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冰

作品数:29 被引量:272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卡罗来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文化科学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生物力学
  • 9篇韧带
  • 9篇前交叉韧带
  • 9篇交叉韧带
  • 6篇运动员
  • 6篇关节
  • 4篇韧带损伤
  • 4篇体育
  • 4篇前交叉韧带损...
  • 4篇交叉韧带损伤
  • 3篇投掷
  • 3篇膝关节
  • 3篇竞技
  • 3篇竞技体育
  • 2篇运动生物力学
  • 2篇生物力学模型
  • 2篇生物力学特征
  • 2篇体育运动
  • 2篇投掷技术
  • 2篇起跳

机构

  • 29篇北京体育大学
  • 26篇北卡罗来纳大...
  • 3篇南京体育学院
  • 3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北卡罗莱纳州...
  • 1篇广州体育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河北体育学院
  • 1篇西安体育学院
  • 1篇国家体育总局...

作者

  • 29篇于冰
  • 26篇刘卉
  • 13篇李翰君
  • 4篇张新
  • 4篇张美珍
  • 3篇罗冬梅
  • 2篇苏玉林
  • 2篇曲峰
  • 2篇曲毅
  • 1篇尹彦
  • 1篇郑秀媛
  • 1篇魏宏文
  • 1篇吕钢
  • 1篇刘静民
  • 1篇董海军
  • 1篇霍科林
  • 1篇马屹
  • 1篇罗冬梅
  • 1篇周长敬
  • 1篇冯茹

传媒

  • 8篇医用生物力学
  • 5篇体育科学
  • 3篇中国运动医学...
  • 3篇北京体育大学...
  • 2篇体育科技
  • 2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皮革科学与工...
  • 1篇体育科研
  • 1篇体育学刊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力学在确定前交叉韧带损伤危险因素中的应用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四个主要韧带之一。其主要功能是限制胫骨的前移,在膝关节伸展时防止膝内外翻,并与后交叉韧带共同调整膝关节的旋转复位。在伸膝过程中,前交...
刘卉于冰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断裂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
文献传递
竞技体育运动生物力学2024年度研究进展
2025年
运动生物力学主要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及器械力学运动规律,是竞技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学科。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运动生物力学数据测量以及计算分析技术的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2024年运动生物力学在提高运动表现、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以及运动装备研发方面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为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科研人员提供参考,拓宽研究视野,推动该学科在竞技体育中的深入应用与发展。
陈卉萌刘卉于冰
关键词:竞技体育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损伤预防
前交叉韧带易伤动作的下肢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对31名(13男,18女)普通大学生完成急停起跳、侧切和垂直落地前冲动作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以了解不同前交叉韧带危险动作和性别对下肢力学指标的影响。应用红外光点运动测试系统和测力台对受试者完成动作过程中膝关节三维角度和地面三维反作用力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3个动作着地阶段的力学指标有显著不同,证明3种运动形式在前交叉韧带损伤机制上存在差异。与急停起跳和垂直落地前冲动作相比,完成侧切动作将受到较高的水平方向地面反作用力,产生较小的膝关节屈角和较大的膝关节外展角。3个动作着地阶段中的力学差异不受性别影响。
苏玉林李翰君于冰刘卉
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前交叉韧带
确定前交叉韧带损伤概率及危险因素的随机生物力学模型与模拟被引量:20
2014年
确定损伤风险因素是有效预防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关键。目的:建立前交叉韧带损伤随机生物力学模型,确定与损伤率有因果关系的风险因素。方法:在前交叉韧带负荷的生物力学模型基础上建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随机生物力学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预测急停起跳落地动作时前交叉韧带损伤概率,并判断影响损伤概率的风险因素。随机模型所需要的各独立变量的分布来自于19名男性和18名女性运动员的实测数据。结果:女性损伤概率是男性的4.91±0.25倍。模拟的损伤组比非损伤组的膝屈角更小、向后地面反力峰值更大。结论:模型预测的男、女损伤概率比、损伤膝角均与文献研究结果一致,证明了模型预测前交叉韧带负荷的有效性。着地瞬间的向后地面反作用力第一峰值和膝关节屈角是ACL损伤的风险因素。
李翰君刘卉张美珍于冰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蒙特卡洛模拟
髌股关节痛业余跑者性别特异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研究髌股关节痛(patellofemoral pain,PFP)业余跑者性别特异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选取15名男性和10名女性PFP业余跑者作为实验组,并匹配25名无损伤业余跑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跑步时的下肢运动学、动力学和表面肌电数据。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确定组别与性别对跑步时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男性PFP业余跑者跑步缓冲期最大膝屈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男性和女性PFP业余跑者跑步缓冲期最大髋内收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且女性显著大于男性。结论不同性别PFP业余跑者在跑步时表现出不同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PFP临床治疗应具有性别特异性。
杨辰曲峰刘卉万祥林冯茹于冰
关键词:性别差异下肢生物力学
田径4×100米接力项目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建立4×100 m接力成绩的数学模型,探究4×100 m接力项目成绩的影响因素。以2017年伦敦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百米前四名的成绩为基础,在各棒运动员运动水平已确定的情况下,影响4×100 m项目的因素包括跑道位置、第2-4棒的起跑位置、接棒位置、自由距离及起跑顺序。跑道道次对项目成绩有一定影响,对交接棒策略影响较小;自由距离增大可以显著提高项目成绩;各棒起跑位置都尽量靠近起点可提高项目成绩,传接棒位置在接力区的后10 m时项目成绩更好;各棒次的安排要考虑运动员的个人素质。
冯茹焦怡然姜自立于冰于冰
关键词:弯道跑数学模型PYTHON
疲劳对人体姿势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综述疲劳对人体姿势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发现大部分研究认为疲劳会引起人体静态姿势稳定性的下降,但是疲劳对人体动态姿势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较少,其研究结论也存在矛盾。
尹彦罗冬梅刘卉于冰
在体股后肌群最优长度的测算方法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建立测算在体股后肌群最优长度的方法,并与其他间接反映最优长度的指标进行对比。方法通过同步采集屈膝过程的力矩和运动学数据,建立下肢骨骼肌肉模型,获得股后肌群的力量及肌肉长度,进而计算股后肌群各肌肉的最优长度。结果最大屈膝力矩时膝屈角显著大于股后肌群最大收缩力时膝屈角,两者相关系数为0.741;股后肌群各双关节肌最优长度显著大于站立时的肌肉长度,且两者相关系数较低。结论所建在体股后肌群最优长度的测算方法,为今后明确股后肌群损伤机制和致伤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在一定程度上,最大屈膝力矩时的膝屈角可以间接代表股后肌群最优长度。不建议将站立时股后肌群长度代替股后肌群最优长度来使用。
万祥林刘卉李翰君杨辰李秋捷于冰
关键词:最优长度股后肌群
生物力学在确定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危险因素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0年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4个主要韧带之一。其主要功能是限制胫骨的前移,在膝关节伸展时防止膝内外翻,并与后交叉韧带共同调整膝关节的旋转复位。
刘卉于冰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
人工智能在竞技体育生物力学中的应用
2025年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运动生物力学领域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竞技体育科技助力运动员提高表现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科技支持。通过使用AI技术和方法获得运动员的生物力学数据,分析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特征,制定训练计划,调整战术方案和预防运动损伤已经成为高水平竞技体育的一部分。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总结目前AI技术在运动生物力学中的应用,包括AI技术在运动技术分析提高运动表现中的应用,在战术分析中的应用和在预防运动损伤中的应用,为进一步促进AI技术在运动生物力学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为竞技体育科技助力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也为AI技术本身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李欣欣朱晓兰于冰刘卉
关键词:生物力学竞技体育人工智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