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焕利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发伤
  • 2篇细胞
  • 2篇骨折
  • 1篇多发损伤
  • 1篇多发性创伤
  • 1篇休克
  • 1篇严重骨盆骨折
  • 1篇一体化
  • 1篇远端
  • 1篇远端骨折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随访
  • 1篇随访研究
  • 1篇兔血
  • 1篇盆骨
  • 1篇综合征
  • 1篇桡骨远端
  • 1篇桡骨远端骨
  • 1篇桡骨远端骨折

机构

  • 2篇临沂市人民医...
  • 2篇遵义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赵焕利
  • 2篇于晓东
  • 2篇李建国
  • 1篇周满红
  • 1篇刘劲松
  • 1篇肖雪
  • 1篇段海真
  • 1篇陆元兰
  • 1篇喻安永
  • 1篇刘红梅
  • 1篇黄祖敏
  • 1篇陈阳
  • 1篇谢智慧

传媒

  • 2篇山东医学高等...
  • 1篇天津医药
  • 1篇遵义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0
  • 1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黄对多发性创伤兔血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多发性创伤兔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8(IL-6、8)变化及探讨大黄的治疗和保护作用。方法清洁级大白兔18只,复制多发性创伤兔的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大黄治疗6只),对照组(常规治疗+安慰剂治疗6只),正常组(6只)。大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创伤前0min及创伤后30min、60min、120min、240min、480min时间点采血测定血浆TNF-α、IL-6、8的水平,正常组记录相应时间点测TNF-α、IL-6、8的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多发性创伤后TNF-α、IL-6、IL-8的水平逐渐升高比正常组的相同时间点有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创伤后4h水平有差异(P<0.05),创伤后8h有显著差异(P<0.01);而治疗组其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HF-α、IL-6及IL-8参与了多发性创伤后的病理生理过程,应用大黄可降低血浆中TNF-α、IL-6及IL-8的水平,明显减轻机体的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赵焕利李建国黄祖敏肖雪谢智慧周满红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细胞因子
大黄对多发伤合并休克兔小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大黄对多发伤合并休克兔小肠的保护作用。方法:纯种大白兔24只,复制多发性创伤合并休克兔的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大黄治疗组),对照组(常规+安慰治疗组),假手术组,每组各8只。复苏24h后处死动物,取小肠行病理检查,并测量细胞线粒体二维平面形态计量学参数和三维平面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光镜显示治疗组小肠黏膜病理损害的程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小肠黏膜上皮及腺体结构完整,间质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可见杯状细胞增生。电镜显示治疗组上皮细胞、微绒毛、线粒体、内质网损害明显轻于对照组,上皮细胞单位胞浆内治疗组比对照组线粒体数量多,肿胀较轻微。结论:大黄能减轻多发伤合并休克后小肠上皮细胞病理改变,大黄对多发伤合并休克模型兔小肠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喻安永李建国赵焕利刘劲松段海真陆元兰
关键词:大黄属休克小肠上皮细胞
交通伤导致骨盆骨折合并多发损伤患者一体化救治体系的效果研究
2025年
交通伤是急诊科最为多见、危害最大的创伤,易导致严重骨盆骨折,多数合并有多发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探索院前、院内、手术科室以及各辅助科室的相互合作的创伤中心一体化救治模式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创伤中心一体化救治模式可以将患者救治向前延伸到事故现场和急救转运全过程,实现严重创伤患者院前与院内一体化救治^([1]);同时,通过创伤中心进一步确认创伤患者的院前具体情况,以构建适中的救治网络体系,实现创伤患者院内集中救治,保证各种救治措施能够得到快速有效实施。本院于2022年5月成立创伤中心(急诊外科),主要承担多发伤患者的早期救治、手术及术后监护。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创伤中心对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一体化救治情况,旨在为临床急诊科救治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赵焕利李玉斌李键陈阳卢永存于晓东
关键词:严重骨盆骨折多发伤
三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引起腕管综合征风险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术式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45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桥接外固定术45例,掌侧钢板内固定术62例,背侧钢板内固定术38例,随访患者术后1、6个月腕管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月,行背侧钢板内固定术患者腕管综合征发生率最低,另外两种术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6.12,P=0.047);术后6月,3种术式腕管综合征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3,P=0.98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骨折类型和手术者经验来选择。
赵焕利高超刘红梅于晓东李谦刘开凯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桡骨远端骨折随访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