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靖泉
- 作品数:60 被引量:125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楚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屈贾”思想略论
-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述,贾谊遭贬为长沙王太傅,南行赴任途中,"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谊所作《吊屈原赋》,不仅为最早称名屈原而颂扬屈原的传世文...
- 蔡靖泉
- 关键词:民本思想《天问》黄老之学大一统思想《吊屈原赋》
- 文献传递
- 熊渠封立三子为王与楚国江汉基业草创
- 2023年
- 西周中期后段,周室衰微,不满周室封楚以卑下爵号“子男”的熊渠自尊为“楚公”,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而占有鄂地的商周古矿冶基地后,封立三子为王,分别镇控新拓的“江上楚蛮之地”。其长子康被立为句亶王,王城或即沮漳河下游东部的荆州阴湘城遗址;中子红被立为鄂王,王城当在今鄂州、黄石及武汉江夏东南一带;少子疵被立为就章王,王城或即沮漳河下游西部的当阳季家湖城址。熊渠封立三子为王,既能保障以铜料为主的战略物资安全输往当时楚国各地,尤其是今鄂西北荆雎山间的楚都丹阳,又致开拓的江汉地区汉西大部及南部滨江地带连接成为楚国势力范围并得以经营和巩固,或许还有让嗣子继位后将首都南迁至古时长江中游枢要——今荆州市区以图更大发展的远谋,从而草创楚国的江汉基业。楚国乃由“辟在荆山”的蕞尔小邦,崛起为雄踞江汉间的南土大国。
- 蔡靖泉
- 关键词:基业
- 楚、秦的“士”与社会发展被引量:9
- 2003年
- 春秋战国时代 ,士阶层处于急剧壮大和急剧变化之中 ,并且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作用。由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的分析比较可知 ,楚、秦两国都在春秋初年形成了较完备的阶级结构并出现了士阶层 ,但因两国的地理条件、人文生态和发展路线等诸多不同 ,两国士阶层的人员构成、人口数量、经济状况、文化素质也有别 ,对本国乃至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大不一样。楚士人多才高、用于晋而事于秦 ,为楚国经济文化的繁荣、秦王朝的统一和统一而稳固、强盛而昌明的汉帝国的创建 。
- 蔡靖泉
- 关键词:阶层
- 楚国的“莫敖”之官与“屈氏”之族被引量:8
- 1991年
- “莫敖”一名,始见于《左传》桓公十年。杜预《左传集解》注:“莫敖,楚官名。”杜氏此解,古今史家大多从之,无甚异议。但略检楚史,却又令人对这一官名感到疑而难明。所疑者一,楚贵族统治者中,称“敖”者甚多,除莫敖之外,还有若敖、霄敖、堵敖、郏敖、訾敖、(艹为)敖、阎敖等。诸敖之间,显然关系甚密,但它们或为国君之称,或为楚王未得王谥之号,或为氏族之名,皆非官名,为何独有莫敖成为官名? 所疑者二。
- 蔡靖泉
- 关键词:左传官名文明国家武王氏族官僚制度
- 宋玉的文学成就与地位被引量:3
- 1995年
- 宋玉辞赋,因历史条件和作者原因而不可能有超越屈骚的文学成就,但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创造,首先是情景交融的境界,其次是赋形体物上的细微浏亮,再次是语言上的华美艳丽和韵散结合。宋玉的文学地位主要体现在文学的自觉,赋的文学样式和艺术表现方式上。
- 蔡靖泉
- 关键词:文学成就文学地位
- 江汉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与社会(上)
- 2018年
- 江汉地区发现了中国境内迄今所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发现了大体构成距今约200万—1.5万年发展链条的古人类化石及文化遗址,表明其地在旧石器时代是中国乃至世界人类形成进化和文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区域。其地石器基本属于南方砾石工业系统,但北部石器因直接受到北方片石工业传统影响而体现出以南融北的文化风貌。旧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出土包括手斧、手镐、薄刃斧等石器的大量石制品,显示出其地其时原始文化的发达。文化遗存反映出,历经约200万年的血缘家族社会,其地在旧石器时代中期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原始文化一脉相承的发展,当与其地其时直立人→智人→现代人的连续进化相应。旧石器时代原始文化的发达,乃为其地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的繁荣奠定基础。
- 蔡靖泉
-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
- 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与文化意义
- 端午节当源自先秦的夏至节。端午节俗本以祈福禳灾为主题,以避瘟驱毒、防疫祛病等系列活动为表现形式。汉王朝确定了端午仪典,乃使端午成为全国的重大节日。至晚在东汉后期,人们过端午"亦因屈原"而致端午节俗与纪念屈原相联系。历经汉...
- 蔡靖泉
- 关键词:端午文化意义
- 巫山神女与盐水神女的关系浅析
- 宋玉在《高唐赋》中,描述了楚先王游高唐观而梦遇巫山神女的故事。这个故事,当是宋玉取自楚人的传说。楚人传说中的巫山神女,与巴人传说中的盐水神女,似有前后相续的发展演变关系。巴人,本为居处广义的大巴山地带的众多部族之通称。一...
- 蔡靖泉
- 《卜居》、《渔父》的产生与屈原的影响被引量:6
- 2007年
- 《卜居》、《渔父》两篇,因王逸解题称"屈原之所作也"且又为朱熹、洪兴祖肯定后,即被视为屈原的重要楚辞作品。但自明清以来,已多有学者怀疑并证伪。从其文体和文风来看,两篇当不是屈原的作品。据战国后期的楚国历史文化背景和战国至汉初的文学发展状况推断,两篇应作于楚考烈王时代、出自楚国具有道家思想的隐士之手。两篇的产生,反映出战国末年的楚人对屈原已经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反映出屈原在战国末年乃至秦末所形成的巨大社会影响。
- 蔡靖泉
- 关键词:卜居渔父
- 伤逝惜原,抒愤托骚——贾谊《惜誓》综论被引量:3
- 2012年
- 汉世即已流传天下的骚体诗作《惜誓》,可以认定为贾谊之作。东汉以来怀疑和否定《惜誓》为贾谊之作的三条主要理由,实际上难以成立。《惜誓》当作于贾谊被疏之后、任长沙王太傅之前,亦即文帝二年(前178)年末。《惜誓》的题意,乃悲哀远去。贾谊作《惜誓》,旨在代屈原立辞,抒写屈原被放逐而离别国都的悲愤和欲高蹈远游却牵念故乡的情怀,同时寄寓了自己被疏离而将远去的愤慨。《惜誓》在思想内容上,主要体现为爱国情感、愤世心绪和见疏哀怨;在艺术表现上,主要体现为骚体诗风、瑰玮境界和奔放气势。《惜誓》反映了贾谊早先模仿屈骚创作骚体辞赋的风貌,虽然难与屈骚的成就伦比,却也深得屈骚遗风;还反映了汉人早先模仿屈骚创作骚体辞赋的风貌,开创了汉人拟骚诗的传统。
- 蔡靖泉
- 关键词:《离骚》《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