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小军

作品数:14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乳腺
  • 7篇乳腺癌
  • 7篇腺癌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管
  • 5篇动脉灌注
  • 5篇化疗
  • 5篇灌注
  • 4篇动脉灌注化疗
  • 4篇血管
  • 4篇晚期
  • 4篇晚期乳腺癌
  • 4篇灌注化疗
  • 3篇淋巴管密度
  • 3篇淋巴管生成
  • 2篇动脉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机构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空军指挥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工商银行

作者

  • 14篇马小军
  • 9篇何建苗
  • 7篇蒲永东
  • 2篇李娇
  • 2篇倪量宏
  • 2篇贾鸿兴
  • 2篇刘卫平
  • 1篇张心慧
  • 1篇张庆军
  • 1篇宋晶莹
  • 1篇杨波
  • 1篇赵秀坤
  • 1篇曹志宇
  • 1篇赵华洲
  • 1篇周会芹
  • 1篇董立国
  • 1篇张月高
  • 1篇葛小梅
  • 1篇黄凯
  • 1篇刘文艳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武警医学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 1篇中华医学图书...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巴楚医学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4
  • 8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乳腺癌的表达、定位及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VEGF-C及其VEGFR3在乳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布定位及其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患者乳腺癌组织及其癌周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情况,CK19染色检测腋窝淋巴结微转移情况。结果:乳腺癌70例,VEGF-C在乳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8.6%,在癌周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4.3%(P<0.01)。VEGFR3阳性的脉管数在乳腺癌组织为7.90±5.57,瘤周组织中为10.31±6.52(P<0.01)。VEGFR3的表达主要受乳腺癌细胞VEGF-C表达的影响,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66,P<0.05)。乳腺癌淋巴管主要定位于癌周组织及肿瘤间质内,癌巢内未发现成熟淋巴管。VEGF-C在乳腺癌组织内的阳性表达率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组为87.5%,在淋巴转移阴性组为7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R3阳性脉管数在乳腺癌瘤周组织中淋巴转移阳性组为12.48±6.51,淋巴转移阴性组为8.47±6.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C在乳腺癌组织肿瘤细胞中呈高表达,而其受体VEGFR3则表达乳腺癌间质和癌周组织的淋巴内皮细胞;乳腺癌新生淋巴管主要定位于癌周及间质;VEGF-C在乳腺癌组织、VEGFR3在癌周组织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马小军蒲永东何建苗宋晶莹周会芹
关键词: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淋巴管生成
术前两种化疗方式对晚期乳腺癌微血管及微淋巴管密度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静脉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tic vessel density,MLVD)的影响。方法7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35例、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组41例,选其中25例未行化疗前的乳腺癌组织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CD34、VEGFR3抗体检测3组乳腺癌组织标本MVD、MLVD。结果MVD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为(36.05±13.64),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组为(49.92±12.90),对照组为(60.38±13.5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LVD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为(6.62±3.70),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组为(9.96±4.57),对照组为(11.30±5.32),动脉灌注化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与静脉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化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比全身静脉化疗更能有效降低肿瘤组织及其周边组织内MVD和MLVD,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少肿瘤转移的机会。
马小军蒲永东何建苗葛小梅
关键词:乳腺癌动脉灌注化疗淋巴管密度
浅谈胸部CT的扫描技术
2007年
目的:全面论述胸部CT的各种扫描技术。方法:通过扫描前的准备及检查体位、扫描方法、图像后处理三个大方面,分别进行叙述。结果:胸部CT的扫描应用,显著提高了胸部疾病的检出率。结论:在胸部CT扫描中应用合理的扫描参数,就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李军马小军
关键词:胸部CT图像后处理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2021年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肠溶片+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93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6,曲妥珠单抗治疗)和观察组(n=47,阿司匹林肠溶片+曲妥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EA、CA153、CA1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马小军赵煜弘李娇何建苗
关键词:阿司匹林肠溶片曲妥珠单抗
军队门诊部卫勤保障能力建设
2021年
系统分析派驻保障模式下各级门诊部面临的新挑战,从职能使命、隶属关系、管理模式、人员构成等方面具体阐释,并总结提出新形势下门诊部抓好能力建设,应从思想引领、组织管理、服务质量、业务能力、人才培养、信息建设等方面,统筹推进、同步发力。
陈琳琳马小军尹莉李娇
关键词:门诊部卫勤保障
用基础药物青霉素治疗下肢丹毒28例体会并文献复习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用基础药物青霉素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方法总结应用静脉滴注青霉素或口服青霉素类药物的方法治疗下肢丹毒28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经济耗费少,近期随访无复发。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结论用基础药物青霉素治疗下肢丹毒仍是基层医疗机构临床上经济有效的手段。
张月高黄凯梁玉红刘文艳马小军
关键词:丹毒青霉素
术前置泵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和全身静脉化疗对晚期乳腺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解放军309医院普外科97例经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和89例经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总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DFS),及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结果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和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组患者术后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5.5%和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2%和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1年OS(分别为99.0%和96.6%)和DFS(分别为81.8%和68.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OS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8.7%和79.8%,P>0.05),但DFS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0.1%和52.8%,P<0.05);术后5年两组患者OS和DFS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与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相比,可以减少晚期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提高5年OS和DFS。
何建苗马小军赵华洲张心慧张庆军
晚期乳腺癌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后微血管密度及微淋巴管密度的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静脉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影响。方法将7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35例,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组41例,选其中25例化疗前的乳腺癌患者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CD34、VEGFR3抗体对3组乳腺癌组织标本进行MVD、MLVD检测。结果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的MVD为36.05±13.64,全身静脉化疗组为49.92±12.90,对照组为60.38±13.54,各组间比较(P<0.01);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的MLVD为6.62±3.70,全身静脉化疗组为9.96±4.57,对照组为11.30±5.32,动脉灌注化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与静脉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化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比全身静脉化疗更能有效降低肿瘤组织及其周边组织内MVD和MLVD,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少肿瘤转移的机会。
马小军蒲永东何建苗赵秀坤
关键词:动脉灌注化疗微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
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体会被引量:5
2006年
马小军何建苗蒲永东刘卫平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肠梗阻
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MVD、MLVD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影响。方法将76例晚期乳腺癌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局部动脉灌注化疗(A组)35例和术前全身静脉化疗(B组)41例,另选25例未行术前化疗的Ⅲ期乳腺癌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抗体对3组组织标本进行MVD、MLVD检测。结果A组MVD为36.05±13.64,B组为49.92±12.90,对照组为60.38±13.5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A组MLVD为6.62±3.70,B组为9.96±4.57,对照组为11.30±5.32,A组与对照组、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能有效地降低肿瘤组织及其周边组织内MVD和MLVD,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少肿瘤转移的机会。
马小军何建苗蒲永东倪量宏贾鸿兴
关键词:动脉灌注化疗淋巴管密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