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松
- 作品数:9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 行动与反思——“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研究:政策、实践和理论反思”国际研讨会综述被引量:3
- 2012年
- "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研究:政策、实践和理论反思"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11月25日至27日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会议以"行动"和"反思"为主题,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与跨文化思考,作为生活方式的整体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的保护、重构与当下利用、法律与政策思考,实践与研究路径的新探索等多个维度的问题,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本土化转向的趋势。
- 侯松陈茁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 批评话语研究的超学科与跨文化转向——以文化遗产的中国话语重构为例被引量:16
- 2012年
- 批评话语分析如何通过跨文化转向,吸纳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从而实现跨学科、超学科的拓展,这是该领域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从中国本土传统出发,挖掘以"春秋笔法"为要义的话语观、批判观、历史观和言说方式,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文化遗产实践和研究中去,从而拓展话语学的超学科领地和文化多样性。文章通过具体实例的文本分析,特别展现民族志如何通过吸收"叙而不作"的历史书写,形成一种针对当下的话语批判风格,使批判成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教化和建构活动。
- 吴宗杰侯松
- 关键词:批评话语春秋笔法文化遗产跨文化
- 文化话语视域中的遗产建构与重构
- 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遗产热”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文化现象之一。然而,正如许多批评家所指出的,遗产并非纯粹的历史,它是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人们面向过去的一种表征和建构,其背后是源于西方的现代主义历史观和文化逻辑。不可否认...
- 侯松
- “古迹”与遗产政治的跨文化解读被引量:12
- 2012年
- "遗产政治"是当前国际遗产研究界的重要议题。从跨文化的角度来说,带着西方现代历史观和文化思维方式的"权威化遗产话语"主导着全球的遗产实践,造成了对本土历史记忆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破坏。基于传统方志,本文初步探索了中国传统的"古迹"思维,梳理了其内涵、意义空间与价值思考,讨论了它的话语方式,凸显出本土历史记忆方式与普世化了的"遗产"理念之间的差异,希望藉此打开反思遗产政治的跨文化路径,启发中国遗产的本土化探索。
- 侯松吴宗杰
- 关键词:古迹遗产跨文化解读
- 历史话语何以有用?——从文化遗产探索批评话语分析的文化路径被引量:14
- 2015年
- 文化遗产越来越被理解为一种话语实践,其中,批评话语分析(CDA)理论方法的跨学科推动作用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旨在引导中国CDA学者介入遗产话语研究,并藉此探索具有历史文化厚度和本土批评精神的CDA文化路径。文章提出以历史文本为主要资源,以反思当下为基本目标,以儒家话语批评智慧为路径导向的CDA研究,通过解读被全球化思维淹没了的历史声音,消解当下主流话语的权威性,促进多元文化话语的对话。以"城西旧楼"为个案,论文展示了这一研究路径的运作及其在中国遗产话语反思与本土重构方面的作用。
- 侯松吴宗杰
- 关键词:话语文化遗产批评话语分析文化路径历史文本
- 文化话语视域中的遗产建构与重构——以浙江衢州为中心
- 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遗产热”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文化现象之一。然而,正如许多批评家所指出的,遗产并非纯粹的历史,它是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人们面向过去的一种表征和建构,其背后是源于西方的现代主义历史观和文化逻辑。不可否认...
- 侯松
- 关键词:文化话语本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