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倩
- 作品数:19 被引量:176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亚低温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方法 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脱水降颅压、神经保护药物、控制血压、支持对症及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颅脑局部亚低温、冰毯及颈部大血管处冰袋降温7d,维持体温35℃,后24h逐步复温到正常。评价2组治疗前后脑血肿及脑水肿体积、血清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亚低温治疗组脑水肿量较常规组相比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治疗组血清MMP-9水平治疗3d、7d后较常规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减轻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减少血清MMP-9水平。
- 李富强王伟冯涛尹晓刚邓倩刘荣志白宏英
- 关键词:亚低温
- 卡马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卡马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前庭阵发症患者82例,根据用药不同将其分为卡马西平组(CBZ)31例、卡马西平+倍他司汀组(CBZ+BMT)26例和奥卡西平+倍他司汀组(OXC+BMT)25例。用药3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发作频率、眩晕程度及不良反应。
结果CBZ组治愈14例、好转13例,治疗有效率为87.1%(27/31);CBZ+BMT组治愈18例、好转7例,治疗有效率为96.2%(25/26);OXC+BMT组治愈15例、好转8例,治疗有效率为92.0%(23/25);3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3,P=0.129)。用药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中CBZ+BMT组发作频率和眩晕程度最低,CBZ组发作频率和眩晕程度最高(均P〈0.05)。CBZ组共发生不良反应16例,占51.6%;CBZ+BMT组发生不良反应8例,占30.8%;OXC+BMT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占16.0%。结论卡马西平与奥卡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疗效相似,联合倍他司汀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 张超向莉邓倩刘春岭段志毅李慧
- 关键词:卡马西平倍他司汀前庭疾病
-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 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于1988年由Call和Fleming等首先报告,先后被称为Call-Fleming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血管病、雷击样头痛伴血管收缩、药物诱导血管痉挛和产后血管病等,是一组少见的临床影像综合征,该病...
- 邓倩潘瑞华
- 关键词:预后评估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安全性评价
- 2010年
-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2例,每晚服阿托伐他汀10 mg,B组58例,每晚服阿托伐他汀20 mg,持续用药6个月,记录服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便秘1例,腹胀2 例,肝功能异常2 例;B组腹胀2例,头昏1例,肌肉疼痛1例,肝功能异常1例,两组不良反应相似.结论 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应用10 mg/d 及20 mg/d阿托伐他汀,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 邓倩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脑梗死安全性
- 脑脉泰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观察脑脉泰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2例,均采用抗血小板制剂、脑细胞保护剂、活血化瘀药物应用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脉泰胶囊,两组疗程均为21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疗效显著。
- 邓倩
- 关键词:脑脉泰胶囊脑梗死
- 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47例疗效观察
- 2008年
- 采用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47例,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6~18个月,未发生新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影像学检查显示均无再狭窄。术中出现一过性心率缓慢、血压下降4例,颅内动脉远端血管痉挛2例;术后第2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经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提示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短期疗效较好。
- 邓倩
- 关键词:血管支架成形术脑动脉狭窄症状性疗效观察手术成功率
- 甲钴胺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
- 2010年
- 目的评价甲钴胺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43例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随机分为甲钴胺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应用甲钴胺注射液500μg及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肌内注射,2次/d,连续治疗4周,2组均使用免疫球蛋白、激素及综合治疗,同时观察记录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改善程度和改善时间,并计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治疗急性GBS疗效较好。
- 邓倩
-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甲钴胺维生素B12
-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5例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中脑梗死2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例,脑出血5例;应用氟哌啶醇治疗后症状消失32例。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 邓倩
-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偏侧舞蹈症氟哌啶醇
- 连续θ爆发经颅磁刺激对侧运动前区对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痉挛步态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 探索连续θ爆发经颅磁刺激对侧运动前区对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痉挛步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1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3例和观察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连续θ爆发经颅磁刺激,治疗4周后比较步态参数、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 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SS)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 CSI)评分、下肢感觉、痉挛程度改善情况以及总有效率。结果 2组治疗后屈髋峰、屈膝峰、步幅、步频、步速、FMA-LE评分、BSS评分、CSI评分、H波潜伏期明显高于治疗前,两点辨别觉、H/M比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屈髋峰、屈膝峰、步幅、步频、步速、FMA-LE评分、BSS评分、CSI评分、H波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点辨别觉、H/M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1级、1+级、2级、3级、4级痉挛程度改善情况分别为1例(1.1%)、11例(11.8%)、48例(51.6%)、31例(33.3%)、2例(2.2%),对照组分别为0例、7例(7.5%)、29例(31.2%)、44例(47.3%)、13例(14.0%),2组痉挛程度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8%vs 77.4%,χ^(2)=15.500,P<0.01)。结论 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进行连续θ爆发经颅磁刺激可改善肌肉痉挛,恢复步态,针对对侧运动前区,更好改善下肢感觉、运动功能。
- 聂立静邓倩张辉芳
- 关键词:卒中偏瘫经颅磁刺激步态障碍神经性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舒肝解郁胶囊对老年抑郁症伴失眠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分析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老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伴失眠的门诊患者5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男12例、女17例,年龄(68.79±3.26)岁,病程(12.57±2.45)月;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口服,初期剂量10 mg/d,并在2周内调整剂量至20 mg/d。观察组男14例、女15例,年龄(69.52±3.35)岁,病程(12.82±2.34)月;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口服,0.72 g/次,2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睡眠指标(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神经功能指标[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不良反应。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55%(28/29)比72.41%(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2.45±2.12)分比(38.26±2.43)分、(31.64±1.93)分比(37.58±2.12)分];观察组入睡时间比对照组短[(30.58±3.24)min比(54.62±4.35)min],睡眠时间比对照组长[(6.71±1.35)h比(5.26±1.21)h],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28.23±1.04)分比(25.76±1.15)分];观察组的5-HT、DA、NE分别为[(108.51±6.35)μg/L、(78.26±4.18)ng/L、(10.12±0.64)m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98.76±5.02)μg/L、(66.58±3.75)ng/L、(9.35±0.58)mg/L;观察组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4.72±0.53)分比(7.25±0.62)分],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78.29±4.38)分比(70.35±4.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舒肝解郁胶�
- 杨玉凤卢立军邓倩陈士东王慧颖
- 关键词:抑郁症失眠老年人艾司西酞普兰舒肝解郁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