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晴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日照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桡动脉表浅化移位的功能性端侧吻合对前臂远端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观察应用桡动脉表浅化移位的功能性端侧吻合(functional end-to-side anastomo‐sis with radial artery superficial displacement,FETSRAS)技术构建前臂远端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RC-AVF)对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6月在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科首次实施前臂远端RC-AVF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RC-AVF建立方法的不同分为头静脉端与桡动脉侧的常规端侧吻合(conventional end-to-side anastomosis,CETS)组及FETSRAS组。手术后随访12周,应用临床血管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及内瘘泵控血流量评估2组内瘘的成熟情况。结果共纳入121例前臂远端RC-AVF手术患者,其中CETS组64例,FETSRAS组57例。手术后第6周、12周FETSRAS组临床内瘘成熟率分别为80.7%、89.5%,高于CETS组的64.1%、73.4%(χ^(2)=4.132、5.036,P=0.042、0.025);手术后第6周、12周FETSRAS组影像学内瘘成熟率分别为86.0%、93.0%,高于CETS组的67.2%、75.0%(χ^(2)=5.833、7.066,P=0.016、0.008);FETSRAS组内瘘首次使用时间为(36.6±10.5)天,短于CETS组的(43.3±13.1)天(t=2.800,P=0.006);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显示:FETSRAS组内瘘手术后12周观察期内,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及自然血流量均大于CETS组(F=5.356、7.356、9.154,P=0.022、0.008、0.003)。结论与应用CETS技术相比,应用FETSRAS技术建立前臂远端RC-AVF能够促进内瘘成熟并提高内瘘成熟率。
- 诸葛祥娣焦自钊安传国李凤楼陈朝进邸鹏飞付海霞范晴
-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
-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与控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现状及有效降低感染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医院预防控制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2010-2012年ICU 2 869例危重患者临床资料,将2011年感染的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budnle管理组)与对照组(常规管理组),进行回顾性目标性调查,追踪统计分析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调查3年入住ICU治疗的危重患者2 869例,发生医院感染共416例感染率14.50%;3年分别为16.04%、16.08%、12.48%;发生深部真菌感染共184例,感染率6.41%,3年真菌感染率分别为8.90%、8.77%、3.28%,广谱抗菌药物应用时间>4d、使用糖皮质激素、各种侵入性操作等均是ICU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ICU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防治中,bundle管理理念的应用,是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及最佳手段,可以明显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孔庆玲马先宾汪秀芹李霞范晴
-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重症监护病房