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淑华

作品数:7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扫描电镜
  • 4篇扫描电镜研究
  • 2篇粘膜
  • 2篇粘膜上皮
  • 2篇上皮
  • 2篇蒜薹
  • 2篇气孔
  • 2篇维管束
  • 2篇消化道
  • 2篇蜡质
  • 2篇化道
  • 1篇鱼鳃
  • 1篇绒毛
  • 1篇丝裂霉
  • 1篇丝裂霉素
  • 1篇丝裂霉素C
  • 1篇梭鱼
  • 1篇皮层
  • 1篇鲢鱼
  • 1篇微绒毛

机构

  • 7篇南开大学
  • 2篇国家农产品保...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天津商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郭淑华
  • 2篇王善广
  • 2篇闫瑞香
  • 2篇王良臣
  • 2篇张华云
  • 2篇李玉和
  • 1篇陈庆森
  • 1篇高秀芝
  • 1篇李家庆
  • 1篇罗云波
  • 1篇闫亚丽
  • 1篇庞广昌
  • 1篇宋丽萍
  • 1篇孙广志
  • 1篇郭颖

传媒

  • 2篇南开大学学报...
  • 1篇解剖学报
  • 1篇Journa...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保鲜与加工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梭鱼消化道粘膜上皮的扫描电镜研究被引量:5
1990年
梭鱼消化道粘膜上皮扫描电镜的研究,揭示了梭鱼食道、胃和肠粘膜上皮超微结构的形态特征,这与其食性(浮游生物、底栖藻类和有机碎屑)密切相关,同纯草食性和纯肉食性鱼类的消化道粘膜上皮相比较区别明显.
郭淑华李玉和
关键词:梭鱼消化道粘膜上皮扫描电镜
蒜薹形态特征对其耐藏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01年
通过石蜡切片、电子显微镜对不同产地的蒜薹结构进行了研究。不同产地蒜薹表面纹饰不同,但是,基本上都为球形排列成的较平行的条状,气孔排列走向与纹饰的走向相同。耐 CO_2和贮藏中不易老化、耐藏性强的广饶薹有小的珠 /蒜比和大的气孔开度,气孔中无阻塞物,紧实的组织结构。莒县薹耐藏性差与气孔被大量物质堵塞易造成组织内气体伤害以及周缘维管束和中央维管束发达有关。
张华云王善广郭颖闫瑞香李家庆郭淑华
关键词:蒜薹蜡质气孔维管束耐藏性
蒜薹薹茎的解剖特征被引量:2
2002年
对蒜薹薹茎进行了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 ,其解剖结构分别为表皮 ,皮层 ,其内侧有大量维管束分布在薄壁组织中 .蒜薹薹茎表面具有相互平行、平坦或隆起的条形纹饰结构 ,有丰富的蜡质 ,表面分布大量气孔 ,气孔长轴方向与条形纹饰的走向相同 ,有的气孔下陷或内部被一些物质堵塞 .
张华云郭淑华王善广闫瑞香孙广志罗云波
关键词:表皮皮层维管束蜡质气孔
乌鳢消化道粘膜上皮的扫描电镜研究被引量:25
1992年
乌鳢消化道粘膜上皮扫描电镜的研究,揭示了乌鳢的咽、食道、胃和肠粘膜上皮表面超微结构的特征。咽和食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有微脊;胃和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咽、食道、胃和肠粘膜上皮均有杯状细胞,这可能与其食性密切相关。
李玉和郭淑华
关键词:微绒毛杯状细胞消化道乌鳢
鲢鱼鳃的扫描电镜研究被引量:7
1994年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鲢(Hypophthalmichihysmolitrix)的鳃弓、鳃耙、鳃丝及鳃小片的表面结构,整个鳃上遍布微嵴,但不同区域的微嵴形态有差异:如排列方式、密集程度、宽度和长度等。另外,不同部位存在着不同功能的细胞群。味蕾存在于鳃耙的游离末端;粘液细胞几乎遍及整个鳃表面;鳃丝表面有少量氯细胞。
王良臣郭淑华
关键词:扫描电镜鲢鱼
鲤鳃表面结构扫描电镜研究被引量:39
1988年
鲤的鳃丝表面显示了由三边形—六边形不等的表皮细胞,呈现出各种图案式的结构。
郭淑华王良臣
关键词:扫描电镜
丝裂霉素C对Erwinia herbicola表达及运转冰核活性蛋白方式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利用添加丝裂霉素C(MMC)于不同培养基中,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草生欧文氏菌10025A(E.herbicola10025A)诱导培养,首次证实该菌表达冰核活性蛋白的活性及运转分泌冰核活性蛋白方式是不同。研究结果显示,MMC的加入可以提高细菌培养物的冰核活性,该现象可以解释为MMC对E.herbicola的作用能够激活细胞SOS应急系统的反应,诱导细胞合成部分参与修复DNA损伤的酶和蛋白因子,达到对E.herbicola诱导表达冰核蛋白通过高尔基体形成小液泡,向膜外分泌的方式,同时对E.herbicola细胞分裂后的形态也发生明显的影响。这对研究细胞在恶劣环境的生存机制以及获取该条件下的蛋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低温生物的研究也将产生积极地影响。
陈庆森高秀芝闫亚丽宋丽萍庞广昌郭淑华
关键词:丝裂霉素C冰核活性细菌扫描电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