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文
- 作品数:17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压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探讨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 MT)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对13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拉西地平治疗。同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137例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I MT及诊室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动态血压(清晨、白天、夜间,SBP、DBP)的变化等情况。结果 137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I MT为(0.80±0.04)mm,治疗前为(1.12±0.06)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诊室血压分别为SBP(148±10)mm Hg、DBP(100±9)mm Hg,SBP(118±12)mm Hg、DBP(80±6)mm Hg,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24 h动态血压清晨、白天、夜间分别为SBP(134±9)mm Hg、DBP(90±8)mm Hg,SBP(144±16)mm Hg、DBP(94±8)mm Hg,SBP(116±16)mm Hg、DBP(76±11)mm Hg和SBP(126±14)mm Hg、DBP(84±12)mm Hg,SBP(130±12)mm Hg、DBP(84±11)mm Hg,SBP(108±11)mm Hg、DBP(70±9)mm Hg,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仅可以有效地降压,而且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王雪樵易志强刘传垠万凤福刘建文彭民安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拉西地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临床特点的研究
- 目的:针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针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
- 刘建文
- 关键词:右室心肌病心律失常昏厥家族遗传
- 双曲美他嗪治疗6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 2009年
-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次,3次/d,30 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变与心脏超声多普勒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治疗后治疗组较观察组明显增加,自身对照两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降低,但治疗后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刘建文刘传垠万凤福
- 关键词:曲美他嗪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 丹红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及对NT-proBN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及对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心功能、NT-proBNP指标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FEV1、FEV1/FVC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氧分压(PaO2)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SV治疗后上升(P<0.05);观察组LVEF、SV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红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心功能,降低NT-proBNP水平,且安全可靠。
- 刘建文郭东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卡托普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NT-PROBNP
- 稳心颗粒治疗房性早搏
- 2009年
- 刘建文
- 关键词:房性早搏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作用中药复方制剂中医理论益气养阴
-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39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万凤福刘传垠谭新杰王雪樵何志华刘建文易志强彭民安聂俊刚刘端甫胡亮华
-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纤颤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影响其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MSCT对42例拟诊冠心病,4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1年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级予以评价,分析其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3.3%(35/42)。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较可靠的冠状动脉评价方法,在冠心病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刘建文刘传垠肖云龙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多层螺旋CT
- 厄贝沙坦分别联合氢氯噻嗪、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龄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分别联合氢氯噻嗪、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龄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和住院的80例高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组(A组,40例)与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组(B组,40例)。A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150 mg,1次/d,左旋氨氯地平2.5 mg,1次/d;B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150 mg,1次/d,氢氯噻嗪12.5~25.0 mg,1次/d,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2、4、8、12周后的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2、4、8、12周后的SBP、DB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2、4、8、12周后的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第2、4、8、12周后的DBP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周的治疗,两组血压均逐步降低且最终达标。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与B组的2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高龄高血压均有较好效果和安全性。
- 刘建文肖承伟吴震平郭东
- 关键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左旋氨氯地平高龄高血压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 2015年
-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n=50)。观察组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照组是单一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心绞痛、心梗、呼吸比较困难,且发生率比对照组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刘建文
-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