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动图
  • 3篇超声
  • 3篇超声心动图
  • 2篇心肌
  • 1篇心病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梗塞后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律失常性
  • 1篇心室
  • 1篇心室晚电位
  • 1篇心脏
  • 1篇心脏人工瓣膜
  • 1篇右心
  • 1篇右心室
  • 1篇右心室心肌
  • 1篇右心室心肌病

机构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东省心血管...

作者

  • 5篇候跃双
  • 4篇黄新胜
  • 4篇冯碧霞
  • 2篇邓法权
  • 1篇李伟茹
  • 1篇李光
  • 1篇李慎阳
  • 1篇邓美
  • 1篇何亚乐
  • 1篇肖燕萍
  • 1篇王培宁
  • 1篇吴书林
  • 1篇许燕
  • 1篇何亚东

传媒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的超声诊断
1996年
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塞后的严重并发症、预后凶险。及时诊断、正确处理对病人的生存至关重要。在临床上 VSR 需与乳头肌断裂或功能失调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相鉴别。VSR 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根据我所近8年收治的3例患者超声所见,作一总结。
候跃双黄新胜冯碧霞何亚乐
关键词: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超声波诊断
经胸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脏人工瓣膜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47例心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病人,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比研究显示,低估二尖瓣置换后人工瓣膜返流程度的分级和返流的发生率;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的病人,TTE探查人工二尖瓣返流的效果硬差。TEE能较容易地探查人工二尖瓣瓣周漏。揭示对人工二尖瓣的评价,TEE比TTE能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信息,毫无疑问这是由于TTE检查时人工瓣膜材料的声衰减和血流掩盖的影响,但我们的经验揭示,在评价主动脉瓣置换人工瓣膜时,TEE并不优于TTE。
冯碧霞黄新胜候跃双李慎阳李伟茹邓法权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脏人工瓣膜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心室晚电位与室性心动过速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cardiomyopathy,ARVD/C)合并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晚电位的关系。方法ARVD/C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35±15)岁。心电图检查进行信号叠加,记录心室晚电位量化参数:总QRS时限(total QRS duration,QRST)、QRS终末部位电压低于40μV时限(low potential terminal signals,LPS40)、QRS最后40ms电压方根均数(root mean square of the last 40 ms,RMS40);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使用χ2及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统计。结果①心室晚电位阳性25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18例;心室晚电位阴性13例,室性心动过速3例(P=0.004);②室性心动过速阳性21例,阴性17例,QRST:室性心动过速阳性组109~233(中位数147)ms,阴性组85~158(中位数104)ms(P=0.000);LPS40:阳性组15~158(中位数53)ms和阴性组6~63(中位数27)ms(P=0.001);RMS40:阳性组1.6~6.0(中位数7.6)μV,阴性组8.2~162.9(中位数27.7)μV(P=0.000)。结论心室晚电位在预测ARVD/C高危性可能有一定价值。
王培宁吴书林肖燕萍候跃双邓美
关键词: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室晚电位室性心动过速
鲁登巴赫综合征的超声特征
1995年
鲁登巴赫综合征的超声特征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B超室(510100)候跃双,邓法权,冯碧霞,黄新胜先天性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伴后天性二尖瓣狭窄习惯上称为"鲁登巴赫综合征"[1](Lutembachersyndrome),是由二个独立病变同时存在构成的综合征...
候跃双邓法权冯碧霞黄新胜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二尖瓣狭窄超声心动图
多普勒组织声像图与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多普勒组织声像图 (DTI)与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病变段诊断的异同。方法 本文对2 8例经冠脉造影 (CAG)确诊的冠心病用频谱勒组织声像图(DT PW )测定其室壁运动频谱 ,以收缩波S≤ 5cm/s为病变节段 ,用解剖M型法测定收缩期室壁增厚率 ,以 <30 %为病变节段 ,两种方法均和CAG证实的病变节段对比。结果 DTI法诊断冠心病病变段敏感性为 74 6 0 % ,解剖M型法39 6 8% ,病变段收缩波 (S)低平 ,时相延迟 ,方向相反或频谱紊乱 ,后两种情况多见于梗死节段 ;室壁增厚率降低 ,甚至为负数。结论 DTI法对冠心病的诊断较解剖M型法敏感 ,可成为诊断冠心病的一种辅助方法。
许燕何亚东候跃双黄新胜李光冯碧霞
关键词: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冠心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