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德
- 作品数:79 被引量:135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厅立项课题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横结肠间置代胃术治疗残胃贲门癌和食管癌
- 2008年
- 目的总结残胃贲门癌、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我们对自1982年以来经治的16例应用横结肠间置代胃术治疗残胃责门癌、食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横结肠问置代胃术治疗残胃贲门癌、食管癌效果好,术后生活质量高,存活2年以上者占50%。结论首次胃部分切除术后2~24年为残胃责门癌的好发时间,横结肠间置代胃术是治疗残胃贲门癌、食管癌的较好术式。
- 马明德常亮周振宇周伟杰闫冰柴大森
- 关键词:残胃贲门癌食管癌
- CD133及PANTR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关系
- 2022年
- 目的探讨CD133与PANTR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选取3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中取其癌组织(癌组织组)与癌旁正常组织(癌旁正常组织组),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PT-PCR)法检测2组的CD133与PANTR1 mRNA相对量表达。同时取人乳腺癌(MCF-7)细胞进行培养,并划分为对照组、CD133过表达组、PANTR1过表达组、CD133抑制组以及PANTR1抑制组,探究各组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癌组织组的CD133与PANTR1 mRNA相对表达量[(0.023±0.002)、(0.018±0.002)]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组[(0.006±0.001)、(0.005±0.001)],有统计学差异(P<0.05)。CD133、PANTR1过表达组细胞增殖倍数[(10.54±1.45)、(10.26±1.13)]与侵袭细胞数[(43.88±3.69)个、(45.67±4.28)个]均高于对照组[(6.84±0.69)、(23.25±2.15)个],而CD133、PANTR1抑制组的细胞增殖倍数[(5.23±0.25)、(5.17±0.34)]与侵袭细胞数[(18.35±1.64)个、(18.13±1.22)个]均低于对照组[(6.84±0.69)、(23.25±2.15)个],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D133及PANTR1在乳腺癌组织内呈高表达,可增强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与侵袭能力。
- 左永刚温玉清王璇马明德
- 关键词:乳腺癌CD133细胞增殖
- 食管锐器伤的外科治疗
- 2001年
- 目的探讨食管锐器伤的确诊手段和手术方法。方法以伤口缝合或结肠、胃、空肠代食管术。结果治疗效果好 ,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 ,疗效满意。结论早期诊断 。
- 马明德周伯俊施巩宁张双林马红兵
- 关键词:外科手术手术方式
- 环磷酰胺联合甲氨蝶呤及氟尿嘧啶治疗晚期乳腺癌52例
- 2013年
-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联合甲氨蝶呤及氟尿嘧啶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晚期乳腺癌患者52例中,35例既往应用蒽环类联合紫杉醇治疗失败,予环磷酰胺联合甲氨蝶呤及氟尿嘧啶化疗,17例既往未曾应用蒽环类联合紫杉醇治疗,予环磷酰胺联合甲氨蝶呤及氟尿嘧啶化疗。28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者化疗6个周期。结果52例中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8例,稳定(SD)10例,进展(PD)8例,总有效率为65.4%(34/5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8.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17.6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脱发,但均可耐受,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多西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 户庄马明德周振宇王亚威
- 关键词: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乳腺肿瘤
-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血清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2025年
- 目的:探究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血清微小RNA(miR)-433、miR-217、miR-410表达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就诊治疗的HT合并PTC患者117例[研究组,男32例、女85例,年龄(40.74±6.54)岁]、未合并PTC的HT患者110例[对照组,男39例、女71例,年龄(39.64±5.16)岁]以及50例体检的健康者[健康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39.48±6.09)岁],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研究对象血清miR-433、miR-217、miR-410水平,Pearson分析HT合并PTC患者血清miR-433、miR-217、miR-410水平相关性,Logistics分析HT患者合并PTC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433、miR-217、miR-410水平对HT合并PTC诊断价值。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研究组miR-433、miR-217、miR-410表达水平(0.64±0.11、0.49±0.13、0.50±0.10)低于对照组(0.78±0.16、0.63±0.15、0.66±0.16,q=11.623、9.474、13.070,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miR-433、miR-217、miR-410表达水平低于健康组(0.95±0.08、0.99±0.22、1.02±0.12,q=20.230、10.990、26.596、18.969、33.389、22.899,F=106.802、176.967、278.747,P<0.05);研究组中性粒细胞、游离甲状腺素[(3.42±0.67)×10^(9)/L、(17.13±1.81)pmol/L]高于对照组[(2.99±0.50)×10^(9)/L、(15.84±1.63)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3、5.630,P<0.05);miR-433分别与miR-217、miR-410为正相关,miR-217与miR-410为正相关(r=0.377、0.304、0.325,P<0.05);miR-433、miR-217、miR-410升高是HT患者合并PTC的保护因素[比值比(OR)=0.604、0.826、0.515,P<0.05];血清miR-433、miR-217、miR-410诊断HT合并PT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95%可信区间(CI)=0.773~0.882]、0.829(95%CI=0.775~0.882)、0.824(95%CI=0.769~0.879),三者联合诊断HT合并PTC的AUC为0.899(95%CI=0.859~0.938),三者联合对HT合并PTC诊断价值高于单独诊断(Z三者联合-miR-433=2.464、Z三者联合-miR-217=2.451、Z三者联
- 田艳艳左永刚马明德王正业
-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微小RNA
- 腋下小切口开胸治疗67例肺癌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 探讨保留胸部肌肉的腋下小切口开胸治疗肺癌的经验.方法 需做肺叶切除的原发性肺癌病人316例,将其中的134例分成2组.实验组67例采用腋下小切口手术,对照组67例采用传统的后外侧切口.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P<0.01),术后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等亦有明显差别.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结论 腋下胸部小切口具有对胸部损伤小、术中显露良好、出血少、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身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等优点.该切口能满足肺叶切除手术的需要,术中淋巴结清扫满意,可作为治疗肺癌手术的常规切口.
- 马明德周振宇常亮周伟杰闫冰柴大森
- 关键词:胸廓切开术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并周期性麻痹(附6例报告)
- 1996年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之全身性代谢失常.临床上表现为多系统病变.其中周期性麻痹为申亢患者运动系统之主要肌病.少数病人可合并该症.
- 马明德张庄
-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原发性甲亢代谢失常
- 横结肠代食管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5年
- 张双林韦海涛常亮施巩宁闫冰马红冰马明德
- 关键词:食管癌胃大部切除术横结肠代食管
- 微创旋切术在治疗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研究和探讨微创旋切术在治疗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就诊治疗的"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将之随机抽取的74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37例的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组)与37例的观察组(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恢复时间以及疤痕长度等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其术后所发生的皮下血肿以及皮肤破损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恢复时间以及瘢痕长度等术后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所发生的皮下血肿以及皮肤破损的并发症情况来看,观察组的发生率(5.40%)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4.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良性乳腺肿瘤患者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对其进行治疗,不但能减少其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且提高了患者的恢复时间等,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 周振宇户庄马明德
- 关键词:常规手术疗效
- 胸腔灌注核糖核酸Ⅱ联合卡铂治疗乳腺癌恶性胸水的疗效
- 2010年
- 目的:观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后胸腔灌注核糖核酸Ⅱ联合卡铂治疗乳腺癌转移导致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乳腺癌转移导致恶性胸水的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行胸腔闭式引流,待胸液排尽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8例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2%利多卡因5 mg+地塞米松5 mg+核糖核酸Ⅱ400 mg+卡铂200 mg,胸腔内注射,每周2次,连续3周。对照组不用核糖核酸Ⅱ,其他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胸水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25%(P<0.01)。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胸痛,发生率分别为16%(3/18)和11%(2/18)。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发热,发生率分别为18%、25%和18%(3/16)。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后胸腔灌注核糖核酸Ⅱ联合卡铂治疗因乳腺癌转移导致的恶性胸水,不良反应轻,疗效肯定。
- 周振宇马明德常亮
- 关键词:乳腺癌恶性胸水卡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