感染征象。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5.00%,对照组:0.00%。结论: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疗效和安全性非劣效于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
- 罗正文刘济远李佳潘剑
- 关键词:拔牙牙槽骨缺损引导骨再生术引导组织再生膜
- SDF-1α基因转染成骨细胞联合动脉蒂植入非血管化自体骨血管生成和骨生成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hSDF-1α基因修饰的成骨细胞联合动脉蒂植入非血管化自体骨在移植骨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和骨生成的情况。方法:1.pEGFP-N1-hSDF-1α重组质粒的鉴定与扩增:将已构建好的pEGFP-N1-hSDF-1α...
- 唐休发姚瑶张富贵刘济远韩波华成舸
- 关键词:成骨细胞基因转染血管生成骨生成
- 文献传递
- 硬腭前份神经支配增龄性变化的临床研究
- 研究目的:为了研究硬腭前份粘骨膜感觉神经配布及鼻腭神经功能的增龄性变化。研究方法:收集前腭部骨内埋伏阻生牙接受外科手术并在术中离断鼻腭神经的病人40例(入组46例,失访6例)。根据其年龄分为三组:儿童组(8-11岁,13...
- 华成舸李秀芬刘济远潘剑
- 关键词:神经发育埋伏牙
- 文献传递
- 双侧斜面导板导航下颌骨中份缺损的保存性功能修复
- 唐休发高庆红韩波贾洁茹刘济远周伟
- 人口腔鳞癌整合素连接激酶(ILK)与热疗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 研究目的:1.明确口腔鳞癌中ILK、PI3K/Akt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热疗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以及它们与肿瘤发生和各种临床病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2.进一步借助基因治疗的手段,观察ILK 基因沉默联合热疗...
- 阙林唐休发赵君赵丹刘济远
- 线上辅助教学模式对口腔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核心胜任力效果的Meta分析
- 2025年
-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比较线上辅助教学模式与线下传统教学模式对口腔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核心胜任力的效果。方法 研究于2025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进行。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线上辅助教学模式(试验组)与线下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对口腔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结局指标包括核心胜任力的6个方面(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病人照护、沟通合作、教学能力、终身学习),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01-06。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4.1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证据分级标准评价证据质量。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635名受试者,所有研究偏倚风险均为中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知识技能(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得分)、沟通合作(医患沟通得分)、终身学习(自我提高能力得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理论知识得分:SMD=1.41,95%CI为0.90~1.93,P<0.001;临床技能得分:SMD=1.34,95%CI为0.76~1.93,P<0.001;医患沟通得分:SMD=0.85,95%CI为0.49~1.20,P<0.001;自我提高能力得分:SMD=1.74,95%CI为1.22~2.25,P<0.001)。GRADE证据分级结果显示,知识技能方面为中级质量证据,职业素养、沟通合作、终身学习方面为低级或极低级质量证据,病人照护、教学能力方面缺乏相关研究。结论 中级质量证据显示线上辅助教学模式很可能提高口腔医学住院医师在知识技能方面的核心胜任力。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仍需更多严格设计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支持。
- 刘畅庞潇王了汤炜华成舸潘剑刘济远
- 关键词:互联网口腔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0年
-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是一种只发生于颌骨的严重疾病,其发生与抗骨吸收药物和抗血管生成药物有关,如双膦酸盐、狄诺塞麦等。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有关MRONJ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但是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有关MRONJ发生机制的主要假说包括骨重建抑制、血管生成抑制、口腔内微生物感染、免疫抑制等学说,还有软组织毒性、颌骨微裂纹等,且其发病可能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就MRONJ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 郭陟永刘济远李春洁唐休发
- 关键词:骨坏死双膦酸盐颌骨
- 干预类系统评价临床问题清单InSynQ中文解读
- 2025年
- 干预类系统评价中对临床问题的计划和报告,对评价的真实性和结果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好的计划有助于减少评价过程中的偏倚,确保数据合并的可重复性。InSynQ(Intervention Synthesis Questions)清单是一个为干预类系统评价的临床问题而设计的工具。其目的是促进系统评价方法学的标准化,支持系统评价在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完整地报告临床问题,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准确的证据基础。
- 庞潇黄艳苟攀刘畅王了刘济远
- 关键词:干预数据合并META分析PICO
- 口腔内窥镜在牙槽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将口腔内窥镜技术应用到牙槽外科临床教学中,探索其是否是一种新的高效的临床教学辅助手段,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在颌面外科门诊教学中应用口腔内窥镜辅助方式进行拔牙教学,通过对患者及学生进行评测,从多个角度评价该教学方式。结果口腔内窥镜的应用,不仅对临床诊疗带来了进步,同时也优化了牙槽外科传统实习带教方式。应用内窥镜可以将口腔内狭小范围内的精细操作放大展示到显示屏上,方便病例的展示和学习,并解决学生传统临床实习时因手术视野差导致的学习困难。同时,应用内窥镜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手术区域人群密集的状况,学生远离患者集中于屏幕前,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做到更好的院感防护。结论内窥镜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式,其效果尚需大样本量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 刘济远唐休发王了廖学娟潘剑
- 关键词:口腔内窥镜牙槽外科临床教学患者满意度教育
- 舌下神经植入组织工程骨骼肌的体内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构建高表达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的成肌细胞(myoblast,Mb)并作为种子细胞,以去细胞胶原海绵为支架,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骼肌,观察构建组织能否与舌下神经断端发生连接。方法取7只2日龄雄性Lewis大鼠四肢肌肉体外分离培养Mb,采用携带GDN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DNF转染第3代Mb(MbGDNF)。将Mb及MbGDNF与去细胞胶原海绵支架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细胞支架复合物,24 h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情况。取8周龄雌性Lewis大鼠54只,解剖分离舌下神经,取1.0~1.5 cm舌下神经离断其远心端,用Mb支架复合物(Mb组,n=27)和MbGDNF支架复合物(MbGDNF组,n=27)包裹并固定其近心端,术后1、6及12周分别行HE染色,myogenin、slow skeletal myosin及乙酰胆碱受体α1(actylcholine receptorα1,AchRα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植入物生长情况,并行霍乱毒素B标记的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染色检测损伤后舌下神经核运动神经元存活情况。结果构建的MbGDNF能高表达转染基因。Mb及MbGDNF在支架上黏附和生长状态良好。HE染色:术后12周,两组植入物与周围组织紧密连接,有新生肌纤维从周围正常肌组织长入,与正常组织分界渐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术后1、6及12周均可检测到细胞质呈myogenin及slow skeletal myosin阳性的肌源性细胞,以及AchRα1呈弥散性阳性细胞。Y染色体染色阳性细胞随时间延长而减少。术后1、6及12周,MbGDNF组阳性标记的神经元数量分别为261.0±6.6、227.3±8.5及173.3±9.1;Mb组分别为234.7±5.5、196.0±13.5及166.7±11.7;术后1、6周MbGDNF组神经元数量多于Mb组(P<0.05),术后12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组织工程骨骼肌与舌下神经断端发生了直接物质联系,MbGDNF产生的重组GDNF能通过逆行运输方式保护损伤后舌下神经核团内运动神经元的存活。
- 唐休发张富贵冯扬周伟刘济远华成舸
- 关键词: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舌下神经成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