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大慧

作品数:55 被引量:18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政治法律
  • 6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中日关系
  • 9篇外交
  • 7篇国家安全观
  • 7篇安全观
  • 4篇同盟
  • 3篇正常化
  • 3篇日美同盟
  • 3篇统筹
  • 3篇统筹发展
  • 3篇中日邦交
  • 3篇中日邦交正常...
  • 3篇领土
  • 3篇共同体
  • 3篇安倍
  • 3篇邦交
  • 3篇邦交正常化
  • 2篇钓鱼岛问题
  • 2篇钓鱼岛争端
  • 2篇对日外交
  • 2篇演进

机构

  • 49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现代国际...

作者

  • 50篇黄大慧
  • 2篇赵罗希
  • 2篇韩爱勇
  • 1篇杨伯江
  • 1篇丁红卫
  • 1篇胡令远
  • 1篇胡继平
  • 1篇孙忆
  • 1篇金肖丰

传媒

  • 9篇现代国际关系
  • 8篇教学与研究
  • 4篇外交评论(外...
  • 3篇国家安全论坛
  • 2篇东北亚论坛
  • 2篇求是
  • 2篇国家安全研究
  • 1篇人民论坛
  • 1篇当代世界
  • 1篇政治学研究
  • 1篇国际论坛
  • 1篇新华月报
  • 1篇瞭望
  • 1篇国际贸易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和平与发展
  • 1篇日本学论坛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国际政治研究
  • 1篇外国问题研究

年份

  • 3篇2025
  • 6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9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纸上同盟”到“行动的同盟”:冷战后日美安全关系的新变化被引量:5
2006年
日美同盟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经过1960年新安保条约的签署,其军事同盟性质进一步凸现。冷战的终结、特别是苏联的解体,使日美同盟失去维系的纽带与支点,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1996年日美联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日美关系重归以安全为中心的轨道。经过不断的调整与强化,日美军事同盟的性质已由防御型的同盟关系转变为“地区主导型”的同盟关系,日美安全合作的范围、双方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合作内容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9.11”事件后日本“借船出海”战略的实施,已使日美同盟由原来受和平宪法制约的“纸上同盟”变成极富攻击性的“行动的同盟”。随着中国的崛起,日美同盟针对中国的倾向日趋明显,如何应对其消极影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战略课题。
黄大慧
关键词:日美同盟日美安保体制外交工作
统筹发展和安全:演进逻辑与时代价值被引量:16
2022年
我国历来重视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安全观和发展观相应调整,在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改革开放前更加注重安全的时期,改革开放后到中共十八大更加注重发展的时期,中共十八大以后逐渐发展为二者并重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时期。中共十八大之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面临的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更加凸显,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有待提升。在此情况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黄大慧胡庆
竞争与协调:日本“一带一路”认知的利益偏好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本文基于国家利益偏好的视角,试图分析日本的"一带一路"认知。"物质的相对收益"偏好与"规范塑造的国家利益"偏好构成日本的"竞争性"认知,具体包括"一带一路"对日本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利益的"威胁性",以及对西方价值观和国际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挑战性";"物质的绝对收益"偏好构成日本的"协调性"认知,主要体现在全球性体制认同、区域性制度协调以及务实合作探索模式三个方面。随着拜登政府上台并联合日本等国家进一步推进"印太"战略,日本未来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或将维持"竞争为主、协调为辅",但也面临诸多变数。
黄大慧赵天鹏
日本必须正确反省历史问题被引量:1
2015年
日本是东亚最先走上近代化道路,并且较为成功的国家。日本一直引以为傲,但其近代化的历史也是一部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确切地说,日本的近代化是建立在牺牲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邻国利益基础上的。
黄大慧
关键词:历史问题反省近代化侵略扩张
东亚地区主义研究评析被引量:11
2011年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开启了东亚合作新局面,中国学者对东亚地区主义的关注也由此而始,他们的研究在取得诸多共识的同时,也提出了几乎同样多的争议。这些共识与争议是研究东亚地区主义的基础与前提。故此,文章围绕东亚地区主义的源起、历程、特征、意义和研究路径等问题,从历史、实践和理论三个视角出发,将学者们的研究综而述之,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有着广泛综合性的参考文本。
黄大慧韩爱勇
关键词:东亚地区主义新地区主义东亚共同体东盟方式
对中日关系重回正轨的若干思考被引量:2
2019年
21世纪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恶化与改善"的循环,历史与领土问题是其直接原因,而日本的认知逻辑与国内舆论演变则是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中日关系于2018年重回正常发展轨道,是由日本的立场从"竞争"转向"协调",中国主动引领和积极塑造对日外交以及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助推"等多个因素造成的。展望未来,中日关系短期内仍会延续改善势头。但长期来看,在中日结构性矛盾突出,历史、领土等问题依旧存在,日本外交选择波动及对华民意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制约下,中日关系走出"恶化与改善"的循环仍不容乐观。
黄大慧
关键词:中日关系对日外交中国外交
冷战后日本的“价值观外交”与中国被引量:24
2007年
近年来,日本外交迅速向“价值本位”倾斜,宣扬“人类普遍价值”和日本价值观的“价值观外交”成为其新特点之一。日本外交的新变化,反映出日本对国际关系中“软权力”的重视。为了推行“价值观外交”,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外宣”工作。日本外交正在迎来对外宣传的转折点。日本的“价值观外交”有明显针对中国的一面,日本试图以此牵制中国,进而主导未来亚洲的发展格局。今后日本与中国在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时,在形象和观念领域难免会有竞争。
黄大慧
关键词:价值观外交中日关系
改善日本对华民意基础任重道远被引量:2
2014年
安倍晋三再度执政以来,日本对华政策日益呈现强硬姿态。安倍在延续前任政府对华防范、牵制政策的同时,其对华政策“对抗”色彩越发浓厚。尤其是,在中日关系因领土争端降至冰点的情况下,安倍竟然不顾各方反对选择在执政一周年的象征性日子参拜靖国神社。安倍如此胆大妄为,固然是日本国内外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日本对华民意基础的恶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黄大慧
关键词:日本对华政策民意基础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领土争端象征性
日本公明党与中日邦交正常化被引量:7
2007年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政治过程,是一个显示日本对外政策与国内政治相互关系的典型事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公明党在内的日本各在野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独特的“补充外交”作用。特别是公明党领导人竹入义胜等非政府人士的访华,为日本政府摸清中方意图、沟通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看法、形成复交文件等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中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日本在野党在日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开展对日本在野党的工作,从而推动日本执政党转变对华政策。
黄大慧
关键词:中日邦交正常化
论日本的无核化政策被引量:7
2006年
战后日本于美苏核对峙的国际格局下,在国家安全上基于“无核三原则”奉行所谓无核化政策。日本无核化政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产生于广岛、长崎的反核感情与规定日本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和平宪法”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日本的无核化政策与美国核保护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性,正是后者使日本所标榜的无核化政策大打折扣。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国内外出现了日本核武装的议论。但只要日美安保体制继续存在,只要美国能够提供有效的核保护,日本就不会轻易放弃无核化政策。
黄大慧
关键词:无核化日美安保体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