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武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非豆科作物生物固氮研究进展及前景被引量:1
- 1991年
- 非豆科作物生物固氮的研究是生物固氮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前景迷人。固氮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成就对根瘤菌只能在豆科植物根瘤中才能固氮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本文综述了非豆科作物生物固氮研究的若干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 丁武
- 关键词:非豆科作物生物固氮
- 诱导根瘤菌与稻类结瘤共生的探索研究被引量:2
- 1992年
- 本文研究以植物生长素2,4-D(2,4-二氯苯氧乙酸)处理稻苗(终浓度为1ppm)并接种根瘤菌,诱导根瘤菌与稻苗结瘤共生。自1988年以来,在一些水稻和多种早稻品种上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诱导根瘤菌与稻苗结瘤共生。经多次试验,诱导结瘤的重复性和再现性都很好。不同稻品种的始瘤日期,结瘤率高低以及瘤的大小都有所差异,早稻品种凡289033、福田糯和尤旱三个品种表现结瘤率较高,瘤也较大,接种后4个星期瘤的直径约2—3mm。在10个供试品种中,凡289033的结瘤率最高,达85%。稻根瘤切片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瘤组织内有数量众多的根瘤菌菌体,说明根瘤菌可以进入稻根并在瘤内繁殖。本文所揭示的根瘤菌与稻类作物之间新的共生关系,对研究非豆科作物结瘤固氮将是很有意义的。
- 黄世贞林妙灵丁武
- 关键词:根瘤菌非豆科作物
- 乙炔还原法检测早稻固氮酶活性被引量:1
- 1993年
- 旱稻生物固氮研究是院共同体“多年生早稻选育研究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的突破口集中在如何解决固氮酶活性表达上。要判断早稻是否具备固氮作用,必须进行固氮酶活性检测,乙炔还原法是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该方法是根据固氮酶具有底物多样性原理,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乙炔是否被还原形成乙烯及乙烯量的多少而间接测定是否有固氮酶活性及其高低。
- 丁武
- 关键词:固氮酶活性乙炔还原法选育研究植物生理学
- 人工诱导旱稻结瘤固氮的探索研究被引量:2
- 1993年
- 采用终浓度为1ppm的2,4-D处理旱稻苗,无论是否接种固氮微生物,均能使其根部形成瘤状物。结瘤率、单株瘤数及瘤大小与接种菌无关,但不同旱稻品种的结瘤率有差异。乙炔还原测定表明,接种具离体固氮酶活的固氮微生物的稻苗,在某些情况下,能显示极微弱的固氮酶活,但与该稻苗是否用2,4-D处理尚无必然联系。稻瘤的含菌结瘤率约占总瘤数的33%~40%。初步鉴定稻瘤分离菌系原接种菌。
- 丁武
- 关键词:旱稻2,4-D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