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庆
- 作品数:24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杂交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动脉瘤2例报道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瘤的方法。方法 2013年至2014年我院2例病例主动脉弓部瘤实行经颈部横切口,行头臂动脉搭桥+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2例病例均成功完成头臂动脉搭桥+支架腔内隔绝术,释放支架后即行主动脉造影证实主动脉弓部瘤完全封闭、无内漏,人工血管桥通畅。出院前及术后3月复查主动脉双源CTA示支架位置良好,桥血管通畅。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心血管重要事件发生。结论杂交手术为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相对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 刘元庆盛国太
- 关键词:腔内隔绝术
- 正逆向技术在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应用
- 目的:探讨正逆向导丝技术在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2009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2例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89例常规逆向导丝...
- 刘元庆盛国太阮冬云
- 三维标测指导下零X线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指导下零X线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右侧显性或隐匿性旁路)患者共30例在EnSiteNavX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不使用X...
- 罗骏刘元庆阮冬云盛国太葛郁芝李翔宇付幼林
- HFrEF合并高度AVB行左束支区域与右心室起搏的临床对照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力衰竭(HFrEF)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与右心室起搏(RVP)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把在2020年9月—2021年6月期间入住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的80例HFrEF合并高度AVB且需接受DDD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了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接受左束支区域起搏,B组接受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每组各40例。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等基线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和手术费用。对患者随访6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1、3、6月的起搏参数(阈值、感知和阻抗)、QRS时限和术中QRS波形态、心脏彩超相关数值(左心房前后径LA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射血分数EF);比较两组术后有无新发心律失常;心衰再住院次数及是否因心衰死亡等情况。结果A组的围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长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就起搏参数而言,A组与B组在阈值、阻抗、感知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A组QRS时限为(111.85±10.77ms),显著窄于B组(160.15±15.04 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在植入过程中起搏QRS形态呈动态变化,最后呈右束支传导阻滞样,B组呈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样;A组的LAAD、LVEDD、LVEF和EF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新发心律失常、心衰再住院次数及是否因心衰死亡的患者均较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FrEF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起搏比例较高的患者,相比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接受左束支区域起搏可以有效缩减QRS时限,改善心功能,促进心衰恢复,带来更好的临床效益。
- 刘强叶锦华邓志芳占艳琴陈志文刘元庆周学敏
- 关键词:右心室起搏
- 正逆向技术在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正逆向技术在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2例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9例常规逆向导丝技术成功行经皮主动脉腔内隔绝置入术为对照组,13例常规逆向导丝技术失败而采用正逆向导丝技术经皮主动脉腔内隔绝置入术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主动脉最大假腔及最小真腔直径、院内死亡、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曝光时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时造影示胸主动脉近端破口已被完整覆盖,无内漏、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组手术即刻成功率100%;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93.5%;两组术前最大假腔直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3);两组术前最小真腔直径比较差异显著(P=0.028)。随访3个月无心血管重要事件发生,复查CT血管成像(CTA)主动脉假腔无明显扩大,最大假腔直径无明显差别(P=0.33)。结论对于不能通过逆向导丝技术完成的病变,采用正逆向技术可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是一种可行和安全的,并有良好的近期疗效的手术方法。
- 刘元庆盛国太阮冬云杨明
- 关键词:腔内隔绝术
- 开窗支架移植物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2例被引量:3
- 2017年
- 累及主动脉弓部主动脉夹层极易破裂,即使采用外科治疗,也具有极高的风险和死亡率。本文报告2例成功应用开窗覆膜支架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病例。术后患者康复迅速,近期随访结果良好。
- 刘元庆盛国太杨明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 血管缝合器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
- 刘元庆盛国太阮冬云杨明
- 近端漂下法在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应用
- 2015年
- 目的探讨近端漂下法在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应用。方法对13例常规逆向导丝技术行经皮主动脉腔内隔绝置入术失败的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取近端漂下技术行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13例均成功完成腹膜支架腔内隔绝术,释放支架后即行主动脉造影证实胸主动脉假腔完全封闭、无内漏,腹主动脉真腔明显增大,假腔缩小,手术即刻成功率100%。出院前复查主动脉双源CTA示支架位置良好。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心血管重要事件发生,复查CTA腹主动脉假腔无明显扩大。结论对于不能通过逆向导丝技术完成的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病变,采用近端漂下法技术可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近端漂下法技术是~种可行、安全的,并有良好的近期疗效的手术方法。
- 刘元庆盛国太
- 关键词:腔内隔绝术
- 正逆向技术在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正逆向技术在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应用。方法从2009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2例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89例常规逆向导丝技术成功行经皮主动脉腔内隔绝置入术为对照组;13例常规逆向导丝技术失败而采用正逆向导丝技术经皮主动脉腔内隔绝置入术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主动脉最大假腔及最小真腔直径、院内死亡、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曝光时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时造影示胸主动脉近端破口已被完整覆盖,无内漏、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组手术即刻成功率100%;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93.5%;两组术前最大假腔直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3);两组术前最小真腔直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随访3个月无心血管重要事件发生,复查CTA主动脉假腔无明显扩大,最大假腔直径无明显差别(P=0.33)。结论对于不能通过逆向导丝技术完成的病变,采用正逆向技术可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是一种可行和安全的,并有良好的近期疗效的手术方法。
- 刘元庆盛国太阮冬云杨明
- 关键词:腔内隔绝术
- 布-加综合征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1例报告被引量:1
- 2024年
-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可降低并发症,尤其适应于起搏器植入风险高的患者。江西省人民医院2021年9月收治1例布-加综合征(BCS)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治疗,患者同时合并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低蛋白血症、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减少及2型糖尿病等。术后半年随访,患者血细胞升高,症状改善。报告如下。
- 刘元庆柴育亮刘强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病态窦房综合征球囊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