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全
- 作品数:35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民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艺术更多>>
- 科学研究与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对西南民族大学60年科研工作的回顾与思考被引量:1
- 2011年
- 科学研究是民族高等教育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必要条件,是民族高等院校树立特色必由之路。西南民族大学从建校初期的探索,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90年代深化改革,到新世纪以后的创新,科研工作不断开拓进取,创造佳绩。科研项目不断增加,层次不断提升,成果总量增多,高级别获奖增多,成果转化见成效。科研平台建设不断推进,"一体两翼"初见成效。积累的经验是,民族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要坚持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要紧跟学校的发展定位和目标,要以突出特色为生命,以强化激励机制、加强管理为途径。在新的发展时期和历史机遇下,要更好地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就要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
- 王永刘兴全潘敏
- 关键词:高等教育少数民族
- 我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研究——基于对云南、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调研被引量:4
- 2017年
-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是我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选择。近年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已形成自上而下完整的政策体系,对这些政策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基于对云南、贵州两省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发展政策的微观调研上,总结出我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一般特点:首先是政策的全面性;其次是政策的贯通性好;第三是操作性强。与此同时,深入剖析了我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一、政策动态监测实施不容乐观;第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目标有所偏离和实现不均衡;第三、各省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执行程度有差别,政策实施效果有差异;第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明显针对性,对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政策的梳理、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还能够不断提高政策效应。
- 刘兴全肖琼黄莉王艳
- 关键词:西部经济人口较少民族民族工作民族发展兴边富民
- 基于文化创意的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开发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越来越需要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由于旅游商品不仅是民族地区旅游业的一种重要经济来源,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民族文化载体。因此,本文着眼于从文化创意的视角探讨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开发问题,旨在探讨如何在旅游商品开发中融入民族文化创意元素,以增强原有商品的吸引力与附加值,从而推动我国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 钟洁刘兴全
- 关键词:文化创意民族地区旅游商品
- 成就、问题与思路:北方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证分析——对保安族、裕固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赫哲族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文章以我国保安族、裕固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赫哲族等北方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为例,对北方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成就进行了实证分析与回顾,而且重点对其现阶段存在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农民增收缓慢、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仍较为缓慢、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消退、农牧民思想守旧及综合素质偏低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以政策为导向,集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解决教育发展中的迫切问题等发展思路与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 刘兴全肖琼智凌燕崔晓陈宇
- 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中的激励研究
-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是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物化形态,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也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随着城镇化步伐的日益加快,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激励理论基础上,本文对中...
- 肖琼刘兴全
- 关键词: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保护激励机制
- 文献传递
- 民族与国家认同:抗战时期庞薰琹的西南艺术实践与共同体叙事
- 2025年
- 作为中国现代艺术运动和现代美术教育改革运动的实践者,庞薰琹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剧变中,以艺术实践将个体理想与家国命运联结在一起,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有了初步的表达和思考。抗战爆发初期,他在参与贵州民间艺术考察项目田野工作期间,创作了《贵州山民图》系列组画,通过重构苗族、布依族等民族的视觉形象,形成了具有开创意义的文化艺术表征。该作品概括了他对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的理解,突破了传统的异域想象,从服饰、色彩、场景等方面重构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图像叙事路径。庞薰琹在绘画中创造性融入“江南意境”的山水人文景观,表明跨地域、跨民族的审美共通性与文化互动性,展示出“多元一体”的西南民族文化形象和生活图景。这种将民族志观察转化为视觉表达的创作路径,不仅折射出战时知识分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自觉,更以视觉民族志的方式参与了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符号生产,为理解二十世纪初中国艺术与人类学、民族学的知识互动提供了关键个案。
- 马路遥刘兴全
- 关键词:图像叙事民族国家
- 民族地区畜牧业科技双语科普知识研究与传播
- 徐亚欧刘兴全东风滕建旭汪洋卢亚兰仁青措候玲娜么塔青苗和力新潘敏王长庭张迎
- 为了贯彻落实2008年国家民委、科技部、农业部、中国科协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及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双语科普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西南民族...
- 关键词:
- 关键词:宣传教育畜牧业
- “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地理位置独特、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是丝绸之路黄金段和甘肃文化产业核心区。河西走廊地区历来为多民族聚居区,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这些作为华夏文明重要载体之一的民族文化遗产,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面临消亡的危险。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发掘文物价值、提高国家的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 刘兴全许艳丽
- 关键词: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民族文化遗产民族文化民族地区
-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补偿机制评析被引量:4
- 2006年
-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财政补偿机制,而这一机制是否完善、运行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乃至于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成败。
- 刘兴全钟大能
-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财政
- 跨地域文化交流研究与探索--“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高层论坛”系列学术研讨会述要被引量:1
- 2017年
- 区域学术文化交流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作为长江领域重要的两大地域文化,彼此之间从古至今交流交融都很密切。清代初年"湖广填四川"更是加剧了两地文化的联结与融合,因此,将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整合研究,举办"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高层论坛",不啻是跨地域文化学术研究的新探索。"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高层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现已成为地域学术文化研究的一个品牌。为总结经验,特对"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高层论坛"的缘起、演进、主要研究成果及未来展望做一分析梳理,以期能吸引、邀请到更多海内外学者及机构参与到论坛中来,进而将论坛推向世界,以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 郎玉屏郎玉屏
- 关键词: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