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影像
  • 2篇创伤
  • 1篇断钉
  • 1篇影像表现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占位
  • 1篇占位病变
  • 1篇套筒
  • 1篇女性
  • 1篇女性盆腔
  • 1篇盆腔
  • 1篇显影
  • 1篇螺钉
  • 1篇模拟表位
  • 1篇囊性
  • 1篇囊性占位
  • 1篇囊性占位病变
  • 1篇结构蛋白
  • 1篇抗原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陈新华
  • 2篇李莉
  • 1篇杨莹
  • 1篇王刚
  • 1篇成军
  • 1篇刘妍
  • 1篇许世江
  • 1篇钟彦伟
  • 1篇陈菊梅
  • 1篇周武平
  • 1篇张玲霞
  • 1篇田小军
  • 1篇易守红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0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影像学表现深讨
2020年
对腹部创伤患者CT表现进行分析,探究其应用CT诊断的价值。方法:样本选取时间: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随机选取本院急诊科接收腹部创伤患者100例,本院对纳入患者均行CT检查,分析患者影像学表现,并将对比患者CT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结果:此次研究纳入患者均由手术诊断确诊,其中脾脏损伤40例、肝脏损伤40例、胃肠道以及肠系膜损伤15例、其他(胆囊、胰腺等)损伤5例,CT诊断共计诊出97例(脾脏损伤39例、肝脏损伤39例、胃肠道以及肠系膜损伤14例、其他损伤5例),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不同损伤患者影像学表现也不相同,脾脏损伤患者可见脾增大、脾脏内部血肿等,肝脏损伤患者可见肝脏低密度影、透镜样低密度影等。结论:在腹部创伤患者诊断中应用CT诊断效果良好,影像学特征显著,可有效显示患者具体损伤区域,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唐锦辉陈新华汪蕊
关键词:腹部创伤CT诊断影像学表现
关于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CT影像表现与特征分析
2020年
探究关于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CT影像表现与特征。方法:试验对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四七医院的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CT诊断,并对CT影像学表现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病灶位于子宫正后方有60例,其病灶密度均匀,且边缘光整,实施CT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伴有壁厚均匀、轻微强化特点,且囊内物质未见强化;病灶位于子宫左后方有40例,其病灶边缘光整,且呈囊性低密度灶,实施增强CT扫描后,囊壁边缘伴有轻微强化,且部分囊壁伴有不规则增厚;通过分析CT特征后,总计的准确率较高。结论:CT对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汪蕊唐锦辉陈新华
关键词:CT影像表现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_5抗原模拟表位的筛选和鉴定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筛选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HCV NS5)特异性噬菌体模拟表位,为抗HCV的疫苗研究探索新途径。方法 以抗-HCV NS5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人工合成的噬菌体随机七肽库进行5轮“吸附-洗脱-扩增”的筛选过程,随机挑取30个克隆,经噬菌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鉴定并进行交叉反应实验以及竞争抑制性结合实验,最后对所选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以确定HCV NS5抗原的模拟表位。结果 经噬菌体富集后,从随机筛选的30个克隆中得到12个阳性克隆,确定氨基酸序列QIRPTRQ为HCV NS5的模拟表位。结论 用噬菌体七肽库成功筛选得到HCV NS5的模拟表位,为用HCV模拟表位探索HCV感染的防治研究创造了条件。
钟彦伟成军王刚田小军陈新华刘妍李莉张玲霞陈菊梅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抗原模拟表位DNA序列分析
一种固定断钉取出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固定断钉取出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和螺旋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上部设有显影环,显影环上面插有螺旋机构。本实用新型固定断钉取出装置,利用固定机构进行定位,采用绑带结构方便不同胖瘦的人使用,也能满足不同部位的定位...
古浩然周武平籍婧睿杨鹏彬钟道柱许世江李清宇杨莹伊永东赵兵强李忠江张慧慧易守红周国超李莉陈新华钱文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