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作品数:11 被引量:54 H指数:5 供职机构: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产妇分娩镇痛服 本发明提供产妇分娩镇痛服,包括连体衣本体和挡裙,所述连体衣的裆部设有开口,腹胸部开设观察口并设有排扣,排扣两侧设有两排共四个穿绳鼻,前跨部左右两侧各设一个口袋,后背部开设有操作孔,两肩部各设一个纽扣;所述挡裙包括上挡片和... 黄宇 高翔 周敏文献传递 右美托咪定围麻醉期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13年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a2肾上腺素受体(a2-adrenoreceptor,a2AR)激动剂,它可产生独特的镇静作用(可唤醒),同时具有镇痛、抗交感、遗忘、器官保护的作用,且不引起呼吸抑制。由于其独特的药理学特点而广泛运用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及临床麻醉。本文对DEX在围麻醉期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高翔 陈彦青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围麻醉期 右旋美托嘧啶和曲马多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嘧啶和曲马多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60例择期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嘧啶(Y)组、曲马多(Q)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观察三组患儿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躁动评分对苏醒期进行评价,同时观察所有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儿在麻醉前与停药时MAP与HR无显著变化(P>0.05)。但拔管时与苏醒时对照组患儿MAP与HR明显升高,与麻醉前与停药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与Y组与Q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Y组与Q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25%与20%,C组躁动率为50%,Y组与Q组两组躁动评分、CHEOP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Y组与C组发生2例,Q组8例,发生率为Y组、C组与Q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旋美托嘧啶和曲马多均可有效减少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起到稳定患儿麻醉苏醒期间循环的作用,应用右美托嘧啶呕吐发生率低。 高翔 林传涛关键词:右旋美托嘧啶 曲马多 小儿 苏醒期躁动 胸腔镜下两例早产低体重儿动脉导管结扎术的麻醉体会 本文对胸腔镜下两例早产低体重儿动脉导管结扎术的麻醉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术前诊断、气管导管选择、通气管理、心功能维护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高翔 陈小琳关键词:新生儿手术 动脉结扎术 胸腔镜 文献传递 喉罩下吸入七氟烷全麻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脐以下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4年 小儿脐以下短小手术是小儿外科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腹股沟疝、鞘膜积液、隐睾、包茎等手术,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对麻醉的要求是安全、平稳、苏醒迅速,并发症少.我院近年来对此类手术使用七氟烷全麻联合骶麻并插喉罩的麻醉方式现将麻醉效果报告如下. 林传涛 高翔 陈小琳关键词:喉罩 七氟醚 小儿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5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麻醉前30min(T0)、手术开始后2h(T1)、术后1天(T2)、术后3天(T3)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值。结果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在T3时已恢复至正常,对照组仍低于术前水平;观察组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在T1、T2下降幅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具有超前镇痛效果,且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高翔 林传涛 陈小琳关键词:宫颈癌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细胞免疫 氟比洛芬酯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拟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A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2.5μg·kg^-1进行术后镇痛;B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2.0μg·kg^-1+氟比洛芬酯150mg进行术后镇痛;C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1.5μg·kg^-1+氟比洛芬酯150mg+右美托咪定2.0μg·kg^-1进行术后镇痛。分别于术前(T0)、术后2h(T1)、4h(T2)、8h(T3)、24h(T4)及48h(T5)时记录3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呼吸频率(R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对3组患者术后48h内单次自控镇痛(PCA)平均按压次数及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躁动不安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B、C两组患者的HR、MAP均较A组更平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术后2~8h内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且C组患者术后2~8h内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B组(P〈0.05),而3组患者术后8~48h内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术后48h内的PCA平均按压次数低于A组,而C组患者术后48 h内的PCA平均按压次数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但B、C两组间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可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林传涛 高翔关键词:氟比洛芬酯 术后镇痛 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 超声引导技术在婴幼儿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16年 在婴幼儿接受的大型手术如心脏病手术及先天性食道闭锁等中行深静脉穿刺置管已成麻醉常规手段。但因婴幼儿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故行深静脉穿刺较为困难,而按照传统方法行深静脉穿刺术的并发症较多[1]。因操作方便快捷、可实时跟踪等优势,超声引导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可视化"的优点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已有文献报道,在成人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中,超声引导技术优于常规解剖定位技术[2]。 高翔 林传涛 周敏关键词:超声引导技术 穿刺置管术 深静脉 成功率 婴幼儿 地佐辛预防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估地佐辛减少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阑尾炎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麻醉诱导维持均用七氟烷,观察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注地佐辛0.1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儿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到达PACU即刻Aldret评分、出PACU时间。记录患儿拔管前10min(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5min(T2)、出PACU时(T3)的MAP、HR。观察T1-T3的躁动(RS)评分和Ramsay镇静(R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到达PACU即刻Aldret评分、PACU滞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T1-T3患儿RS评分降低,RSS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围拔管期各时点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恶心1例,两组患儿均无头晕、头痛、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结论手术结束前静注地佐辛0.1mg/kg可以有效减少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高翔 林传涛 陈小琳关键词:地佐辛 七氟烷 小儿 躁动 盐酸戊乙奎醚对幼鼠高氧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与内质网应激途径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对幼鼠高氧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与内质网应激途径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清洁级雄性SD幼鼠96只,体重40~50 g,14日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4):对照组(C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高氧组(HO组)和高氧+盐酸戊乙奎醚组(HP组)。P组和HP组腹腔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3 mg/kg,于每日同一时间点给药,共计3 d。给药后第4天采用吸氧72 h,氧浓度大于90%的方法制备高氧急性肺损伤模型。吸氧结束时处死幼鼠,取肺组织,测定湿重/干重比值(W/D比值);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测定肺泡损伤定量评价指标(IQA)和线粒体损伤评分;采用TUNEL法确定细胞凋亡指数(AI);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测定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HO组和HP组肺组织W/D比值、IQA、AI和线粒体损伤评分升高,GRP78和CHOP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P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O组比较,HP组肺组织W/D比值、IQA、AI和线粒体损伤评分降低,GRP78和CHOP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减轻幼鼠高氧急性肺损伤,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途径细胞凋亡有关。 黄宇 林传涛 王玉苹 缪丽艳 张励 严志荣 高翔关键词:胆碱能拮抗剂 高氧症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