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少青

作品数:21 被引量:137H指数:5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护理
  • 7篇急诊
  • 4篇心肺
  • 4篇心肺复苏
  • 4篇急救
  • 4篇梗死
  • 3篇急性
  • 2篇动脉
  • 2篇对心
  • 2篇心搏
  • 2篇心搏骤停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影响因素
  • 2篇骤停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护理流程
  • 2篇急性脑梗死

机构

  • 20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0篇蔡少青
  • 14篇曾艳
  • 14篇杨露
  • 6篇李春萍
  • 2篇孙定卫
  • 2篇李斌
  • 1篇甘仙雯
  • 1篇陈宁
  • 1篇陈萍
  • 1篇刘元税
  • 1篇陈劲松
  • 1篇张华
  • 1篇张华

传媒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重庆医学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9
  • 1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探讨
2020年
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 2018.06-2019.12 月在我院收治的 80 例心肺复苏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住院时间、心率、动脉压及呼吸)、护理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将两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护理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效果理想,有助于减少住院时间,促进其康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采纳。
李春萍曾艳杨露蔡少青
关键词:心肺复苏康复效果
36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学科护理会诊体会被引量:6
2019年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多为危重患者,常合并多系统功能不全,护理难度大、风险高[1-2]。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是联合多个相关科室进行集中会诊,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还可充分利用医疗资源[3-4]。因此,RICU的危重患者经常需要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目前,有关RICU患者多学科联合会诊的报道较少,经验不足。为了探讨RICU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会诊的流程、方法及效果,笔者总结分析了医院近3年来36例RICU患者多学科护理会诊的原因、护理要点及效果。
蔡少青曾艳杨露
关键词: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3种人工气道方法在早期心肺复苏术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孙定卫蔡少青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喉罩气管插管
一种急救预警用的患者生命体征实时检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急救预警用的患者生命体征实时检测系统及方法,涉及患者生命体征实时监测与管理技术领域。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分析单元、预警单元和档案管理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并发送患者位置信息给预警单元和采集并发...
杨露李春萍张华曾艳蔡少青
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被引量:69
2018年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院前延迟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传统院前急诊护理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及改良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后的74例患者(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院前延迟时间及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试验组院前延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入院48h内试验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3例。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5d,较对照组21d显著缩短(P<0.05)。结论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迟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蔡少青曾艳杨露
关键词:脑梗死急诊处理急救医疗服务
疼痛护理小组的护理管理模式对缓解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症状的效果分析
2022年
针对四肢创伤骨折患引用疼痛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观察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分别命名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认知能力、负面情绪、睡眠质量、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几个维度。结果 观察组在骨折术后6h、12h、48h、72h的VAS评分分别为6.66±0.41、5.21±0.33、4.44±0.47、3.04±0.85分,认知评分、SAS及SDS评分分别为79.57±5.02、41.04±6.79、40.14±5.62分,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入睡时间等因子评分分别为1.21±0.35、0.88±0.31、0.75±0.34、0.86±0.37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3.33%、100.00%,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疼痛护理小组护理四肢骨折患者,护理效果较以往有很大的改善,并从患者生活质量、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因此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和普及。
杨露蔡少青张英利曾艳
关键词:护理管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取栓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护理专案建立
2022年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取栓时间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的护理专案建立。方法:选择2021年01月-2022年0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到达医院至股动脉置鞘成功时间(DTP),分为延误组(DTP>90min,n=32)和非延误组(DTP≤90min,n=48)。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取栓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建立相关的护理专案。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发病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院前延误、静脉溶栓、发病至入院时间及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入院至等待CT检查时间、入院至获得影像结果时间、获得影像结果至获取知情同意时间、获得知情同意至入导管室时间及入院至股动脉置鞘成功时间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入院进行影像检查、入院至等待CT检查时间、入院至获得影像结果时间、获得影像结果至获取知情同意时间及获得知情同意至入导管室时间等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取栓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通过对ACI患者血管内取栓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知院内不规范及烦琐的流程是造成院内延误的主要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来建立护理专案,进一步优化取栓护理方案,优化可有效提高ACI患者的血管取栓率,改善患者预后。
陈日玉蔡少青张月曾维斌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影响因素护理方案
一种急症护理肢体骨伤应急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症护理肢体骨伤应急固定装置,具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呈对称分布的四个弧形固定板,一侧所述弧形固定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结构一,所述弧形固定板外表面上部滑动连接有滑动结构,一侧所述滑动结构共同固...
杨露李春萍曾艳蔡少青
急诊护理质量指标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20年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急诊护理质量指标可取得的护理效果如何。方法:本课题自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的时间内选择72例病例,均为上消化道出血者,按照摸球法将分组完成,命名36例为对照组,命名36例为实验组,两个组别各自进行的为常规护理、护理质量指标护理,比较的指标有护理有效率、生存质量、消化道止血、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别行总有效率的比较,实验组者高于对照组者,即P<0.05;两组展开焦虑心理症状、抑郁心理症状、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状况等生存质量的比较,组名为实验组者,均比对照组者高,即P<0.05;实验组的患者,消化道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即P<0.05。结论:急诊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既可以保证护理效果,又可以快速止血,提高生存质量和满意度,促进病情康复。
蔡少青杨露曾艳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将10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随机分为长托宁治疗组(实验组)和阿托品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其疗效、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谱与不良反应。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死亡率略降低,重度患者24 h ChE活力增高,中、重度患者中毒症状消失时间缩短,治疗后72 h血清CK、LDH、CK-MB值、尿潴留、心动过速、中间综合征较低。提示长托宁治疗AOPP较阿托品疗效好,病程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孙定卫陈萍蔡少青
关键词:杀虫药有机磷中毒长托宁阿托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