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云辉

作品数:68 被引量:264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领域

  • 50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5篇栽培
  • 15篇茶树菇
  • 10篇食用
  • 10篇食用菌
  • 9篇球盖菇
  • 9篇菌丝
  • 8篇菌渣
  • 8篇大球盖菇
  • 7篇灵芝
  • 6篇性状
  • 6篇芦笋
  • 6篇菌株
  • 5篇栽培技术
  • 5篇农艺
  • 5篇农艺性
  • 5篇农艺性状
  • 5篇培养基
  • 5篇富硒
  • 5篇出菇
  • 4篇单因素

机构

  • 68篇江西省农业科...
  • 6篇江西农业大学
  • 5篇江西省科学院
  • 4篇上海市农业科...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江西生物科技...
  • 2篇四川省原子能...
  • 2篇九江农业科学...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昌航空工业...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江西广播电视...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省蚕桑茶...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上海光明森源...
  • 1篇山东七河生物...

作者

  • 68篇魏云辉
  • 25篇胡中娥
  • 22篇王洪秀
  • 18篇陈庆隆
  • 15篇熊小文
  • 12篇李菁
  • 10篇张诚
  • 9篇李菁
  • 7篇李宁
  • 6篇李胜杰
  • 5篇李庆
  • 5篇陈柳萌
  • 4篇姚健
  • 4篇熊中良
  • 4篇靳亮
  • 4篇熊涛
  • 3篇熊宏亮
  • 3篇章炉军
  • 3篇钟国祥
  • 3篇胡丽芳

传媒

  • 12篇食用菌
  • 9篇江西农业学报
  • 6篇微生物学通报
  • 5篇中国食用菌
  • 3篇江西农业科技
  • 3篇江西农业
  • 2篇食用菌学报
  • 2篇菌物学报
  • 2篇食药用菌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天津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园艺学报
  • 1篇江西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4篇2025
  • 4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4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方地区大球盖菇-优质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被引量:6
2021年
为发展高产优质农业,合理利用土地、稻草和气候资源,在江西省多地进行了大球盖菇-优质稻轮作的高效农业栽培技术模式试验推广。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实现了轮作换茬,降低了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减少了连作障碍,达到了降耗减污、节本增效的目的。
李菁陈绪涛胡佳孙鹏王洪秀魏云辉
关键词:大球盖菇水稻轮作高效栽培
几种极有驯化前景的江西特色野生食药用菌
2023年
江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的中部,三面环山,中南部丘陵起伏,赣北有全国第一大淡水湖泊——鄱阳湖,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包括山地气候、水域小气候、丘陵区域气候、盆地气候和森林小气候等,是全国多雨省区之一,属湿润气候区,加之江西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大型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孕育了大量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美味野生食药用菌。
戴丹魏云辉
关键词:气候类型山地气候季风性气候淡水湖泊森林小气候大型真菌
金针菇新品种‘航金1号’被引量:6
2013年
以金针菇品种‘江山白F21’为试验材料,将其菌丝体通过返回式卫星进行航天搭载,经过多年栽培试验,从7个变异菌株中筛选获得金针菇新品种‘航金1号’。与对照相比,该品种具有菇形好,早熟,产量高,耐高温,适应性广的突出特点。
张诚陈庆隆陈柳萌谢晟魏云辉胡中娥姚健陈浩
关键词:金针菇航天诱变
蜜蜂成虫工蜂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2种蜜蜂(健康意大利蜜蜂和健康中华蜜蜂)成虫工蜂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方法】利用16S r 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技术,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细菌种类。【结果】从2种蜜蜂成虫工蜂肠道200株可培养细菌得到18种不同细菌遗传型,分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弧菌科(Vibrionaceae)和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3个科。其中肠杆菌科是肠道可培养细菌最优势的细菌种类。同样以序列相似性大于97%的菌株归为相同细菌种类为标准,找到了2种蜜蜂可培养细菌的共有菌种,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确定肠道可培养细菌为肠杆菌属8株,克雷伯氏菌属1株,肠球菌属2株,以及气单胞菌属1株。【结论】通过研究健康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成虫工蜂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可为开展蜜蜂的微生态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王洪秀靳亮陈庆隆魏云辉姚健马吉平张诚
关键词:蜜蜂RRNA基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群落结构
一株采自蒙古国白色肺形侧耳菌株生物学特性和驯化
2025年
【背景】我国栽培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种质资源匮乏。【目的】通过加强野外资源采集或国外引种,扩充肺形侧耳种质资源库。【方法】在蒙古国国家公园采集一份侧耳属(Pleurotus)真菌子实体,通过菌株分离纯化获得菌落白色的菌株,利用形态特征结合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进行物种鉴定;以该菌株为试验材料,从温度、pH、碳源和氮源4个方面进行单因素生物学特性研究,从中选出3个较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并采用2个配方对该菌株进行驯化栽培。【结果】该菌株鉴定为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pH 8.0,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酵母浸粉;正交试验表明,菌丝生长的最佳组合为温度25℃,pH 8.0,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牛肉膏。4个因素中对白色肺形侧耳菌丝生长影响最大的为碳源。该菌株适宜的栽培配方为莲子壳35%、细木屑35%、麦麸20%、玉米粉7%、石灰和石膏各1.5%,含水量55%-60%;在25℃黑暗条件下培养,菌丝满袋需要34-35 d,平均生长速率为3.43-3.53 mm/d;白色肺形侧耳菌株原基在温度7-15℃的低温条件下10 d左右形成,子实体发育在温度17-25℃、空气相对湿度75%-85%条件下7 d左右成熟。【结论】白色肺形侧耳菌株生物学特性不同于现有的栽培菌株,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戴丹戴丹李菁李菁彭新红孙鹏戴建成魏云辉
关键词:菌丝生长速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
40个灵芝属菌株菌丝特征、子实体产量与农艺性状评价
2023年
以40个灵芝属菌株(包括9个江西野生菌株和31个国内栽培菌株)为试验材料,对其菌丝特征、子实体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菌丝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菌株G23、G06、G17、G15的菌丝平均生长速率较快,长势较好。不同菌株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以及菌盖大小、形状、菌柄长度、直径等农艺性状差异较大。野生菌株G01、G06和G09具有较大的驯化潜力,可进一步开发利用,栽培菌株G33、G32、G11、G12、G30综合表现优异,适宜在江西省示范推广。
胡佳戴丹彭新红孙鹏陈绪涛王振熊泽亚刘颖聪魏云辉
关键词:灵芝属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农艺性状
茶薪菇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2014年
总结了茶薪菇高产高效栽培的新技术,选择优良菌种、选择合适的栽培时期、保持菌种菌龄一致性、菌袋制作与灭菌、栽培袋接种、培养室消毒、搔菌出菇、出菇方式、水分管理、设施配套等在保持菌种菌龄一致性和高产高效出菇方面有技术创新,以供参考。
李菁胡中娥魏云辉熊小文
关键词:茶薪菇高产栽培技术
芦笋秆栽培杏鲍菇初探被引量:2
2016年
以芦笋秆为试验对象,筛选以芦笋秆为主料栽培杏鲍菇的最适菌株和栽培配方,探讨其栽培杏鲍菇的可行性。通过观察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等来确定最适菌株及栽培配方。结果表明,杏-Y杏鲍菇为最适菌株,30%芦笋秆为最适添加比例,芦笋秆可应用于杏鲍菇栽培。
李胜杰魏云辉胡中娥李菁熊小文
关键词:杏鲍菇栽培
茶树菇原生质体再生及单核体菌株的特性被引量:4
2022年
【背景】茶树菇遗传育种工作是茶树菇产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关键,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单核体菌株的获得可为茶树菇遗传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目的】获得茶树菇原生质体的再生特性、单核化特性及其交配型,为开展茶树菇的杂交育种、融合育种、诱变育种、遗传转化和功能基因挖掘等奠定基础。【方法】以茶树菇保藏菌种Aa11的菌丝为材料,采用甘露醇溶液和溶壁酶溶液直接处理平板菌丝制备茶树菇原生质体,而后对原生质体进行分离和再生培养。通过原生质体单核菌丝体两两单单对峙培养,观察对峙培养过程中的菌落形态变化。【结果】当接种块数量为7、酶解温度为33-34℃、酶解时间为60-80 min时,原生质体数量为107个/mL。茶树菇原生质体在涂布平板7 d后肉眼才可见明显的再生菌落形成,在再生培养基上再生率为0.71%,单核化率为41.1%;再生异核体和再生单核体在形成再生菌落时有时间差,从第7天开始往后连续3 d的再生菌落均为异核体菌株,往后第4天开始陆续出现单核体菌落,之后时间内的菌落均为单核体菌株。试验共得到290个原生质体单核体,分为A1B1和A2B2两种亲本交配型,A1B1和A2B2二者的比例为138:152;两种交配型的单核体在菌落形态上都表现为气生菌丝旺盛、颜色浓白,A1B1单核体的生长速度要快于A2B2单核体。双亲菌落接触部位存在一条明显比周围菌丝体稀疏的分界线,双亲菌落接触区域的分界线均向菌落扩大速度慢的亲本菌落弯曲。【结论】两种交配型单核体菌株及其对峙培养后的菌落形态变化特征可为茶树菇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
王洪秀章炉军孙鹏胡佳陈绪涛魏云辉
关键词:茶树菇原生质体单核化交配型
江西省大球盖菇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被引量:3
2023年
近年来,江西省大球盖菇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国大球盖菇主产区之一。针对江西省大球盖菇产业存在的优良品种缺乏,菌种繁育难,栽培方式单一,产业化程度较弱,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推动江西省大球盖菇产业更好的发展。
熊泽亚陈绪涛孙鹏胡佳戴丹彭新红王振戴建成刘颖聪魏云辉吴才君
关键词:大球盖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