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心脏手术患者液体治疗策略历来存有争论。文中旨在观察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2月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98例患者纳入研究。以2016年6月20日进行质量改进为截点。质量改进前5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质量改进后42例患者纳入试验组。质量改进措施为采用以每博量变异和心脏指数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输注液体,标准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优化血流动力学。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术中和术后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液体出入量、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术后苏醒时间、24小时胸腔引流量、6小时内拔管率、ICU驻留时间、术后第1天肌钙蛋白I水平、30天病死率以及半年病死率。结果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液体总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万汶输注量显著增加[(676.79±380.90)mL vs(890.48±222.58)mL]、晶体输注量显著减少[(663.84±224.97)mL vs(430.24±201.76)mL]、尿量显著增加[(516.07±224.87)mL vs(695.24±311.53)mL],液体正平衡显著减少[(683.82±556.08)mL vs(456.43±505.3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回输、红细胞输注比例、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24小时胸腔引流量、6小时内拔管率、术后第1天肌钙蛋白I水平、ICU驻留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住院天数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11.81 d vs 13.82 d,P<0.05)。对其对数转换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质量改进措施的标准化系数B为-0.296(SE=0.061,P<0.05),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能减少术后住院天数19.4%(95%CI 7.3%~31.5%)。术后并发症从41.07%下降至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采用目标导向血流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持续输注与收肌管神经阻滞两种镇痛方式对日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日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局部浸润联合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组(D组)和收肌管神经阻滞组(N组)。D组:术毕0.25%罗哌卡因10 mL关节腔内局部浸润后予右美托咪定0.04μg/(kg·h)持续输注至患者出院;N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给予0.25%罗哌卡因10 mL行收肌管神经阻滞后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持续输注。主要观察结局为术后24 h EQ-5D-5L评分。次要结局包括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 h内下肢酸胀麻木发生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术后24 h EQ-5D-5L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第1、2、3天的AIS评分均明显低于N组(P<0.05)。D组术后0.5、2、6、12、24 h下肢酸胀麻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N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浸润联合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在术后24 h早期生活质量方面不劣于收肌管神经阻滞组,同时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并降低术后肢体酸胀麻木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