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建国

作品数:139 被引量:526H指数:12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41篇专利
  • 11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9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玉米
  • 14篇燕麦
  • 14篇种子
  • 14篇抗性
  • 14篇病菌
  • 13篇葡萄
  • 11篇霜霉病
  • 11篇种衣剂
  • 11篇小麦
  • 11篇霉病
  • 10篇土壤
  • 9篇病害
  • 8篇绿肥
  • 7篇农药
  • 7篇作物
  • 7篇棉铃
  • 7篇棉铃虫
  • 6篇玉米大斑病
  • 6篇玉米大斑病菌
  • 6篇种子包衣

机构

  • 137篇甘肃省农业科...
  • 33篇甘肃农业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辽宁省农业科...
  • 3篇新疆农业科学...
  • 3篇学研究院
  • 2篇甘肃省农业信...
  • 2篇酒泉市农业科...
  • 1篇兰州市农业技...
  • 1篇甘肃省分析测...
  • 1篇农作物基因资...
  • 1篇云南热带作物...
  • 1篇芜湖青弋江种...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平凉市农业科...

作者

  • 139篇郭建国
  • 41篇吕和平
  • 36篇刘永刚
  • 36篇张海英
  • 30篇姜小凤
  • 27篇金社林
  • 25篇杜蕙
  • 20篇郭满库
  • 19篇王春明
  • 15篇孙振宇
  • 15篇郭成
  • 14篇漆永红
  • 13篇赵桂琴
  • 12篇郭致杰
  • 11篇董博
  • 10篇曾骏
  • 10篇张新瑞
  • 9篇魏宏玉
  • 8篇黄瑾
  • 8篇李建军

传媒

  • 13篇甘肃农业科技
  • 9篇植物保护
  • 6篇植物保护学报
  • 5篇西北农业学报
  • 5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寒旱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植保导刊
  • 2篇玉米科学
  • 2篇北方园艺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昆虫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草业科学
  • 2篇草业学报
  • 2篇中国果树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农药科学与管...
  • 2篇草原与草坪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

  • 11篇2025
  • 13篇2024
  • 7篇2023
  • 16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9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1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小麦白粉病抗源材料的筛选及抗病基因库的组建被引量:20
2008年
2002-2005年,对收集到的30份已知抗白粉病基因载体品种在甘肃省的不同生态区进行了抗病性监测,结果表明:Pm1、Pm3 a、Pm3 b、Pm3 c、Pm3 f、Pm4 a、Pm5、Pm6、Pm7、Pm8、Pm17在田间抗病性丧失,失去利用价值;Pm2、Pm19、Pm4+8、Pm4、Pm5+6、Pm13在田间抗病性较低,不宜单独作为亲本利用;Pm1+2+9、Pm2+6、Pm2+mld、Pm2+talent、Pm4+2 x、Pm4 b、Pm4 b+5、Pm20、Pm21、Pmxbd在田间抗性表现良好,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充分加以利用。同时经过4年抗病性监测,从省内外2 638份小麦品种(系)材料中筛选出了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92R137、贵农21等优异材料10余份,初步组建了抗白粉病基因库。文中还对抗病基因现状和利用及今后如何避免由于抗源单一化带来的白粉病流行进行了初步探讨。
曹世勤郭建国骆惠生金明安贾秋珍金社林
关键词:小麦品种小麦白粉病抗病性基因库
水分与氮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综述被引量:1
2018年
从水分和肥料在旱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氮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的重要性及水分对氮素转化的作用等方面对水分和氮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姜小凤郭天文郭建国
关键词:小麦水分氮素
甘肃省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控制技术研究
李惠霞刘永刚李敏权杨顺义张海英侯生英彭德良陈书龙秦一统张彦梅郭建国王安士徐生海柳永娥马金慧
成果简介:①课题来源与背景:项目是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经费项目"作物孢囊线虫病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04030)的子课题部分研究内容。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孢囊线虫病是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病害。该病害在...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病害孢囊线虫病土传病害种子包衣剂
基于知识图谱的植物病害识别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图像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知识图谱的植物病害识别方法及系统。其中,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植物病害识别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输入的待识别植物病害的图片;对所述待识别植物病害的图片进行图片处理,获取图片中的每个实...
孙振宇谢晓丽郭建国郭致杰袁伟宁
天水地区葡萄霜霉病田间病情、孢子囊数量动态及病害始发关键因子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葡萄霜霉病是为害天水地区葡萄的主要病害,为明确当前环境条件下天水地区田间霜霉病发生、霜霉病菌孢子囊数量时间动态及病害初始发生的关键因子,本研究采用捕孢法及病害定点调查,对葡萄生长期田间霜霉病菌孢子囊数量及霜霉病发生动态进行了观测,用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仪记录田间气象数据。结果表明,天水地区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始见期一般为7月初左右,若条件适宜,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扩散盛期,9月以后进入快速消退期;田间病害始发期为7月上中旬,条件适宜时8月中下旬进入盛发期。在田间检测到霜霉病菌孢子囊后7 d左右田间开始见到霜霉病斑,从病害始发期至盛发期田间病情扩展与霜霉菌孢子囊数量呈显著正相关;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温度、相对湿度、降水等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其中有效降水是影响葡萄霜霉病初始发生及蔓延流行的关键气象因子。
杜蕙蒋晶晶王春明王春明漆永红郭建国陈明
关键词:巨峰葡萄葡萄霜霉病菌病情指数孢子囊
休耕和种植作物对黑麻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为了明确不同茬口土壤养分的固持残留水平,建立高效合理的轮作顺序以解决连作再植障碍问题。2018年在甘肃定西渭源县莲峰镇绽坡村随机区组设计、“S”形取样休耕1季、种植1季春小麦、马铃薯、蒙古黄芪和当归后0-20 cm层次的黑麻土壤,测定土壤全量、速效养分和阴阳离子含量。结果表明:休耕1季和种植1季蒙古黄芪增加了0-20 cm层次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阴阳离子、Mg^2+、SO4^2-和Cl^-含量,种植1季当归降低了0-20 cm层次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阴阳离子、Mg^2+、SO4^2-和Cl^-含量。方差分析显示,休耕1季和种植1季蒙古黄芪后0-20 cm层次黑麻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阴阳离子、Mg^2+、SO4^2-和Cl^-含量显著高于种植1季当归。主成分回归分析发现,休耕1季和种植1季蒙古黄芪后0-20 cm层次黑麻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98和0.56,种植1季当归的综合指数得分仅为0.07。休耕1季是黑麻土壤用养结合的简便有效方法,种植1季蒙古黄芪是培肥黑麻土壤肥力的适宜作物。
姜小凤姜小凤郭凤霞郭建国郭建国董博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肥力
河西走廊玉米田棉铃虫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评价
2025年
【目的】明确河西走廊玉米田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田间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方法】于2023年分别采集武威(WW-23)、张掖(ZY-23)、酒泉(JQ-23)3地玉米田棉铃虫,在实验室采用饲料表面覆盖毒素法,以室内长期饲养的种群作为敏感种群,分别测定3个棉铃虫种群对辛硫磷、氯氰菊酯、噻虫胺、氯虫苯甲酰胺和甲维盐的抗性水平。【结果】3个棉铃虫种群对氯氰菊酯、噻虫胺和甲维盐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20~1.54倍、1.61~2.68倍和1.21~1.52倍,表明尚处于敏感阶段;但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80倍、5.87倍与8.53倍,均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对辛硫磷来说,WW-23种群的抗性倍数达7.38倍,已产生低水平抗性;而ZY-23种群和JQ-23种群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43倍和3.50倍,尚处于敏感阶段。【结论】3个田间种群仅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低水平抗性,但WW-23种群对辛硫磷也产生了低水平抗性,表明河西走廊玉米田棉铃虫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存在差异且不同田间种群对同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也存在差异。
薛世鑫谢晓丽缪纯庆郑荣李平孙元星郭建国
关键词:河西走廊玉米棉铃虫杀虫剂抗性评价
噻虫嗪种衣剂在马铃薯根中的残留动态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用于测定马铃薯根中噻虫嗪种衣剂的残留量,该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89.33%~91.80%,最低检出量为0.001 g,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01 mg/kg。该试验还通过运用两种不同的包衣方式,研究了噻虫嗪在马铃薯根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的包衣方式下,噻虫嗪在马铃薯根中的消解速度都较为缓慢,先包衣后切块的半衰期为17.96 d,而先切块后包衣的半衰期为15.13 d,两者持效期都较长,但不会长期存在于马铃薯根中。
张海英陆磊胡梅郭建国刘永刚
关键词:噻虫嗪种衣剂
不同来源葡萄霜霉菌致病力差异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对不同来源的20株葡萄霜霉菌孢子囊测定结果表明,其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采自宁夏与甘肃武威的菌株孢子囊大小更接近,与其他各地菌株间差异明显,孢子囊大小与地域及原始寄主未表现明显相关,可能与菌源采集地的气候条件有关。通过离体叶盘法对来自宁夏、四川及甘肃武威、天水、兰州的不同品种上的5株葡萄霜霉菌的致病力迚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葡萄霜霉菌在同一葡萄品种上的潜育期、病情指数及品种抗感反应均存在明显差异,即不同菌株对相同寄主的致病力不同,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菌株致病力与其孢子囊大小及地域未见明显相关,而与原始寄主的抗性有关。
杜蕙王春明王春明郭建国吕和平蒋晶晶
关键词:孢子囊致病力
玉米种质资源抗螟性鉴定被引量:1
2014年
为明确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抗螟性差异,采用田间自然感螟法,于2010-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478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16份农家种资源、216份自交系和46份杂交种中共筛选出高抗材料86份、抗螟材料85份、中抗材料167份,分别占供鉴材料的18.0%、17.8%和34.9%;其余140份为感螟和高感材料,占29.3%。
李青青郭成郭满库魏宏玉郭建国
关键词:玉米螟种质资源抗性鉴定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