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建
- 作品数:37 被引量:27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被引量:13
- 2021年
- 农业保险是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梳理广西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取得成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推进广西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广西农业保险取得飞速发展,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参保人数与风险保障水平均显著提高,为广西现代农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做出巨大贡献。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广西农业保险应从政府政策支持、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创新、农户自我发展等方面统筹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 甘伟铭陈新建
- 关键词:农业保险
- 新冠肺炎疫情对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测度与应对举措
- 2021年
- 基于均衡分析法、静态与动态分析法、演绎归纳、Holt-Winters模型等分析方法,文章采集农产品相关价格数据,研究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主要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情况,并根据疫情不同阶段与非典时期的历史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谷物等主要粮食价格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波动较小;畜肉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生鲜蔬果类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受冲击较大。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价格的冲击,应进一步强化价格监测和市场规划引导;调整种植结构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化经营;对农户和城市消费者开展价格补偿或价格补贴等。
- 黄嘉升陈新建
- 关键词:非典时期农产品价格
- 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广州外来农民工的调查
- 目的:研究外出务工农民工居住城镇并退出农村宅基地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调查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处于较低水平,且存在显著个体差异,农民工的个体禀赋、抗风险能力、宅基地和住房资...
- 陈新建
- 关键词:农民工农村宅基地退出意愿
- 文献传递
- 农户粮食规模经营的政策支持:风险分担与资金约束缓解——基于农业保险、金融信贷与政府补贴的交互效应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以广西8个粮食主产县的336户适度规模水稻农户的入户访谈数据为样本,分析基于农业保险、金融信贷和政府补贴的农户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政策支持环境,并利用多元层级回归模型分析农业保险、金融信贷与政府补贴对农户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调节效应和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粮食规模经营的风险和资金约束得到改善后,农户对粮食生产有着较高的规模经营意愿;农业保险和政府补贴对农户粮食规模经营决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金融信贷并没有发挥出明显的积极作用;当前较低的金融信贷水平抑制了农业保险对农户规模经营的正向交互作用,而政府补贴能强化农业保险的正向促进作用。在鼓励和促进农户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政策中,应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支持作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升政府补贴绩效。
- 陈新建康晨
- 关键词:农户风险分担农业保险金融信贷政府补贴
- 有机食品溢价、消费者认知与支付意愿研究——以有机水果为例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5
- 2012年
- 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认知程度是影响其溢价支付意愿重要因素。本文以有机水果为例,运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了消费者对有机水果溢价的支付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年龄、教育程度、收入等统计变量以及消费者对有机食品在食品安全、口感品质、时尚性等认知方面的因素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陈新建董涛
- 关键词:支付意愿
- 2012年广东水果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被引量:4
- 2013年
- 广东省因地制宜,形成了以香蕉、柑桔、荔枝、龙眼、菠萝等种类为主的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水果优势产区。近年来广东水果产业稳中有升,但是受黄龙病、枯萎病的影响较大,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未来广东水果产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产业的总体规划和扶持力度;支持产业体系建设,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促进水果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全面发展。
- 余华荣周灿芳吴雪珍万忠黄秉智徐一菲陈新建蒋新祥罗军
- 关键词:水果产业
- 香蕉国际竞争力与贸易格局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本文选用能充分体现出口贸易绩效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价格等指标对中国香蕉的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并对2008年的香蕉贸易格局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香蕉国际竞争力的具体对策。
- 陈新建黄秉智金燕易干军
-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出口贸易香蕉国际市场价格市场占有率
- 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数字经济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土地利用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探究数字经济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是当下为实现“双碳”承诺亟待研究的议题。【方法】本文基于2006—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揭示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结果】①在研究期内,数字经济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这一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验证;②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通过提升能源效率、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技术创新来提升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③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提升作用会因为城市地理区位、资源禀赋、行政等级以及是否为低碳试点城市等特性不同而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数据要素嵌入与智能技术赋能,显著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为提升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提供了技术路径。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的创新与低碳转型,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 左新锋陈新建张协奎
- 关键词:数字经济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中介效应
- 新时代背景下广西果农的小额信贷需求与约束缓解被引量:1
- 2018年
- 通过对广西特色水果种植农户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典型调查,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广西果农的小额信贷需求现状、特征变迁和供需不匹配问题。结果表明:现代特色农业中的水果农户对小额信贷需求强烈,且年轻专业化的果农对小额信贷需求较大,而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存在严重供需不匹配问题,农户小额信贷需求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满足。果农小额信贷需求主要是满足农户扩大再生产和风险管理的资金需求为主,为了稳定和推进广西果业等现代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提升农村金融主体服务水平和农户信贷能力,以减缓农户的信贷资金约束。
- 何骥陈新建
- 关键词:小额信贷水果产业
-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现实态势、关键领域与推进路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国际论坛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2024年年会综述
- 2025年
- 在全球经济形势深刻变革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探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问题,对提升双边全球经济竞争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2024年12月28日,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国际论坛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2024年年会在广西南宁召开。论坛聚焦“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国及东盟各国的政府官员、学术界专家及企业代表150余人。论坛上,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现实态势、发展方向及推进路径,并重点围绕“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金融服务中国—东盟高质量产业合作”“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本建设”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论坛为中国—东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视角与未来发展路径,也为推动中国—东盟高质量经贸合作注入了新动力。
- 陈新建韦凤兰李光辉
- 关键词:数字经济金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