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婉梅
- 作品数:45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吉檀迦利》的爱情主题阐释:基于篇章语言学视角
- 2014年
- 基于篇章语言学视角,从篇名标题看,"吉檀迦利"属提示型命名方式,使其主题解读更具开放性;从篇章特征看,《吉檀迦利》的创作情景令人直接引发纯粹爱情的联想;从语篇的宏观结构看,全文可分析为由统一的抒情主题贯穿始终、由103个序号衔接成篇的爱情长诗。
- 黄婉梅
- 关键词:《吉檀迦利》语篇结构
- 《老残游记》“只是”的多维考察
- 2011年
- 本文以《老残游记》中的"只是"为研究对象,将它的几种用法作分类梳理,结合"三个世界""小句中枢说"等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对其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等加以探讨。
- 黄婉梅黄誉娇
- 关键词:老残游记语义
- 重评《新著国语文法》对省略现象的研究
- 2011年
- 学界大多认为《新著国语文法》"滥用省略"是这部奠基之作的不足之处,这种评价一方面可能是受学界大家评述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不同语法学理论、流派兴衰更替带来的负面效应。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内"三个平面"理论的提出及国外管约论、信息论、功能论等各种语言学新理论的引进,学界开始对省略现象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这种学术背景下,"省略"是《新著国语文法》的一个重要核心概念,"省略学说"是"句本位"语法体系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在自身体系内是圆满自足的,而且在汉语"省略"研究方面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 黄婉梅
- 关键词:《新著国语文法》省略
- 《新著国语文法》及其句本位语法述评被引量:3
- 2007年
- 黎锦熙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人,其语法代表作《新著国语文法》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开创力作。本文以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及其开创的句本位语法体系为研究对象,简介《新著国语文法》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的地位,探讨句本位语法体系的特点及其在当代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 黄婉梅
- 关键词:语法学史《新著国语文法》
- 基于《汉语动词用法词典》的现代汉语双宾动词典型性研究
- 2018年
- 孟琮《汉语动词用法词典》里共有74个(83条义项)动词标注有双宾用法。本文对这些动词从词汇语义、使用频率和句式功能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封闭式统计和描写,发现其中给予义动词多达78条,占94%;取得义动词只有2个(借,赢),占总量的2.4%;予取兼类3个(掰,换,租),占3.6%。从动词数量看,"给予"类动词应为现代汉语双宾动词的典型性成员。从使用频率看,"问(1),给,送(1、2),称1,还(1、2),教,借(1、2),告诉,回答"等9个语例较多,应为最典型的能够进入双宾结构的动词。
- 黄婉梅徐敏凌芝
- 关键词:双宾动词词汇语义
- 《阿长与〈山海经〉》童年感受与成年回述的情感差异
- 2024年
-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运用双重叙事视角,向读者讲述作者与保姆阿长之间的往昔故事。童年感受与成年回述的情感差异是指幼年鲁迅与中年鲁迅对阿长的情感体验与态度评价是不同的。本文从琐碎小事、长毛故事和《山海经》绘本三个方面解码其中的情感差异。无论是童年感受还是成年回述,作者都是采用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写法,表达自己对阿长的敬重、感恩和无限怀念之情。
- 黄婉梅张巧丽
- 关键词:《阿长与〈山海经〉》
-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被引量:2
- 2006年
-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进行词类活用研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词类活用是一种共时平面的语法综合现象,涉及语义、句法、语用等诸多方面;词类活用作为一种语法现象,它的理论前提是“词有定类”;考察古代汉语中的活用现象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 黄婉梅
- 关键词: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历史观点
- 《红楼梦》探春疑问句的言语行为类型探究
- 2023年
- 《红楼梦》探春疑问句的功能集中体现在询问、建议、命令、断定、反驳、责怪这几个方面;另有一些还处于静态存在之中未被激活。探春疑问句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功能反映出探春精明能干、杀伐果决的性格特点。
- 王泽宇黄婉梅
- 关键词:《红楼梦》探春疑问句
- 黎氏语法体系研究
- 本文对“黎氏语法体系”即黎锦熙的汉语语法体系进行研究,属于汉语语法学史这一学科范畴。
黎锦熙先生是我国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人,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广泛、深入而且自成体系,其代表著作为:(1)《新著国语文法》(1...
- 黄婉梅
- 关键词:教学语法汉语语法学
- 隐喻思维与新词新语中的“名1+名2”结构
- 2010年
- 本文研究对象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词新语中运用隐喻思维形成的"名1+名2"结构,并通过其运用隐喻的方式不同对这些"名1+名2"结构进行分类,最后对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解释的同时试图从隐喻的角度挖掘其产生机制。
- 王冠霞黄婉梅
- 关键词:隐喻新词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