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祺
-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省上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三农五方”科技协作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秋季大豆豆荚螟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根据田间豆荚螟的发生情况,在同一块田,随机拔取不同蛀荚率的大豆植株,并对蛀荚率相近的植株产量进行相加,分析其蛀荚率与产量损失率关系为y=-12.5598+1.0810x,进而测算出经济允许损失率为4.56%,经济允许密度为15.84%,大豆初荚期防治指标为蛀荚率6%~7%。
- 谢以泽马祺章云斐魏海夫
- 关键词:豆荚螟为害损失
- 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蛾观测试验
- 2012年
- 通过性信息素诱捕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试验,比较了性信息素诱测与测报灯诱蛾监测结果,发生高峰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诱蛾量也较多,在水稻二化螟测报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尹国娟马祺章云斐
- 关键词:性信息素二化螟
- 秋大豆豆荚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采用4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及Iwao的m*-m直线回归法测定了秋大豆豆荚螟幼虫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秋季大豆豆荚螟在发生量比较大时,田间呈均匀分布;并进而得出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
- 谢以泽马祺章云斐丁大庆
- 关键词:豆荚螟空间分布型抽样技术
- 豆荚螟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秋大豆田豆荚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的测定检验结果表明:豆荚螟幼虫在田间呈均匀分布,并具密度依赖性,田间幼虫密度愈高,种群分布愈均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田间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
- 章云斐郑永利谢以泽马祺
- 关键词:大豆豆荚螟空间分布型抽样技术
- 抗虫棉田虫害相变化及其治理对策
- 2006年
- 种植抗虫棉后,由于受抗虫性抑制,对某些害虫无抗性作用,造成发生期与发生量的变化。同时抗虫性随棉花成熟程度而减弱,导致棉田后期棉铃虫发生量相对加大,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抗虫棉田虫害防治对策。
- 章云斐李仁龙马祺谢以泽
- 关键词:抗虫棉田
- 甘蓝·西兰花主要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的大田控制效果被引量:12
- 2006年
- 通过综合运用种植抗病新品种、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昆虫性信息素、高效低毒新农药防治等一系列无害化防治措施,总结了农药总体施用情况和病虫害控制效果、产量以及商品性,提出了综合运用无害化防治措施的意义。
- 谢以泽黄新灿马祺颜荣
- 关键词:甘蓝西兰花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
- 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蛾试验及测报技术探讨被引量:6
- 2011年
- 通过性信息素诱捕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比较性信息素诱测与人工赶蛾监测结果,发生高峰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在稻纵卷叶螟测报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马祺章云斐尹国娟
- 关键词:性信息素稻纵卷叶螟
- 海涂蔬菜斜纹夜蛾发生规律与测报防治技术探讨
- 2007年
- 马祺谢以泽章云斐陈信火
- 关键词:蔬菜害虫斜纹夜蛾测报海涂昆虫性诱剂
-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被引量:10
- 2009年
- 在浙江上虞城郊蔬菜基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十字花科蔬菜田3块,于2004-2007年对田间小菜蛾的幼虫进行系统调查,并在2006-2007年利用性诱剂诱集蛾量。幼虫为害高峰分别在5月中旬、5月底、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性诱剂诱集蛾量与田间为害相关联,蛾高峰在4月中旬、5月中下旬,7月底至8月初为最高峰,8月底至9月初为小高峰。在探明小菜蛾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防治策略。
- 马祺章云斐谢以泽
- 关键词:小菜蛾
- 直播稻田化学除草技术探讨
-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田,参与到了各行各业的经济生产中去,然而在农忙季节,就常出现农事用工短缺现象,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上虞市的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常年水稻复种面积在45万亩左右,水稻直播是一项省工节本、增...
- 马祺范立炎章云斐魏海夫
- 关键词:直播稻田化学除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