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宝贵
- 作品数:29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我国东北林区蜱中伯氏疏螺旋体的分离及分型鉴定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从我国东北地区全沟硬蜱中分离新的伯氏疏螺旋体菌株,了解其基因型及分布。方法应用BSKH培养基从硬蜱中分离菌株,PCR扩增5S^23SrRNA基因间隔区,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序列测定。结果新分离出伯氏疏螺旋体25株,其中11株来自内蒙古自治区,13株来自黑龙江省,1株来自吉林省。RFLP结果显示其中22株属于Borreliagarinii基因型,3株属B.afazenii基因型,1株产生了新的酶切带型,序列测定表明其属于B.garinii。结论东北地区的伯氏疏螺旋体菌株为B.garinii和B.afzelii两种基因型,B.garinii为主要基因型。采用5S^23SrRNA间隔区RFLP分型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型研究时应结合序列分析方法,以保证分型结果的可靠性。
- 高燕何静王剑波哈森高娃张泮河蒋宝贵吴晓明褚宸一黄海楠詹琳赵秋敏曹务春
- 关键词:伯氏疏螺旋体RFLP
- 福建厦门微小牛蜱中埃立克体的检测与鉴定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检测福建厦门微小牛蜱携带的埃立克体,进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套式PCR方法检测埃立克体,然后对阳性标本中的埃立克体进行16S rRNA全基因序列测定并分析。结果共检测吸血微小牛蜱标本299份,27份阳性,阳性率为9.0%。选择其中的1份阳性样本扩增16S rRNA的全基因序列,全长1458bp,序列对比显示与泰缅边境和越南的埃立克体同源性为99.9%,相差2个碱基;与西藏埃立克体同源性为99.7%,相差4个碱基;与非洲埃立克体同源性为99.6%,相差7个碱基;与中国南方的查菲埃立克体同源性为98.9%,相差17个碱基。结论从福建厦门微小牛蜱中检测到埃立克体,可能是一个埃立克体新的亚种。
- 李红梅蒋宝贵何静牛建军汪家旭孙毅曹务春
- 关键词:埃立克体微小牛蜱RNA基因PCR
- 组氨酸激酶Ⅱ在伯氏疏螺旋体生活史中的功能
- 2012年
- 目的伯氏疏螺旋体组氨酸激酶Ⅱ(Hk2)和反应调节蛋白Rrp2共同组成一个二元信号系统,控制病原菌侵染哺乳动物所需致病因子的表达,但Hk2的生物学功能有待验证。方法应用同源重组方法得到hk2敲除菌株(hk2-),并利用蜱-鼠动物模型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探索。结果 hk2-能够通过人工针刺正常感染小鼠,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在吸血的幼蜱和若蜱中肠能够检测到hk2-,定量PCR结果显示hk2敲除并不影响病原菌在若蜱中肠的繁殖,但在蜱叮咬状态下只有50%的小鼠能够被hk2-感染。结论Hk2不影响病原菌从鼠传播到幼蜱及随后在蜱体内的长期寄生,但hk2敲除降低了病原菌在自然条件下(蜱叮咬)感染小鼠的能力,研究结果暗示Hk2在病原菌生活史中的功能是协助病原菌高效地侵染哺乳动物。
- 杨章女蒋宝贵杨晓峰徐海君曹务春
- 关键词:伯氏疏螺旋体动物模型
- 部分省区啮齿动物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
-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省区啮齿动物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自然感染情况,比较南北地区不同鼠种带菌率的差异.方法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浙江和贵州5省(自治区)共捕获鼠473只,用聚合醇链反应检测鼠脾脏中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序列...
- 黄海楠丁壮曹务春何静吴晓明蒋宝贵高燕赵秋敏
- 关键词:啮齿动物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聚合酶链反应
- 文献传递
- 我国伯氏疏螺旋体致病性及感染机制研究
- 本研究以我国东北地区的两种致病基因型Borrelia garinii和Borrelia afzelii型伯氏疏螺旋体菌株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实验动物学的方法系统地对其致病性进行了分析,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在型内进行了不...
- 蒋宝贵
- 关键词:伯氏疏螺旋体致病机制质粒载体蛋白质组学分子机制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
- 吉林省林区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的调查研究
- 目的了解吉林珲春林区的蜱、野鼠及家畜感染莱姆病的情况.方法对蜱和野鼠进行莱姆病螺旋体的PCR扩增,阳性蜱标本RFLP分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家畜血清中的IgG抗体.结果PCR检测全沟硬蜱和森林革埤的带菌率为36.0%...
- 黄海楠丁壮曹务春何静吴晓明蒋宝贵高燕赵秋敏王玉福
- 关键词:伯氏疏螺旋体野鼠家畜
- 文献传递
- 部分省区啮齿动物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省区啮齿动物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自然感染情况,比较南北地区不同鼠种带菌率的差异。方法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浙江和贵州5省(自治区)共捕获鼠473只,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鼠脾脏中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序列片段。结果共检测鼠473只,69只阳性,阳性率为14.6%;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浙江和贵州省(自治区)都检测出阳性标本,阳性率分别为3.1%、21.6%、30.0%、10.8%和21.4%。结论我国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浙江和贵州省(自治区)的鼠中都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南北地区鼠的带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黄海楠丁壮何静吴晓明蒋宝贵高燕赵秋敏曹务春
- 关键词:啮齿动物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聚合酶链反应
- 全沟硬蜱、森林革蜱及嗜群血蜱经卵传播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的检测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本研究旨在明确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是否可以在全沟硬蜱、森林革蜱及嗜群血蜱3种媒介蜱中经卵传播。以在东北林区采集的牛寄生饱血雌蜱为样本,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培育,以获得3种蜱的不同时期的形态,并使用PCR方法检测各虫态中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的感染情况,从而研究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在蜱生活周期中的传递规律。共采集牛寄生饱血雌蜱91只,其中全沟硬蜱14只,森林革蜱55只,嗜群血蜱24只。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感染率为85.71%,5.45%,12.50%。卵的最低感染率分别为全沟硬蜱(2%)、森林革蜱(1.3%)、嗜群血蜱(1.1%),幼蜱的最低感染率分别为全沟硬蜱(5%)、森林革蜱(1.7%)、嗜群血蜱(2.2%)。且3种蜱雌蜱、卵、幼虫均检测到的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序列比对一致。感染的幼蜱均可通过叮咬使小鼠感染,三种蜱都能经卵传播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全沟硬蜱感染率高可能是东北林区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的主要媒介蜱。
- 魏然江佳富蒋宝贵常巧呈刘洪波付雪曹务春
- 关键词:全沟硬蜱
- 伯氏疏螺旋体活体成像动物模型穿梭载体的构建
- 2008年
-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又称莱姆病螺旋体)引起的重要的动物疫源性疾病。伯氏疏螺旋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缺乏相关载体,遗传学转化异常困难,因此对于伯氏疏螺旋体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缓慢。伯氏疏螺旋体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如果在动物实验中采用活体成像技术便可直接观察病原体在小鼠体内的分布、迁移和定植规律,
- 蒋宝贵何静褚宸一张泮河赵秋敏詹琳杨红孙毅曹务春
- 关键词:伯氏疏螺旋体穿梭载体动物模型莱姆病螺旋体疫源性疾病
- 一种检测巴贝西虫的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巴贝西虫的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本发明公开的一组DNA分子,由如下(1)‑(3)所示的DNA分子组成:(1)SEQ ID No.2所示的DNA分子;(2)SEQ ID No.3所示的DNA分子;(3)S...
- 江佳富曹务春蒋宝贵张圆孙毅江瑞若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