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德胜

作品数:20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躁狂
  • 4篇心境稳定剂
  • 4篇抑郁
  • 4篇双相
  • 3篇药物
  • 3篇双相情感障碍
  • 3篇情感障碍
  • 3篇氯氮
  • 3篇氯氮平
  • 3篇精神病
  • 3篇海洛因
  • 3篇海洛因依赖
  • 3篇奥氮平
  • 2篇大学生
  • 2篇抑郁症
  • 2篇躁狂症
  • 2篇双相躁狂
  • 2篇双相障碍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抗精神病

机构

  • 12篇武汉大学
  • 6篇浙江省立同德...
  • 3篇湖北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湖北医科大学...
  • 2篇武汉市公安局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湖北医学院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泰安市精神卫...
  • 1篇平度市人民医...
  • 1篇连云港市康复...

作者

  • 19篇邱德胜
  • 8篇金卫东
  • 6篇王高华
  • 6篇罗小年
  • 5篇王鹤秋
  • 5篇范学胜
  • 4篇马永春
  • 4篇臧德馨
  • 3篇陈炯
  • 2篇倪建良
  • 2篇唐全兴
  • 2篇王素珍
  • 2篇沈莹
  • 2篇陈正昕
  • 2篇李冰凌
  • 2篇陈群
  • 2篇陈虹
  • 2篇刘忠纯
  • 1篇刘铁榜
  • 1篇李爱民

传媒

  • 3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健康心理学杂...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中国冶金医学...
  • 1篇中原精神医学...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规模医院护士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3
2002年
目的 比较不同规模医院护士之间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异同。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武汉市 1家省级医院护士 52 2人 ,4家市级医院共 581人 ,比较他们之间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在心理、独立性和精神支柱个人信仰 3个领域 ,在自尊、身材与相貌、独立性领域、性生活、经济来源 5个层面省级医院护士得分高于市级医院护士。恐怖因子、SDS总分、SAS总分省级医院护士的得分高于市级医院。结论 省级医院护士生活质量较高 ,市级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黄永兰邱德胜王高华
关键词:护士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
不同类别抗抑郁药物的转躁率比较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调查不同类型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发作过程中出现转躁的发生率。方法对675例接受各种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抑郁发作患者出现躁狂发作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不同类别抗抑郁药物的转躁率。结果共有97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转躁,总转躁率为14.4%(97/675);单一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抑郁患者转躁率9.1%(36/396),单一服用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回收抑制剂(SNRI)文拉法辛的抑郁患者中转躁率22.8%(24/105),单一服用去甲肾上腺素与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物(NaSSA)米氮平的患者转躁率14.6%(6/41),单一服用三环抗抑郁药物(TCA)者转躁率27.2%(18/66)。以上组别转躁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4.42,P<0.01),而SSRI分别与SNRI、TCA之间的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意义(2=11.99,P<0.01;2=18.1,P<0.01)。任何两种抗抑郁药物联合应用者转躁率36%(9/25),一种抗抑郁药物联合一种心境稳定剂者转躁率9.3%(4/43)。女性患者转躁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8%vs11.1%,2=4.62,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治疗过中,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转躁,尤以服用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的药物为甚。
金卫东马永春邱德胜王高华王筱平范学胜高存友甘景梨徐乐平
关键词:抗抑郁药物临床流行病学副作用
HCL-32在抑郁症中的初步应用(专题讲座)
马永春陈正昕金卫东邱德胜罗小年袁贵勇范学胜宋梓祥
甲硝哒唑引起精神不良反应被引量:1
1996年
甲硝哒唑(Metronidezol)原为抗滴虫药,后发现对细菌亦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能通过血脑屏障,在体内硝基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一种细胞素而作用于敏感菌株的DNA代谢过程,促使菌体死亡。
邱德胜罗小年张宗胜
关键词:甲硝哒唑药源性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和亲属对疾病及康复过程态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本研究对5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他们的亲属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患者和其亲属对疾病的原因、对康复过程中的最大需要和最大问题、对周围人态度的要求以及对工作学习要求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大都不一致。
罗小年邱德胜徐顺生王高华臧德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康复过程
大学生精神疾病与生活事件相关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通过104例大学生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调查分析,发现精神障碍以精神分裂症最常见,情感性障碍次之。生活事件不但与反应性精神障碍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在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神经症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邱德胜罗小年肖家宏臧德馨
关键词:精神病大学生
氟西汀治疗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1999年
赵厚裕陈振华李明蔡大勇邱德胜臧德馨
关键词:氟西汀血液流变学
海洛因依赖行为与血脂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血脂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 37例海洛因依赖者和 2 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脂蛋白(a) (Lp(a) )、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 ,并比较戒断综合征患者 (2 6例 )、非戒断综合征患者 (11例 )、吸食年限超过 5年患者 (2 1例 )和吸食年限少于 5年患者 (16例 )与正常对照组的血脂水平。结果 海洛因依赖组血清TC(4.5±0 .7)mmol/L、HDL C(1.0 8± 0 .36 )mmol/L均低于对照组 (4.9± 0 .8)mmol/L、(1.2 0± 0 .32 )mmol/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LP(a) (40 2± 76 )mg/L高于对照组 (2 86± 38)mg/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戒断综合征组血清LP(a) (5 2 0± 86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 (2 86± 38)mg/L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吸食年限超过 5年组血清TC(3.8± 0 .6 )mmol/L、HDL C(0 .92± 0 .2 8)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 (4.9± 0 .8)mmol/L、(1.2 0± 0 .32 )mmol/L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血清TC、HDL C和LP(a)水平存在异常变化 ,低血清TC、HDL C水平可能与依赖者强迫性觅药行为和抑郁情绪有关 ,高血清LP(a)水平可能?
邱德胜赵海专唐全兴王高华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血脂胆固醇脂蛋白类载脂蛋白类
海洛因成瘾者复吸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及预防复发的探讨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调查分析海洛因成瘾复吸者的复吸相关因素 ,为降低复吸率提供背景资料和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吸毒人员复吸相关因素调查表”调查 2 14例海洛因复吸者。结果 :在复吸相关因素中 ,以社会支持不足心理行为障碍和应激情境最重要 ,肯定回答率 ,分别为 5 3 .1%、3 5 .0 %和 2 7.6% ,药理特性及可获得性、稽延性戒断症状次之 ,肯定回答率分别为 2 2 .2 %和 2 6.4 %。结论 :复吸除与药物本身的药理特性和可获得性有关外 ,与社会支持不足 ,毒友团伙的引诱和各种心理行为障碍未得及时解决亦相关 ,社会心理应激因素是造成复吸的主要原因。建议对吸毒者不要一味地采取歧视、惩罚等负性态度 ,缩短强制戒毒时间 ,同时健全吸毒人员社区康复服务机构 ,并纳入精神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中。戒毒工作需要精神卫生工作者、警务人员及基层社区工作者协同参与 。
邱德胜唐全兴王高华程自立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复发问卷
大学生精神障碍与生活事件被引量:2
1997年
通过对208例大学生精神障碍住院病人有关资料分析,发现大学生精神障碍以精神分裂症为最多,情感性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神经症紧随其后。生活事件以恋爱受挫、学习困难和人际关系紧张为多见。生活事件不但与心因性精神障碍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在情感性障碍、神经症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邱德胜罗小年金卫东
关键词:大学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