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智航

作品数:120 被引量:1,563H指数:2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0篇政治法律
  • 12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8篇法律
  • 23篇司法
  • 18篇法治
  • 14篇社会
  • 12篇人权
  • 12篇规制
  • 11篇权利
  • 10篇法律规制
  • 9篇权力
  • 9篇法学
  • 9篇法院
  • 6篇政府
  • 6篇人民法院
  • 6篇逻辑
  • 6篇民法
  • 5篇地方法
  • 5篇地方法治
  • 5篇人工智能
  • 4篇行政
  • 4篇正义

机构

  • 93篇山东大学
  • 19篇吉林大学
  • 2篇内蒙古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北京市社会科...
  • 1篇山东省高级人...
  • 1篇中共辽宁省委...
  • 1篇冀州市职业技...

作者

  • 110篇郑智航
  • 3篇李拥军
  • 2篇张笑
  • 2篇杜建明
  • 1篇郭继勇
  • 1篇侯学宾
  • 1篇程啸
  • 1篇韩旭
  • 1篇左袖阳
  • 1篇陈希国
  • 1篇孙道萃
  • 1篇张杨
  • 1篇李亮
  • 1篇王华伟
  • 1篇王刚义
  • 1篇郭志博

传媒

  • 6篇当代法学
  • 6篇法制与社会发...
  • 6篇高等学校文科...
  • 6篇法商研究
  • 5篇法律科学(西...
  • 4篇学习与探索
  • 3篇法学
  • 3篇政治与法律
  • 3篇甘肃社会科学
  • 3篇国家检察官学...
  • 3篇法学论坛
  • 3篇华东政法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社会...
  • 2篇求是学刊
  • 2篇环球法律评论
  • 2篇中国法学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法学评论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6篇2025
  • 7篇2024
  • 7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安全价值的生成逻辑及其法治保障
2025年
数字安全是指人们在确保数字技术稳定可靠运行的同时,形成的一种具有技术信任和安全认同的主观心理状态。数字安全是数字社会的基础性价值、原发性价值和整体性价值。数字安全价值的目的在于强化数字技术运用过程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合与统一。数字安全不仅强调数字静态安全,还强调数字动态安全。安全价值本身就体现了人们对于绝对安全的主观追求和相对安全客观接受的统一。要想使人们对数字技术形成安全信任,就必须让数字技术在经济学上满足生产要素投入、在哲学上符合主客体相互作用原理、在社会学上符合信息传播与个体差异三个基本条件。数字安全价值要想从一项基本价值上升为法律价值还应当具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基础。我们应当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要求,强调技术发展与数字安全并重的基本理念,建立多元多层的数字安全治理机制,构建硬法与软法相结合的数字安全法律规则体系。
郑智航
关键词:数字技术人工智能
法律成本论被引量:17
2003年
郑智航
关键词:经济构成权力配置法律成本
作为人权的未成年人适当照顾权及其结构被引量:6
2013年
适当照顾权是未成年人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包括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权利和自治性权利。通过对中国脱离适当照顾的未成年人进行社会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方式来促进未成年人适当照顾权的实现,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从整体上看,中国未成年人适当照顾权在实现过程中呈现出成人统治和国家缺位两种倾向。要克服这两种倾向,就必须合理处理好基本生活保障权利和自治性权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政府在未成年人适当照顾权中的国家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未成年人适当照顾权的法律体系。
郑智航张杨
关键词:未成年人
福利行政中受领人的资格识别
2014年
福利行政是一国用来确保公民福利权实现的各种行政事务的总和。就福利受领人资格识别的内容来看,它包括识别程序和实质资格两部分。从美国午夜检查制度出发,指出"新财产"观念的兴起直接推动法律正当程序在福利行政过程中的适用。在福利行政受领人的实质资格方面,日本更为强调确定标准的具体测定方式,美国则更为强调具体标准。在此基础上,从处理好福利与隐私之间关系、建立健全受领人资格识别的具体程序等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郑智航郭志博
关键词:福利行政正当程序
清代法律教育的近代转型被引量:6
2011年
官吏、幕友、状师等是清代主要的法律从业人员,他们在培养方式、教育内容方面存在差异。正式法律教育途径的缺乏致使清代法律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在清政府内忧外患的局势下总体爆发出来。随着清廷的衰败以及西方对中国进行殖民扩张的深入,"救亡图存"、"师夷长技以制夷"等理念深入人心,清廷不得不进行法律教育改革,包括学堂教育、留学教育的兴起,以及课程内容和考试内容的变化。这场改革对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开拓了国人视野,促进了近代法律职业教育的发展。
郑智航
关键词:法律教育法律职业法制变革
国家建构视角下的中国司法——以国家能力为核心被引量:15
2018年
国家建构主要围绕国家能力的提升来展开,而国家能力理论包括国家与社会的治理性相互依赖和国家机构之间协调和沟通两个基本理论框架。国家与社会的治理性相互依赖框架强调应当将司法嵌入社会系统中,推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正和博弈。国家机构之间协调和沟通框架强调中国司法必须既能克服"条条"分割引起的法律和政策传递失真,又能克服多部门之间因"块块"分割而引起的合作困境。提升中国司法能力,应当将法院嵌入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并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进步。为了解决司法失真和合作困境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对司法工作的协调和沟通能力,优化审判权配置、科学定位四级法院的基本职能,增强块块中以各个部门的信任、合作和整合为基础的多属性治理能力。
郑智航
关键词:司法系统条块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话语的变迁及双向调适策略——以1980—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话语分析为主线被引量:6
2013年
话语分析主要包括对描述策略、陈述模式以及修辞策略等进行分析。通过分析1980—2010年这31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的政治话语在描述策略、陈述模式以及修辞策略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可以发现最高人民法院的话语与中国政治呈现的是一种单向进化的关系,中国法院发展对政治发展形成了一种依赖。人民法院所具有的公共政策形成功能在历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没得到充分实现。因此,人民法院被深深地镶嵌在政治结构中。中国司法制度必须进一步重视中国政治体制、政治架构以及政治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结构性"意义。
郑智航
关键词:话语分析最高人民法院政治话语法律话语政治结构
最高人民法院如何执行公共政策——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司法意见为分析对象被引量:31
2014年
法院不仅仅具有适用法条解决纠纷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根据具体情势去准确、恰当地适用法律从而推进公共政策得以执行的功能。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公共政策对于保障公民生存权的的确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能动主义的司法哲学。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应对金融危机的司法文件与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相关文件呈现出亦步亦趋的特点。这种一一映射式地线性执行方式建立在社会功能分化不充分的前提上。法律系统应当是社会功能分化的一个独立的次系统,其运作应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部过程。就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而言,法院应当首先保持一种较为克制的态度,并通过宪法这一结构耦合机制形成司法在自治前提下的开放性。
郑智航
关键词:公共政策最高法院
数字法律行为的逻辑构成与类型分析
2025年
数字法律行为是指通过网络、数据和算法等为主要呈现或表达方式而实施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活动。技术与人的行为的深度结合,使法律行为的手段与方法得到了数字化重塑,并体现为交易的智能化、权力主体行为的智能化。网络空间的数字化和即时性使法律行为摆脱了物理空间的束缚。数字科技正在重塑法律行为的构造性要素,并对法律行为的规范性、意志性和主体性提出挑战。数字法律行为的表达特征主要体现在虚实同构的行为表达空间、人机互动的行为表达方式以及二元治理的表达约束机制。数字法律行为主体的主观状态不仅受到自身现实场域的影响,还受到网络规则及虚拟场域所形成的压力或影响的限制。数字法律行为的行为过程具有更高的技术性、自动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数字空间中跨时空的人际交互模式导致数字法律行为可能会引发更加多样化的社会性风险。数据处理、算法决策、线上交易和虚拟社交是数字法律行为的主要类型。数据处理与算法决策的行为主体一般为大型互联网企业、平台或公权力机关等掌握数据技术和资源的组织,而线上交易与虚拟社交的行为主体还包括了不掌握数据技术和资源的普通数字用户。
郑智航
关键词:数字身份法律行为
宪法原旨主义解释的民主诉求被引量:1
2012年
对于美国最高法院应当采取何种方式来解释宪法,从而使宪法解释本身符合民主的要求?我国法学界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是一种普遍化的立场。这种分析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美国宪法解释的语境。"语境论"的分析进路有利于我们洞见到宪法的各种解释进路与其所主张的民主之间的真实关系,从而摆脱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困境。在"斯科特案"中,时代背景、法官秉性、政治因素等诸多要素对宪法采取的原旨主义解释进路实现民主的诉求具有重要影响。
郑智航
关键词:宪法解释民主诉求语境化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